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旨在通过对典型建筑案例进行造型、空间和场所分析,梳理评析近年来出现的边塞文化风格建筑实践,为深入研究边塞文化的建筑传承实质提供思路和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拓晓龙 《城市建筑》2014,(24):128-129
本文旨在通过对典型建筑案例进行造型、空间和场所分析,梳理评析近年来出现的边塞文化风格建筑实践,为深入研究边塞文化的建筑传承实质提供思路和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3.
生土建筑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土建筑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在近代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生态文明与地域文化给生土建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详细介绍了生土建筑的国外发展情况及国内的研究现状及水平,分析了震害产生的主要原因,简要归纳了生土建筑的结构形式、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穿越历史的隧道——寻求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炤 《城市开发》2002,(8):61-63
建筑作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几千年来一直以其独有的形式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与文明的发展。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具有时空性和地域牲,并通过不同的建筑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发展水平。因而建筑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既包含着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也包含着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因而,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寓传统于现代,以现代手法发扬传统精神。”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是建筑发展的必然。传统建筑的精髓不只是诸如檐口、角楼、坡顶等风格要素,也不只是四合院、斗拱、飞檐等表面形式……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索健 《华中建筑》2003,21(4):4-6
日本当代大空间建筑形态主要通过三种基本方式:①显现;②象征;③补充传达与地域文脉的关联,表现地域的文化特征。在日本当代大空间建筑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特征的强烈关注是建筑师创作的重要源泉。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筑师们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质。在对传统的认识上,日本建筑师已跨越了简单的建筑形式的再现,转向了更深、更广泛的文化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李丽  贾晓浒 《华中建筑》2014,(5):140-143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其地域特征与文化特征显著,民族的发展有着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传统地域建筑装饰艺术形式在蒙古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该文从建筑装饰形态与色彩两方面入手研究内蒙古地域建筑装饰艺术特征,对建筑造型、建筑立面装饰及建筑装饰色彩三方面内容的地域性表达进行探讨,分析了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应用方法,总结了本地域建筑装饰的艺术特征与表现方法。该文的分析与研究对继承地域建筑文化传统,繁荣地域性建筑艺术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结合墙体与建筑的哲理关系,分析了广西地域建筑墙体形态在空间构筑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墙体的轻重感受与冷暖感受,阐述了墙体质感在空间构筑中的功能作用,表现出了广西地域建筑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及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8.
洪峰 《建筑知识》2013,(3):74-77
绪论在当代建筑理论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莫过于"地域性"和"文化性",其实简单地说这两者本身就是统一的概念,而在建筑的方案创作过程中,建筑的地域文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时代发展,"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烈,促成了各国文明的传播与交融,同时也危及着当地的地域文化,涌现出大量相似乃至雷同的建筑形式。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建筑师有责任去开拓本土的建筑文化,挖掘具有浓厚地域性的建筑特征和自主性精神。所以,我们必须深入地了解各自所在地区的建筑地域文化,系统地研究本地区的地域建筑及其相关的地域性要素,重新思考我们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创作出具有新地域建筑文化格调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9.
汉代建筑的研究,始于营造学社成立之初。而中原地区1丰富的汉代实物遗存使其成为汉代建筑研究的核心区。笔者尝试从建筑技术、建筑形式、空间形态及地域特征等方面对中原地区汉代建筑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中原地区汉代建筑文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归纳了地域化建筑的环境特征、文化特征及经济技术特征,探析了国内外地域化建筑创作思潮中的创作思想和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地域化建筑创作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重点通过“建筑室内与室外的关系”、“原型”的引用和“建筑与自然的对话”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归纳了建筑师在创作地域建筑中的几个要点和原则:继而探讨其形式生成的逻辑性,并对建筑形式的创作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最后,通过对建筑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探讨,来分析地域化建筑设计语言所具有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1.
大雅和顺:来自一个古典聚落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富政 《华中建筑》2000,(2):115-118
文章展示了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幅亚热带密林中汉文化聚落的五彩画面。在这里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历史、文化、军事、经济挽成一个文化内圈的、互为完善缺一不可的特殊情结以及由此情结展现出来的和顺人自下而上发展的生态链。建筑可谓是此链上重要的一环,是为和顺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连其文 《福建建筑》2009,(7):108-108,118
为落实国家倡导的绿色建筑战略,提出立足本地,设计先行,应用前沿科技来创新绿色房产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3.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efficiency of the water sector i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We try to find factors affecting efficiency rather than identifying which country or individual provider is more or less efficient. We also consider which model would be more fitting for the water sector production in this region. Our motivation is to develop instruments to make benchmarking operative for regulatory actions that can reduce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i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We estimate econometric efficiency frontiers using data from a regional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Lati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Water Regulators. The paper develops a model based on the core variables that explain the phenomena and explores “environmental” (contextual or beyond management control) variables to achieve fair comparisons. The study does not “name and shame” services but provides elements to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indicative goals at the regional level.  相似文献   

14.
付小飞 《建筑创作》2020,(1):122-131
本文通过对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交通配套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方面进行阐述和思考。提出了如何通过高效集约、功能整合及群体逻辑等来探讨解决澳门口岸交通换乘复杂性与地域的特殊性的问题、也通过在澳门项目中以国际模式进行工程实践的经验和总结,为我们今后深入实施建筑师负责制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边境口岸型综合保税区是面向周边国家市场的、特殊的海关监管区域,具有独特的功能特征与规划要求。新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规划根据保税区面临的交通流线复杂、国内外轨道标准不一致、货物种类多样和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等问题,通过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和交通组织的规划方法,归纳出边境口岸型综合保税区的规划要点,即在满足海关监管要求的同时,强化综合交通流线的组织引导,按照货物储运条件优化空间布局及突出对用地开发的弹性考虑。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valuated the COD, TOC removal and molecular frontier energies in the ozonation of naphthalene sulfonic acids (NSAs). It was found that both COD and TOC degradation of the 11 compounds followed the pseudo-first-order kinetic and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s with ozone varied widely.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arithm of global COD 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 and the energy of the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 E(homo), was obtained for these NSAs with a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0.88 and a slope of 0.4672 eV(-1). TOC degradation kinetics also reached similar results with a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0.90 and a slope of 0.9336 eV(-1).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OC and COD removal in ozonation of NSAs follow the frontier orbital theory and can be predicted by E(homo), which indicated that electrophilic effect was the main factor in the ozonation of NSAs.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to improve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dyestuff wastewater bearing mainly NSAs by ozonation at an accepted cost and evaluate the economy of ozon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