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陡倾角煤层勘探区的地震数据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煤层倾角变化范围30~60.的王家山矿区为例,选择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及叠后时间偏移3种方法进行资料处理.实际处理结果表明:叠后时间偏移适用于地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区域;叠前时间偏移能解决共反射点叠加的问题,不能解决地下绕射点与成像点不重合的问题,主要适用于地下速度横向变化不太复杂的地区;当地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时,只有叠前深度偏移能够同时实现共反射点的叠加和绕射点的归位.  相似文献   

2.
赵显宗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3):155-158,161
山区地形变化大,基岩裸露,山谷中多冲击物,地震施工困难,各种波干扰严重,记录质量较差,三维地震叠后时间偏移成像困难,为此进行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通过对比叠前、叠后时间偏移剖面,可以发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能够较好地反映深层构造及大倾角地层情况,其信噪比较高,地震剖面同相轴连续性好,断点清晰,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煤田构造断裂带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顾桥矿南一、南二采区内断裂带构造成像精度,对地震勘探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成像进行了研究。经分析勘探区地质资料和原始地震资料,采用保幅处理的方法得到了高信噪比的叠前道集,将偏移后的共反射点道集反动校后多次迭代修改均方根速度,并由此建立了精确的均方根速度场,选取了合适偏移算法及多种偏移参数——偏移孔径、拉伸算子、反假频算子等,最终完成叠前时间偏移。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剖面与叠后时间偏移相比横向连续性明显增强,信噪比提高,并且偏移归位与钻孔揭露情况吻合程度高。叠前时间偏移特别适合煤矿复杂地质条件下断层构造相对密集的小地块三维地震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4.
在复杂的地质构造地区,当地层倾角较大时,基于水平层状介质模型的水平叠加以及叠后时间偏移处理方法无法解决构造成像问题。自适应偏移孔径Kirchhoff保幅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由于具有偏移效率高、偏移精度高、保幅性好的特点,因此常用该种偏移方法作为首选。在研究区采用自适应偏移孔径Kirchhoff这种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达到资料的预期处理精度。  相似文献   

5.
陈昌武 《中州煤炭》2016,(9):130-134
皖江地区沉积多套页岩地层,是良好的页岩气储气层。页岩与围岩波阻抗较小,且褶曲与断裂构造发育,地形复杂,地震勘探激发、接收条件较差,原始资料信噪比较低,叠前使用多域去噪技术,分类、分频对不同数据集噪声进行精细分析和有效去噪。对低信噪比资料在资料处理各个阶段使用多个模块逐步压制各类干扰和提高信噪比,利用多聚焦成像技术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方法对复杂地质构造成像,可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地震数据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前时间偏移是基于绕射叠加成像原则,直接在时间域进行偏移处理,然后再做叠加,以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数据处理过程中保证分辨率和振幅,在CRP道集上进行速度分析,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构造成像效果和保幅性,能够解决叠后时间偏移存在的不足,满足大多数探区对地震资料的精度要求,是解决煤田高陡地质构造、小断层、断点、陷落柱等复杂构造成像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王宏友  王立国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5):137-138,140
在地形复杂的山区,进行陡倾角煤层地震数据处理,偏移归位是一项关键技术。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为实现地震资料的准确偏移归位提供了可靠的方法。通过对工区内地震资料研究,采用相应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流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QN煤矿特点为可采煤层多,埋藏深,倾角变化大,区内正断层发育,常规处理方法无法准确解决此类复杂情况。为获取高保真的资料,采用新的精细处理方法对老资料再次处理。以QN84煤矿为例,介绍了炮点纠偏、自适应叠前去噪、精细速度拾取以及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等技术;首先采用精细空间属性定义与自适应面波噪声衰减,将面波等噪音较好的压制,使得时间剖面上反射同相轴突出、能量强、连续性好,剖面的信噪比提高;其次采用精确的速度拾取与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相对叠后偏移,保证了断层、煤层露头等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像归位,断层断开更明确、小的构造显示更清楚。结果表明,新技术对老资料的重新处理,能有效克服多煤层大倾角对断层识别的影响,修正断层15条,新发现20条,否定3条,为以后该地区精细处理解释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向辉  庞涛  李江 《中州煤炭》2021,(8):113-117,122
针对不同的叠前深度偏移算法在成像效果和计算效率方面存在差异问题,采用理论解析和模型实验等方法,对有限差分法、相移法、分步傅里叶和傅里叶有限差分等几种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介绍了几种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波场延拓存在的相对误差,通过模型数据进行了成像测试。结果表明,有限差分法叠前深度偏移具有较高的成像分辨率,但计算量较大;频率—波数域偏移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其中相移偏移适用于水平层状介质成像,傅里叶有限差分偏移对复杂构造适应性好,是成像效果最好的方法;在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计算中,波场延拓步长和边界吸收条件是影响成像效果的最重要因素。研究分析了几种偏移方法的特点,可为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应用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才逐步发展和应用起来,基于波动方程积分解的克希霍夫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就有研究,随着多年来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高效实用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它具有高角度成像、无频散、占用资源少和实现效率高的特点,能适应不均匀的空间采样和起伏地表,比较适合复杂构造的成像,是当前实际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煤层倾角大的勘探区,采用叠后时间偏移会存在较大的非同相叠加问题,造成三维数据体的成像效果较差,有时会难以成像,得到的数据体不能用于资料解释。以青海省鱼卡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为例,针对中深部断层及褶皱非常发育、地层倾角大且变化剧烈、主要目的层的层间距变化大的特点,采用叠前时间偏移的处理技术进行三维空间归位,成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大杨树盆地经过多期建造和改造,断裂发育、构造复杂,地层速度横向变化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使得地震数据的信噪比较低,很难获得准确的地下构造成像。针对复杂断裂带构造成像困难的问题,从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原理入手,应用了偏移孔径内所有的地震波场数据以及各方向波场的方位信息,在角度域对成像道集进行构建,通过镜像加权得到高质量的地下构造成像资料。常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与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能够满足构造精细解释和勘探生产的地质需求。  相似文献   

