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智能交通物联网的本质、智能交通和物联网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及"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的技术背景下,对智能交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技术整合及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进行了讨论;指出智能交通物联网行业的有序快速发展需要通过产业化来实现,进而对如何产业化和目前国内进行的产业化实例进行了讨论,对智能交通的产业化、产业链和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及产业联盟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智能交通物联网的产业价值链,分析了在此价值链上的企业如何共同推动智能交通物联网的产业化,发挥企业的市场优势和地位。认为智能交通物联网的产业化发展必须通过政府引导和规划、企业为落地载体来推动,建立产业联盟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角色与作用的基础上,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车联网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方面对国外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与案例分析,同时对国内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公交系统、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城市智能交通新技术的应用探索等方面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提出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与建议: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使用,会导致系统失败和投资浪费。欲实现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预期目标,须高度重视传统交通工程设施的完善、科学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充分的交通信息采集;做好高水平的智能交通系统顶层设计,保证资源共享、系统整合和集成服务;重视复合型科技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交通系统(即ITS)是现代交通技术的前沿之一,在国内外已有大量应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出行者需求的变化,ITS领域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色鲜明的技术方向和服务应用。本文首先对近期国内外ITS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特别强调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技术跨越和关注领域的变化,提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已初步形成。然后对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各交通参与单元之间的互联、车辆对周边复杂环境的识别、新型的交通信息采集和服务、交通大数据、自动驾驶等。最后就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提出了建议:加快市场化,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标准化的新模式,加强前沿技术开发等。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前世界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其迅速发展的态势,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智能技术进步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并从传统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智能交通产业在工程建设方面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分别从政治层面和市场层面分析了我国智能交通产业面临的问题,从政府层面建议将智能交通的产业发展问题纳入到政府的战略规划当中,弥补相关积极政策的缺失,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为企业创造价值空间,引导科研机构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降低重要设备对于国外企业的依赖度等;从市场层面建议智能交通相关企业应加强市场间合作,建立适用于我国的智能交通组织标准化和技术标准化体系等。为探索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从北斗导航相关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北斗导航在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现状及趋势。介绍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导航接收机的研究方向与关键技术及北斗导航产品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智能交通领域对卫星导航技术的实际应用需求,简要描述了北斗与GPS在技术、产品方面的差距。从技术、产品及市场发展角度总结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现状,预测了发展趋势:将逐渐进入智能手机应用;将在有高精度导航需求的交通应用领域发挥作用;授时及短报文需要扩大市场规模;室内外无缝定位、与惯导融合定位等技术的发展将提供更丰富的交通出行体验。总之,当前北斗导航可以满足基本的交通应用,随着北斗导航技术及相关产品不断成熟,在国内智能交通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目前道路交通管理信息采集与服务需求,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服务框架,以公安交通指挥平台为核心,集成各类交通信息采集与服务系统,实现交通路况信息全天候采集和智能分析、交通信息服务和出行诱导,以及区域交通流协调组织等功能。基于该框架体系,分别从交通流信息采集、交通信息发布与诱导服务、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公交优先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基于ITS技术的传统应用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应用的优缺点。结论:物联网技术应用将有利于突破现有ITS应用模式的弊端,提高交通信息采集精度,提升公众出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加速能力、爬坡能力、最高车速和变速器挡位数、驱动电机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开展增程式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关键动力部件的参数匹配及选型确定。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增程式电动汽车整车仿真模型,对纯电动模式下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进行仿真验证,动力性表现为0~50km/h加速时间为4.24秒,50~80km/h超车加速时间为7.16秒,纯电动状态下行驶里程约为83.86km,车辆百公里能耗约为14.516kwh,表明所确定的关键动力部件满足动力性及经济性的匹配要求。  相似文献   

8.
