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煤矿机械》2021,42(6):15-17
针对目前副井罐笼装卸载人工检测方式已不能满足智慧化矿山发展需要的问题,采用光栅技术设计出一种自动检测罐笼内矿车与罐体两端安全间隙和罐帘下有无阻挡物的光栅安全检测装置。该装置是实现罐笼自身功能智能化子系统的关键环节,可与井口(井底)操车设备智能化运行子系统、提升机智能化提升运行子系统、罐笼运行状态识别子系统一起组成副立井智能化运行系统。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神东煤炭集团煤矿巷道掘进由人控到数控、由自动到智能的全面提速,分析了神东矿区煤矿单巷掘进、双巷掘进、大断面切眼贯通的工艺及设备配套技术现状,研究了智能化掘锚一体机、智能化连续采煤机、智能掘锚一体机惯性导航技术、成套智能化掘进技术、近端AI识别和远程云控制技术等掘进设备智能化技术,同时研究了预埋孔钻进机器人、智能化管路抓举设备、智能化防爆柴油开槽机、电缆自动收放车辆、智能清仓机器人等掘进辅助作业设备及技术。在此基础上给出神东煤炭集团煤矿掘进智能化发展建议,即:加快推广掘锚一体化生产工艺、发展5G无线网络技术、完善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等,从根源上解决智能设备自主可控、智能互联、安全可信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辛德忠  龚宪生  段勋兴 《煤炭学报》2016,41(Z1):266-272
煤矿用自动钻机在接、卸扣工况旋扣时存在因给进速度与动力头旋转速度不匹配,钻杆螺纹接头出现咬扣、撕扣及磨损过快等问题,迫切需要一种速度同步控制性能较好且适合运用于工程实际的控制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对比与试验,提出了基于非线性前馈补偿的复合同步控制策略,建立了该复合同步控制策略的数学模型,运用AMESim和Simulink对控制系统进行联合仿真验证,确认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以某型自动钻机为例,采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钻杆重复接、卸扣试验。结果表明:旋扣时,给进系统与动力头旋转系统的同步性能良好,能很好的补偿系统负载非线性变化对同步特性的不利影响,同步性能满足接扣系统需求。研究有望为相关煤矿用自动钻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淮北煤炭基地两座钢筋混凝土井塔预建整移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煤矿建筑技术发展到新的水平。井塔在井口外预建好,安装了提升设备,整移到井口基础上就位,调试提升设备,缩短了井塔施工和安装占用井口时间,但此工艺需用整移机具,建造井塔临时基础、台座、移动道床,井塔结构也需适当加强,增加投资。而当前施工管理较差,矿井建设三类工程计划安排不能如期实现,整移所缩短的时间难以明确划分,使对整移赢得的时间与增加的投资相比是否合算,仍有不同意见。现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4月16日,肥城矿业集团曹庄煤矿家属委员会门口,数百名家属排起长龙,领取一季度职工安全生产保证奖励金。 强化安全管理,曹庄煤矿不忘家属作用。矿女工委组织女工家属开展了“安全亲情工程”,女工家属长年坚持井口送温暖。冬送姜糖水,夏送熟西瓜,端午送粽子,八月十五送月饼,平日送安全鞋垫、毛巾、手帕;在井口设立了缝衣钉扣服务站,到区队贴安全对联,组织夫妻民开班前会,让工亡职工家属现身说法,到“三违”职工家开展谈心帮教……女工家属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得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煤矿专业用设备基本上逐步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井口房和马头门处设备布置亦趋于定型。但在工艺布置设计中,往往因对井口房和马头门的线路坡度及变坡点处理不当,造成矿车运行摇摆严重、甚至掉道,线路铺设和设备安装困难以及矿车,阻车器等设备损坏严重。图1为1.5吨矿车双层四车罐笼的大型矿井井口房、马头门工  相似文献   

7.
为防止液压支架平衡千斤顶掉落砸到人或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圆环链和卸扣的选配问题进行了研究。详细介绍了圆环链和卸扣的选型,及相互之间的选配关系,并介绍了在液压支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斜井井口车场分为平车场和甩车场,东峰煤矿原井口车场为甩车场,不能满足大型设备的调运,本文就甩车场如何改为平车场进行了阐述,解决了设备的调运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矿井智能化采煤技术的发展,对综采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义煤公司常村煤矿21150智能化工作面回采实践为例,从综采设备的配置、设计优化、工艺革新等角度探讨了智能化设备在井下的安装运行情况,并对智能化设备运行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为中厚煤层安全高效回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应城石膏矿二分矿广大职工学习了华铜铜矿井口运输机械化的先进经验,于1977年10月实现了井口、井下、井上矿车机械化进出罐。采用自溜滑行配合爬车机、推车机等设备,基本完成了井口运输机械化联动,使井口工人摆脱了长期以来用手拉人推矿车进出罐的繁重体  相似文献   

11.
