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华北地台区石炭、二叠纪沉积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沉积相特征为基础,建立了华北石炭、二叠纪沉积模式。共划分出4个相带,12个相。  相似文献   
2.
温西一、温五区块三间房组沉积微相与油气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温西一、温五区块三间房组沉积体系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水下部分,主要发育了辫状河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远砂坝、前三角洲泥等微相和水下心滩砂坝、水下决口扇亚微相。不同沉积微相由于其储层非均质性强弱不同,导致对油层物性、含油气性以及油气产能的影响不同。水下心滩砂坝、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油层物性好,含油气性及单井油气产能最高,河口砂坝、席状砂、远砂坝微相次之,水下决口扇微相相对则较差。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油气成藏演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阿克库勒凸起隶属满加尔含油系统的北部,其寒武-奥陶系烃源岩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和印支-喜山期两次生油,据此并结合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将该区油气藏演化分为寒武-二叠纪和三叠纪以后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具有相同的源岩和不同的成藏条件。阶段1和阶段2的关键时刻分别为海西中期和喜山期。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地质学会与地质矿产部华东石油地质局联合主办的下古生界及震旦系油气勘探前景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11月23日至27日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地质矿产部石油局、石油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及高等院校等17个单位的代表61人,提交论文21篇。 论文和发言涉及扬子地区、华北地区、鄂尔多斯及塔里木盆地,但重点集中于下扬子地区下古生界及震旦系油气勘探的现状和前景。会议取得以下认识: 1.下古生界及震旦系生油岩的成熟度及演化程度均较高,达大量生气阶段。因此,在这些层系应以找气为主,找油为辅。  相似文献   
5.
基于测井资料解释的储集层描述是油藏描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主要目的层段(中侏罗统三间房组)岩心资料与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对应分析,建立测井相模型,确定储集层地质参数的地区经验解释模型,从而进行储集层物性、含油性、油气产能评价以及沉积微相研究。研究认为:三间房组沉积体系的主体亚相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为5种微相)、前辫状河三角洲以及带供给水道的远岸浊积扇体(分为3种微相);影响储集层参数及油气产能的主要因素是沉积微相类型。图2表2参4(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气层识别与预测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塔巴庙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陕斜坡带,气层主要为上古生界山西组山1段和下石盒子组盒1段河道砂体。总结塔巴庙地区气层的岩石学、电性、地球物理特征,建立了识别气层、水层、干层的测井参数解释标准,并根据地震特殊处理,对塔巴庙地区的山1、山2、盒1、盒2等主要产层段的储集层进行了含气性预测,认为塔巴庙地区砂体主体分布区基本较为有利,尤其是DT1井—昌鸡兔—带砂体发育,含气饱和度高,为最有利区。同时,这种分布特征也证实了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深盆气藏的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西北地区主要盆地各个含油气层系沉积时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原型、沉积相的组合与相序等特征,建立了八类沉积模式,试图寻找含油气有利相带的成因与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西藏伦坡拉盆地成藏动力学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伦坡拉盆地烃源岩经历了三期生油过程,发生了三期克注成藏作用。油气运移沿断层、不整合、孔隙或裂 隙连络体系进行,运移驱动力在牛堡组沉积期为异常高压,而丁青湖组沉积期则为静水压力。成藏动力学系统可分为下 部自源封闭、中部它源一自源半封闭一封闭及顶部它源开放一半封闭三种类型。在帕格拉挠曲带、爬错凹陷南斜坡、蒋日阿 错南斜坡及罗玛迪库区带以寻找自源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油气藏为主;而在北部的红星梁-低鄂总、罗玛迪库以中部 它源-自源半封闭-封闭的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油气藏为主,同时兼顾顶部它源开放-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在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及邻区构造演化和对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区中新生界构造样式,识别出压缩、走滑和反转三大构造样式类型。根据构造样式空间分布,对构造变形在平面上的东西分段性与南北分带性、垂向上变形的差异性以及走滑扭动变形特征和扩展方式进行了研究。该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构造控油作用明显,山前冲断带的断层相关褶皱、山前逆冲断裂下盘的背斜构造和山前冲断带前缘外围带的背斜构造为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三叠系延长组长5、长6、长7为区内主要油气勘探目的层,它们的储层主要经历了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破裂作用、沸石化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等一系列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复杂,成岩现象十分丰富,且特征明显。成岩作用研究表明,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破裂作用、沸石化作用是有利于区内孔隙发育的成岩作用,而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则是使储层物性变差、孔隙度降低的两个重要成岩作用。可将延长组储层分为持续埋藏型成岩系统和中间开启型成岩系统,区内井深1300-1500m和1700-1900m为次生孔隙发育段,且物性条件和孔隙结构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