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菊仙 《江苏陶瓷》2012,45(2):32-32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极致。明代李渔就称赞:"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他还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紫砂壶是最佳的泡茶器具,这种茶具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曾称赞紫砂壶艺"别出心裁,意在神韵"。在林林总  相似文献   

2.
在继承中固本 在创新中发展——紫砂壶艺演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霞 《江苏陶瓷》2002,35(1):43-44
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今,数百年来壶艺名家辈出,壶艺精品累累,使紫砂壶成为世所公认的涵盖多元文化,最具民族特色,而又兼容世界艺术风韵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门类。宜兴紫砂壶艺的生成和发展,除了以独特的五色紫砂泥为特质依托外,关键在于历代壶艺艺人注重继承传统,在保留紫砂壶艺固有的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出为时人所接受、所喜爱的壶艺精品,使之不被其它艺术同化而独树一帜,与世俱存。北宋中期,江苏省宜兴地区已用龙窑烧制紫砂壶器,因受生产条件限制,无钵裸坯,窑内还原气氛…  相似文献   

3.
范永兵 《佛山陶瓷》2013,23(9):53-53,56
宜兴紫砂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她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中国传统工艺品的杰出代表。紫砂壶无论是从泥料、类型,还是使用(养壶)上都有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这是宜兴紫砂壶有别于其他传统工艺品的特殊之处。本文主要从紫砂壶的泥料、分类、养壶三个方面对宜兴紫砂加以浅述。  相似文献   

4.
卢小伟 《佛山陶瓷》2013,23(7):63-63
鉴别宜兴紫砂壶之优劣有许多种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原料;二是茶壶造型;三是制作工艺;四是壶体装饰。  相似文献   

5.
陈丽萍 《佛山陶瓷》2009,19(1):29-31
宜兴紫砂壶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宜兴的一些紫砂壶术语也与众不同,本文以宜兴紫砂壶为例,分析了该领域英译的主要特点和难点,对其中术语的翻译进行了一些初探.并指出作为这个领域的合格译员必须牢固掌握传统紫砂文化和制壶工艺两方面的知识,从而避免误译。  相似文献   

6.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的陶瓷工艺品,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到现在已经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紫砂开始制成壶,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宜兴紫砂壶款式各式各样,有"仙桃提梁壶",有象形的"瓜果壶",还有造型古朴的"福寿壶"等等,这些造型各异的紫砂壶,静静地摆放在那里任人观赏,仿佛穿越时空隧道的谦谦君子,无声中向你诉说着一段动人的故事。紫砂壶之所以能  相似文献   

7.
周行其 《佛山陶瓷》2012,(11):47-48
紫砂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沏茶和饮茶的一种实用器具。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  相似文献   

8.
强济人 《佛山陶瓷》2012,(12):61-61,65
紫砂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沏茶和饮茶的一种实用器具.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  相似文献   

9.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紫砂风格和紫砂文化,是世界工艺美术陶瓷中的一朵奇葩。人们用壶、赏壶、爱壶、藏壶.对紫砂壶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在人与壶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对壶认知的共识,大体而言。  相似文献   

10.
沈锡芬 《江苏陶瓷》2011,44(2):52-53
唐云先生(1910年~1993年)是上世纪我国著名的书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主任、上海中国画院代院长等职。他擅花鸟、山水、偶作人物,其落款富有金石味,结构奇特,骨力内涵,在众多的书画家中独具一格。唐云先生不仅是位著名的书画家,还是位宜兴紫砂的收藏大家。他对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陈曼生  相似文献   

11.
邵毓芳 《江苏陶瓷》2011,(5):33-33,35
明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为何世人独钟宜兴紫砂壶?周高起又说:"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原来宜兴紫砂壶泡茶之佳,在于能尽得茶之色、香、味。宜兴紫砂壶之所以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0月18日(农历九月初十),是宜兴紫砂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先生100周年诞辰。为了纪念顾景舟先生对宜兴紫砂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时为了弘扬"承前启后,传艺育人,自珍自重,淡泊名利"的景舟精神及手工制壶的优秀传统,鼓励紫砂壶设计创新,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推动"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陶都"美名,值顾景舟先生100周年诞辰暨第  相似文献   

