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动性公共雕塑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新元素,在提倡互动性艺术的同时应注重人的参与,让人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本文主要以研究城市公共雕塑的特质及国内外优秀互动性雕塑作品互动性表达与公共互动性和互动性雕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互动性"、"趣味性"、"平民化"等特点,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互动性公共雕塑进行介绍和赏析,使大众能在享受雕塑与人、人与环境、环境与雕塑"互动"的同时感受理性与感性,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互动性公共雕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新鲜元素,在提倡互动艺术的同时注重人的参与,让人乐在其中。本文主要以研究城市公共雕塑的基本特点及对国内外优秀互动性雕塑作品的介绍为目的,以互动性雕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互动性"、"趣味性"、"平民化"等特点,结合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互动性公共雕塑进行介绍与赏析,使大众能在享受人与雕塑,人与环境"互动"的同时感受艺术与科技,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文化领域与艺术方面进行了更全面的研究与学习.人们对于现代的雕塑艺术鉴赏方面发生了一些转变,对于当下的雕塑作品创作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方向也发生了转变.基于此,雕塑创作中对于材料的把握和应用尤其重要.文章主要探索在雕塑创作中传统雕塑材料和现代雕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趣味性"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感情。文学中的寓言、小说等便常常使用"趣味性"的表现手法。当然,趣味性并不仅仅见于语言和文字领域,传统绘画、雕塑、民间美术、戏剧表演等无不浸透着趣味性的元素。艺术有了"趣味性"就更加贴近生活,这种"趣味性"是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它所表现出来的诙谐和自然体现了艺术家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它的表现形式有象征、讽喻,具有教化的特色和针砭时弊、影射生活的传统,是艺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本文就"趣味性"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通过对具体作品进一步论证其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雕塑与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稳步发展,艺术市场越来越完善,各方面观念影响着现代雕塑的发展。文章以大众对于现代雕塑的审美趣味为准,从个人的的创作经历出发,对现代雕塑的材料选择、色彩变化等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6.
刘开渠作为新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创作的公共雕塑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的特点.这种"时代性"是对西方写实主义和中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完美表达和阐释,同时保持着对社会历史、文化底蕴的感知.结合西方写实主义传统,突破了中国传统塑人、塑像的固定形式特点,塑造了大批优秀的雕塑艺术作品,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与活力.这不仅是对传统形式、传统观念上的革新,同时也将受众的文化审美需求与艺术家主体意识的关系进行结合.其作品的审美意蕴、社会功能和特点构建了刘开渠艺术作品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带来物质进步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精神情感的失落。本文基于公共环境艺术的现状,回溯环境雕塑的发展和特点,分析环境雕塑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着重阐述环境雕塑的情感性和精神性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创造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都市建设需要环境艺术,环境艺术离不开雕塑作品的介入,雕塑作品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历史维度出发,通过对纪念性雕塑、艺术雕塑、野外美术馆中的环境雕塑、公共艺术中的环境雕塑等进行实地考察,揭示了日本环境雕塑的特质。并得出"优秀的环境雕塑作品能够塑造都市形象,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竞争力"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日本幕末时期并没有雕塑这个概念,雕塑只是一些与实用需求相关的"手工艺品"或"简单雕刻"。随着明治时期对西方雕塑观念和技术的移植,雕塑开始摆脱"手工艺品"的窠臼,成为了纯粹的美术门类。从此,日本近现代雕塑一直伴随着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革,直至二战后得到空前发展,成为了与绘画享有同等地位的艺术形式。本文对日本近现代雕塑的转型与发展历史进行了廓清和阐明。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大众的消费领域,受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影响,对喜欢的服饰多以好玩,有趣这种娱乐化倾向的审美来形容,这就造就了设计的创新,从而就使设计出现了个性和风格。趣味性的服装也在一定程度下反映了人们随意和洒脱的生活理念。"趣味"是人的一个相当复杂的主观性因素,其特点潜在地影响着设计行为。本文详细的分析了趣味元素的形成以及趣味元素在服装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艺术的原意是种植、技能与本领。艺术品是指通过某种技艺塑造某种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类情感的,使人们得到精神愉悦的物品,如书画、音乐、雕塑、戏剧等,其作品能使欣赏者获得某种精神享受。艺术品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失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  相似文献   