13.
尹军杰  邢春颖  王伟 《煤炭学报》2010,35(12):2064-2067
介绍了基于等效偏移距的共散射点道集成像方法。该方法分3步实现:① 共散射点道集的形成;② 共散射点道集速度分析;③ 对共散射点道集进行克希霍夫积分偏移。煤层气二维地震实际数据散射成像与常规偏移方法的测试处理对比表明:散射成像有利于提高低信噪比地震数据的偏移归位精度和小断层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叠前时间偏移对于中深层的复杂构造和断裂系统有着较好的地质成像效果,且能够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和准确归位成像,因而得以推广应用。针对山西某勘探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并对叠后和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叠前偏移成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王佐强  吴博 《西部探矿工程》2014,(5):125-128,132
"U"型向斜地层地震勘探方法技术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主要原因在于相对于常规煤田地震勘探所涉及的地震地质条件更为复杂,无论是油田、煤田常规的地震勘探方法均都不能直接套用,山地大倾角的三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3D反射面的发散,增加反射面元道集同相叠加,及多反射界面形成的反射波的还原归位问题。而静校正技术和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从正演模型入手,指出"U"型体反射波的特征、传播路径等。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存在静校正、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准确速度估计和偏移成像等处理难点。  相似文献   

16.
山区地表结构复杂,相对高差变化大,地层倾角较陡,岩性多变,资料信噪比低、干扰严重,成像困难,地质任务要求较高,资料处理的核心是有效信息提取、静校正及偏移成像。实践证明,采用合适的流程和方法,能够解决复杂山区时间域的成像问题,确保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17.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推广应用一直由于叠前数据量巨大和计算量异常密集而受到限制。为突破这一制约, 对基于频率波数域的快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进行了算法优化, 在微机上完成了原来只有在大型计算机上才能实现的工作, 并分别对复杂地质模型和实际二维地震数据成功实现了叠前深度偏移, 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金属矿地震勘探地震资料信号非常弱而噪声却非常强的地震资料的特点,以河南省栾川金属矿地震勘探项目为例,研究了有利于提高金属矿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和流程,利用不同处理系统的优势模块反复试验,确定最终处理参数,优选一套从折射波静校正—室内初至波剩余静校正—反射波剩余静校正的综合静校正技术解决静校正问题,运用多域联合去噪的方法压制噪音,应用球面扩散补偿技术从纵向上对能量进行补偿,联合使用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对炮点、检波点振幅进行补偿使横向能量均衡。运用叠前时间偏移使反射波、绕射波等都能够准确归位。这些处理方法在栾川金属矿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该文结合实例就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参数的选取等进行了分析,从叠前偏移处理与常规处理所获时间剖面对比来看,叠前的成果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其解释的断点清晰,归位准确。体现出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更新纵波和转换波的深度域速度模型。该方法基于矢量波波场延拓的弹性波叠前深度偏移得到的共成像点的剩余曲率分析(RCA)。在共成像点道集上进行速度更新,并将偏移速度与真实速度的差异参数化,通过拾取能量团的方式估计真实速度。同样的方法也可用于更新各向异性参数。推导了成像深度与各向异性参数关系的方程,并利用模型各向异性和真各向异性的相关参数更新了横向各向同性介质(VTI)的各向异性参数。在实际应用中,采用分层剥离法逐层更新速度,通过剩余时差反演各向异性参数。利用合成地震资料和实际工区模型资料进行验证,验证了偏移速度更新方法和各向异性参数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