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运用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和物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榆树林—肇州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测井相类型、物性特征及含油性特征等。结果表明:榆树林—肇州地区葡萄花油层为河控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及前三角洲泥等8种沉积微相类型。通过单井垂向层序、平面沉积微相及储层含油性与沉积微相类型关系的分析,认为葡萄花油层经历了早期基准面下降后期基准面上升的沉积演化过程,且沉积微相类型控制了储层的含油性。研究成果对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洛河油田长7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沉积。分析了沉积微相对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含油性、以及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主体为有利沉积微相,砂体厚、物性好,含油性好,以油斑-油浸为主,有利测井相为齿化箱形、箱形和钟形。从渗透率韵律性及非均质定量参数两个方面评价了储层沉积微相内部的非均质性,分流河道的非均质性较强,河口坝次之。  相似文献   

3.
华池油田华152井区长13砂岩组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两个亚相,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及前三角洲泥5类微相,各微相总体上呈由北向南展布,前三角洲泥发育于研究区南部;储层物性及含油性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物性和含油性受沉积微相控制,总体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的储层物性及含油性均好于远砂坝及支流间湾.  相似文献   

4.
安塞油田塞431井区长2油层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对岩心的颜色、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及粒度分布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综合研究,结合测井资料,认为安塞油田塞431井区长2油层沉积期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环境。可进一步分为分流河道、边滩(点砂坝)、决口扇、天然堤及分流河道问洼地等五种沉积微相。对不同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该区长2油层组沉积相模式,储集砂体以分流河道、边滩(点砂坝)砂体为主,决口扇、天然堤等次之。顺着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较好,物性较好,非均质性弱;垂直于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5.
运用测井、岩石录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沙市构造22口井新沟咀组下段I油组的13个砂层进行了微相分析,划分为五种微相类型。研究了该区各微相类型的展布特征和对砂层厚度、物性、含油性的控制作用。并把这一成果应用于储层厚度、物性、含油性、油气富集区块及砂体含油边界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对岩心的颜色、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及粒度分布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综合研究,结合测井资料,认为安塞油田塞431井区长2油层沉积期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环境。可进一步分为分流河道、边滩(点砂坝)、决口扇、天然堤及分流河道间洼地等五种沉积微相。对不同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该区长2油层组沉积相模式,储集砂体以分流河道、边滩(点砂坝)砂体为主,决口扇、天然堤等次之。顺着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较好,物性较好,非均质性弱;垂直于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7.
华池油田华152井区长3^1砂岩组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两个亚相,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及前三角洲泥5类微相,各微相总体上呈由北向南展布,前三角洲泥发育于研究区南部;储层物性及含油性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物性和含油性受沉积微相控制,总体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的储层物性及含油性均好于远砂坝及支流间湾。  相似文献   

8.
低弯度分流河道砂体在大庆油田北部萨葡油层中占有重要比例,深入研究这类砂体的非均质特征,对油田调整挖潜具有实际意义。以沉积学知识为指导,应用密井网的测井资料和取心资料,结合微相平面展布组合特征识别出主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河间薄层砂、泥岩等五种主要微相,并应用水淹层解释及各种动态监测资料开展了水淹变化特征研究。认为砂体层内非均质性,窄条带的河道砂体几何形态及微相间的物性差异是影响平面及纵向水淹变  相似文献   

9.
盘河断块区馆三段储集层为辫状河流相沉积,从岩性、沉积构造、砂体形态和非均质性质等方面对河流相沉积的性质作了论述.沉积构造有层理、层面构造,砂体形态以箱形及钟形为主.对各小层沉积微相及平面分布进行了研究,主要发育河床滞留沉积和心滩微相.储集性能与沉积微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心滩主体砂体厚度大、物性好、含油饱和度高,其次为心滩边缘,废弃河道较差,储层的含油性还受构造及成岩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大老爷府气田当前处于评价阶段,下白垩统登娄库组(K1d)为主力含气层段。针对研究区井网稀疏的特点,整合岩石相、测井相、地震相等多尺度信息开展沉积微相研究,明确了该区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识别出心滩、河道滞留和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并刻画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为预测砂体空间分布和有利储集相提供了重要依据。结合物性资料统计分析认为,储层的储集物性受沉积微相展布控制,心滩砂体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层,其次为河道滞留相带储层,泛滥平原相带的薄层砂体最差。  相似文献   