13.
紫砂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沏茶和饮茶的一种实用器具。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因其悠久的制作历史和古朴而精美的艺术造型成为目前收藏品中一种极具收藏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4.
饮茶少不了茶杯和茶壶等茶具,茶具中的精品当属宜兴紫砂壶了。宜兴的紫砂壶由于博采众长、款式繁多、淡雅古朴,问世后很快赢得了收藏家们的赏识。曾有"杯用景德瓷,壶用宜兴砂"的说法,而当时若得宜兴紫砂壶者,无不想将壶具带到茶店比美一番。紫砂壶属于陶和瓷之间,为半烧结精细特殊陶器,表里都不上釉,壶的砂质中有肉眼看不到的气孔,既不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夏季使用紫砂壶,好比土冰箱存茶过夜,不起腻苔、不易变馊;冬天用沸水冲茶,或置于火炉上炖茶,壶器不易炸裂。更妙的是,紫砂质的壶壁能吸附茶汁,蕴蓄香味,久经使用紫砂壁内积聚"茶锈",即使不放茶叶冲水也有余香。从壶型的制作技巧来欣赏,紫砂壶有高矮之分,高型的  相似文献   

15.
供春是宜兴紫砂壶的鼻祖,历代以来,一直为人们传颂着。“供春壶”更是宜兴紫砂壶珍品之中的瑰宝。有一只“供春壶”就保藏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之中。由于它的珍贵,历代以来,一直成为紫砂器收藏家追求的目标,也成为紫砂壶名家模仿的对象。历代许多收藏家为一生一世见不到“供春壶”感到终身遗憾。可是什么是“供春壶”?供春与“供春壶”是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可能有人会感到奇怪,可能会使一些收藏家和紫砂壶的研究者为之瞠目。然而,事实总归是事实,科学研究应当去伪存真,实事求是。1关于供春和“供替壶”的史料关于供春和“供…  相似文献   

16.
宜兴紫砂壶以独特的紫砂泥原料,巧夺天工的制壶技艺,成为了一门传统而古老的民间工艺。紫砂壶别具一格的造型艺术,使其具有不菲的欣赏价值,享誉中外。千百年来,宜兴的壶艺人在继承传统壶艺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与时俱进,从而推动了紫砂艺术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是手工制造的陶土工艺品。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海工美08秋季拍卖会上,一把唐云旧藏的顾景舟先生的大石瓢壶受到了众多藏家的热捧,价格从100万开始,一路飙升,竞争应拍之声此起彼伏,直至282万方才最终落锤,加上佣金合计超过310万元,创下了国内紫砂壶拍卖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19.
姚亚勤 《江苏陶瓷》2012,45(1):35-36
宜兴紫砂壶质朴淳厚、不务妍媚,如金属般的凝重端庄,似脂玉般的温润朴雅。中国传统文化对茶的渗透,几乎涉及与茶文化相关的各个领域,包括宜兴紫砂壶。而宜兴紫砂壶的质地、形制、审美构成了她在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延续数百年而兴盛不衰。尤其是各种哲学思想、美学观念和民间工艺的交融,给紫砂壶文化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邵亚勤 《江苏陶瓷》2012,45(5):71-71
宜兴紫砂壶自五百多年前发迹以来,人们便深刻领会到了壶的艺术、壶的文化、壶的创意、壶的经典。紫砂壶的整体造型设计,追求的不光是形体之美,还有艺术之美、内涵之美,这是壶艺路上的一次飞跃。宜兴紫砂壶完美地揉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艺术的美学,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和无法忘怀的魅力。一壶春秋往事,一壶香茗,轻啜一口,壶语能清心;一段红尘夙愿,一份祝福,把盏间,茶香亦醉人。品茗赏壶,人们在情感升华的同时,也理智地理解了紫砂壶将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