直线电机井口操车设备的应用五阳煤矿陈稳虎,赵红亮1设备构成1990年5月,五阳矿同陕西直线电机设备厂联合研制了适合副井井口使用的一套井口操车设备,这套设备构成如下:3、直线电机摇台1套(进、出车各2台)。b、直线电机推车机1套(推车机2台,单式阻车器...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水平旋喷注浆加固技术的应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内外水平旋喷注浆技术的发展概况、设备的发展趋势。此项技术及相关配套设备的开发成功,为我国岩土工程加固又添一新手段。水平旋喷注浆加固技术在隧道预支护的成功应用,为进一步推广此项技术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3.
艾维顺 《矿山机械》2004,32(5):91-91
副井提升井口设备布置,大体上由图l设备组成(出车侧设备略去)。不同组合的井口设备的主要区别在于图示的“调车机或自溜”设备上,其他装置基本相同,这也是由“煤矿安全规程”限制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煤矿装备智能化是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采煤机作为三机配套设备之一,其智能化的程度直接影响煤矿装备智能化的发展。为了解决厚煤层及特厚煤层的开采,设计了一种基于Runtime实时操作系统的超大采高采煤机电控系统。详细介绍了电控系统架构,电控箱结构及器件布置原则,分析研究了自适应控制、惯性导航系统、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等智能化采煤机关键技术。该电控系统在神东上湾煤矿8.8m超大采高采煤机中等到了应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同时实现了智能化诊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煤矿装备智能化是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采煤机作为三机配套设备之一,其智能化的程度直接影响煤矿装备智能化的发展。为了解决厚煤层及特厚煤层的开采,设计了一种基于Runtime实时操作系统的超大采高采煤机电控系统。详细介绍了电控系统架构,电控箱结构及器件布置原则,分析研究了自适应控制、惯性导航系统、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等智能化采煤机关键技术。该电控系统在神东上湾煤矿8.8m超大采高采煤机中等到了应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同时实现了智能化诊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对目前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的各种技术方法以及常用测量仪器设备进行了介绍,详细分析了各种方法存在的优缺点与常用测量仪器的技术特征,对各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介绍了市场中新研发的数字化智能化通风测量仪表的技术原理及特点。分析表明:通风参数测定仪器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了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将结果无线传输到智能手机、计算机等终端,通过配套测量软件代替人工对结果处理和运算。智能化设备的发展无疑是提高通风阻力测定准确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提升设备在井口安全制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军  李武 《煤矿机械》1997,(3):18-18
对矿井提升设备在井口安全制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井口安全制动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8.
煤矿智能化建设是当前煤矿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采煤工作面的智能化是煤矿智能化中的重点和难点。对采煤工作面智能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采煤工作面智能化建设中的技术瓶颈,分别对环境与设备状态精准感知技术、采煤空间三维地质信息建模方法、采煤机高精度惯性导航定位技术、多源信息融合感知与智能交互技术、采煤设备系统协同控制技术、采煤智能化软件平台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淄矿集团的智能化工作面系统建设为基础,介绍了采煤装备状态感知、工作面系统协调集中控制、采煤工作面设备故障诊断和智能化采煤系统安全保障等相关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姚冠华  郑波  史利民 《煤》2002,11(4):15-16
简述了传统井口操车设备在机械化、联动化方面的局限性 ;重点讲述了直线电机技术在井口操车设备机械化、联动化方面的应用及特点 ;并阐述了直线电机工作原理、基本类型 ,以及直线电机技术和悬浮技术在煤矿辅助运输机械化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提升煤矿智能化应用技术水平,真正实现煤矿井下智能化无人开采的目标,笔者分析了国内外煤矿智能化发展现状,指出以单机设备智能化为主、智能化技术简单叠加的传统"装备+智能"模式已经不再满足煤矿智能化高质量发展需求,针对未来煤矿智能化发展建设的新需求,提出了"智能化+装备"模式(智能协同模式),并定义了该模式下智能感知、智能识别、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诊断、智能语音、智能控制(包括数字化割煤)等智能化功能,提出以装备作为智能化功能载体,探索研究"智能化+装备"模式下如何实现各项智能化功能相互关联、达到各系统协调、统一管控,实现工作面各设备的智能协同及融合控制功能,打造以流程智能为目标的智能化开采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化+装备"智能协同模式是未来综采智能无人化开采的技术保障,对于煤矿智能化建设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