11.
结合岩石相分析资料.综合电性特征及砂体的空间分布,对辽河海外河油田东营组沉积微相、空间展布及其与含油性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外河油田东营组地层为一套三角洲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平原河道、河道间、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等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相含油性最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岩石相分析,综合电性特征及砂体的空间分布,对桩西油田桩89井区沙二段沉积微相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查明了沉积微相类型与含油性的关系。认为桩89井区沙二段地层为一套湖泊沉积体系,包括滨湖砂坝、湖坪、生物滩、浅湖砂坝、浅湖泥等微相,其中滨湖砂坝与生物滩微相的储集层含油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方法 依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分析及地震解释结果,对科尔沁油田包1块水下冲积扇的沉积类型、沉积相特征、各沉积微相物储集物性及其含油气等进行系统研究。目的识别水下冲积扇沉积特征并确定了其含油气性,以便合理、高效开发此类油藏。结果 该区水下冲积扇有碎屑流、高密度流、低密度流、漫流及河道沉积5种类型;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带,其中扇中亚相的状沟道微相储集物性及含油性较好。结论 包1块水下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研究是认识储层各种物性特征的重要基础。文章以英台地区下白垩统青山口组、泉头组四段Ⅰ砂组为研究对象,确定为扇三角洲相沉积,并划分出六种沉积微相类型。通过引入油藏描述中相控模型的概念,定量地讨论了研究区沉积微相与储层发育程度、储层物性及单层内非均质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水下分支河道、河口砂坝微相的储层物性良好,而席状砂、远砂坝微相的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反映沉积微相的变化规律控制着储层物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依据岩心观察,从单井相分析入手,结合钻井岩性剖面、沉积构造和电性特征等地质资料,系统研究了渤南油田五区沙三段扇三角洲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组合,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分流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及前扇三角洲泥等五种微相,并建立了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储集微相的物性特征,河口坝储集物性略好于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物性最差。水下分流河道砂为研究区主要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6.
大庆长垣地区作为大庆油田的主产区已经持续开采50余年,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浅层的主力油层河道砂体发育、物性好、含油饱和度高。河道砂体类型包括辫状河道、曲流河道、高弯度分流河道和低弯度分流河道等。为了进一步挖潜剩余油,需要对砂体展布特征开展精细研究。以大庆长垣喇嘛甸油田北北一区为例,开展了地震反演指导沉积微相研究。在地震合成记录和地震反射层位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结合井点各沉积单元厚度,按照各沉积单元在深度域中的厚度百分比与时间域中的厚度百分数近似相等的原则,搭建精细三维沉积单元界面格架,以沉积单元作为分析时窗提取各沉积单元地震反演属性,分析井点处沉积单元反演属性值与砂岩有效厚度的关系,预测井间沉积微相分布。从沉积微相平面图可以确定主要的含油砂体展布特征和连通关系,进一步合理配置油水井的注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温西一、温五区块三间房组沉积微相与油气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温西一、温五区块三间房组沉积体系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水下部分,主要发育了辫状河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远砂坝、前三角洲泥等微相和水下心滩砂坝、水下决口扇亚微相。不同沉积微相由于其储层非均质性强弱不同,导致对油层物性、含油气性以及油气产能的影响不同。水下心滩砂坝、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油层物性好,含油气性及单井油气产能最高,河口砂坝、席状砂、远砂坝微相次之,水下决口扇微相相对则较差。  相似文献   

18.
低弯度分流河道砂体在大庆油田北部萨葡油层中占有重要比例,深入研究这类砂体的非均质特征,对油田调整挖潜具有实际意义。以沉积学知识为指导,应用密井网的测井资料和取心资料,结合微相平面展布组合特征识别出主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河间薄层砂、泥岩等五种主要微相,并应用水淹层解释及各种动态监测资料开展了水淹变化特征研究。认为砂体层内非均质性,窄条带的河道砂体几何形态及微相间的物性差异是影响平面及纵向水淹变化特征的主要因素;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延续和强度的增加,不同微相水淹面积和水淹程度变化各不相同;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远离注水井的决口水道和河道间砂体中。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综合地质研究方法,从沉积微相类型及分布特征、储层砂体主要成岩作用、储层砂体物性等方面综合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城壕地区长3油层组储层砂体特征。结果表明:长3储层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储层属低孔、特低渗储集体。储层影响因素为沉积微相类型、平面分布以及储层砂体厚度和成岩作用。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储集体物性略好于河口坝,并且其分布面积大,是研究区的主要储层砂体,砂体厚度越大储层物性越好;对储层破坏性成岩作用为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和高岭石的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角洲平原相低弯度分流河道砂体微相及水淹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弯度分流河道砂体在大庆油田北部萨葡油层中占有重要比例,深入研究这类砂体的非均质特征,对油田调整挖潜具有实际意义。以沉积学知识为指导,应用密井网的测井资料和取心资料,结合微相平面展布组合特征识别出主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河间薄层砂、泥岩等五种主要微相,并应用水淹层解释及各种动态监测资料开展了水淹变化特征研究。认为砂体层内非均质性,窄条带的河道砂体几何形态及微相间的物性差异是影响平面及纵向水淹变化特征的主要因素;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延续和强度的增加,不同微相水淹面积和水淹程度变化各不相同;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远离注水井的决口水道和河道间砂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