12.
霍去病墓石雕是中国雕塑艺术意象精神的代表,其独特的造型语言使它成为中国雕塑艺术中的神品,这组作品的产生包含诸多必然性因素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因素。冶金工艺的发展给大型石雕群提供了物质基础,文化融合推动石雕艺术语言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汉代早期金属提炼等工艺的发展水平和长期内敌外扰的政治因素,阐明推动霍去病墓大型石雕群艺术语言形成的偶然性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色、香、味俱全是人们对食物最基本的追求,在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下,食品的造型之美逐渐备受关注,而雕塑艺术作为食品造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点缀与美化的重要作用,并以独特的风格与艺术形态、悠久的工艺历史与精巧的设计赢得了人们的肯定。《食品雕塑》作为目前市场上最系统、最全面的雕塑类书籍,不仅简单概述了食品雕塑的基础知识,而且通过实例,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广大读者奉上了一场极具特色的雕塑盛宴,在书中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孔雀、争芳斗艳的牡丹、具有吉祥寓意的玉龙戏珠、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卡通鼠等,书中内容具有丰富性,所选择的雕塑类型也具有代表性,在让读者欣赏作品的同时可以快速掌握食品雕塑的关键点,是食品雕塑界的重要书籍。  相似文献   

14.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材料作为雕塑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精神属性。当今雕塑家也已经不再局限于使用一种材料来制作雕塑了、不再是单一的去实用泥来作为他们的首选,而是有更多更丰富的材料去表现他们的作品。如果用雕塑的语言来表达,会是一种怎样的效果呢?本文就几种传统材料在雕塑上的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在雕塑中表现水来进行浅要的分析,并分析自己对几种雕塑手法及雕塑材料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中外文化相互冲击交融。文化背景的不同造就了多元化的服装设计发展趋势。而随着新时代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极简主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极简主义又称为最低限度艺术,极少主义,是结构主义衍生出的一种艺术门类。它在早期的时候主要表现在雕塑的绘画作品上,它用最纯粹的手法除却一切繁复华丽的装饰,强调从外简约,理性,冷峻,从内优雅精致。而这一艺术形式风格深受设计师的青睐,在服装设计上得到了延伸与发展,并凭借着它自身独有的符合新时期大众需求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追捧,独占鳌头,成为了服装界的新风尚。本文详尽介绍了极简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重点阐述了如何正确认识极简主义风格的现代女装的设计定义,设计手法,设计美学。并结合研究分析,对极简主义风格现代女装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潮流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艺术在20世纪后期呈现出许多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新趋势。通过新趋势,传统艺术中观看者作为对作品的接受者的地位发生改变,在具有交互性的新媒体艺术作品中,观看者成为了作品中的一部分,不断的为作品增添新的故事情节。本文通过对早期的动态视觉的审视来进一步分析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发展,当代雕塑艺术创作综合材料的选择也非常多,材料的选择就是艺术形象足见显露的过程,同时也是材料自身形态改变的过程,但是,雕塑创作必然要受制于构成该作品的物质材料,也就是说首先要适合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根据总的实际意图,选取材料,确定材料,最后才能加工材料。使之能反映人们的审美感受和心理特点,并反映人们的感性、兴趣、风俗、习惯,而这种审美效果是与原材料的视觉观赏效果、质感、触感等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光只是按照材料的质感、色泽来创造形象,而且还要在创作中尽可能地发挥和挖掘原材料的美。  相似文献   

18.
设计疗法     
正设计师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对材料的研究上,他们将传统美学加以改造,并且使用时尚的新型混合材料。他们在主观感知上大做文章,并为他们的作品添加美妙的触感。当以幽默和趣味性的元素作为基调,设计就会成为一种疗法,使人们更加愉悦。在作为米兰设计周一部分的家具展中,Maarten Baas创造了一个盛大的室内集市,象征着米兰是一个圆环。虽然这仅仅是他构思的一件重要,作品,但它却反映了这样一种情绪:我们渴望在不确定性和社会摩擦中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相似文献   

19.
建筑和雕塑艺术两者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作为空间艺术,建筑与雕塑两者在形式、风格、空间、环境、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建筑中的雕塑分为装饰性雕塑、媒介性雕塑、结构性雕塑,然而这些种类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划分,但同时都表现出两者的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建筑雕塑化与雕塑建筑化的统一,两种艺术之间的结合与碰撞,对艺术设计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玉雕应与时代的发展互相呼应,互相促进。当下玉雕的发展,需要在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到包容兼蓄,丰富玉雕创作形式,探索现代审美表现。通过现代技术在玉雕工艺上的应用及作品的相应表现特征,指出新工具的运用和新材料的发掘尝试可以形成新的玉雕艺术表现特点,呈现相应的艺术美感,在传统圆雕、浮雕等技法的基础上融入西方雕塑观念,丰富了玉雕表现形式;通过代表性现代玉雕作品创作分析,指出以中国传统玉文化为导向,注重玉雕作品的文化性和现代审美,可以较好的传达各种玉雕题材的精神内涵;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借鉴也对现代玉雕产生巨大的影响,文学艺术、戏曲艺术、绘画艺术等扩展了玉雕的题材,使玉雕设计的题材变得更加宽泛。为更好的承载与弘扬传统玉文化,玉雕的表现形式还需要更加贴近现代生活,符合时代审美,满足人们思想和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