刘业兴 《工程研究》2014,(1):99-106
"机动车身份自动检测系统"(专利号ZL200710166583.5)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等,在准确、快速、高效、自动的前提下,对机动车的真实身份进行识别,从而发现与机动车真实身份不符或相关的违法行为(包括假牌、套牌、涂改车牌、不进行年检、报废车辆等,或逃避购置税、车船使用税、保险费、运营车辆管理费及发现"黄标车"等)。在稽查方式上,由原来逢车必查的模式转变成针对问题车辆的稽查模式。本系统可以大幅提高我国公安、交通管理的水平,加强社会防控体系和维稳防恐体系的建设,促进减排,提高交通和社会安全,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结构变化、信息化等角度分析公共交通协调调度的必要性;从多方式运营组织角度阐述城市公共交通协调调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剖析目前我国公共交通单一交通方式下的运营组织协调调度存在的问题;从数据挖掘、协调调度模型与策略、调度决策支持等方面给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公共交通协调调度的发展趋势,研究针对多源公共交通数据进行多主题、多维度的数据挖掘并建立相适应的多方式运营组织调度模型与策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内在完善公共交通数据资源库、海量数据存储和数据挖掘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方向,探索基于云服务模式的公共交通智能调度模式,以实现各种资源的动态、精细化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组织效率。  相似文献   

10.
工程全寿命周期包括规划、建造和运营维护三个主要阶段。规划阶段是论证工程必要性、可行性和顶层设计决策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我国跨江海桥梁工程为典型案例,通过案例研究法系统阐述了桥梁工程规划阶段的主要方法和路径,凝练出具有工程"共性"与桥梁"个性"的规律性方法论。本文认为"交通需求"驱动工程建设的供给,前瞻性的需求分析创造新的社会资源;"权衡比选"是工程多种可行方案优化的普适方法,是构建结构、功能、效益合理化概念模型的进路;"辩证统筹"充满技术与非技术性复杂矛盾问题,是工程规划论证与迭代式降解决策的哲学方法,是规划阶段方法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国外城市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国外在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和交通工程咨询发展上值得借鉴的经验,对比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我国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粗放式应用、管控系统功能整合不够、智能交通发展缺少应用基础等问题,反思了在发展规划、资源利用、系统功能、技术支撑、咨询行业等五个方面问题存在的根源,提出ITS技术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得到充分应用基础上。在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在交通管理工程技术走向、ITS技术发展、交通管控科技手段、工程技术咨询行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建议,以期对我国今后的城市交通政策调整、交通管理工程技术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智慧主动型交通控制系统及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于交通信息采集内容及方式、控制实现手段和优化模型性能等因素,传统交通控制系统难以满足实际的交通控制需求。大数据和车联网及车路协同系统等技术的发展,为提升交通控制系统的控制基础与条件、系统适应能力和响应能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数据和计算技术等变革对交通系统运行环境、交通控制对象特征和通信与实现手段的影响;进而面向多模式交通流,提出了以更安全、更快速、更绿色、更人性化等为基本特征的下一代智慧主动型交通控制系统及其逻辑架构与物理架构。系统原型测试表明,快速发展的信息通信等技术及基于此的下一代交通控制系统具有出色的潜在性能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工程研究》2012,4(4):313-323
Firstly,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from Digital City to Smart City is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smart city and its key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are described as well. Then, we discuss the intrinsic meaning of Smart City: based on the basic framework established by Digital City, efficient integration of the real world and digital world through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massive and complex calculations by cloud computing center provide more intelligent services for city management and public services. Furthermor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City are summarized and several related applications are put into practice. All of those applications prove that Smart City could provide more intelligent services and securer technical support. Meanwhile, we analyze the disorganized information, security, sharing and property rights issues that still exist in the Smart City.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from aspects of standards, laws,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and makes reliable and efficient explor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City. Finally, a prospect of promising future of Smart City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周紫君  付宇  王辉 《工程研究》2013,5(4):418-427
结合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政策法律等背景,回顾从1870年法国运输部成立至今140余年内法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第一阶段(1870年-20世纪40年代),侧重公路与铁路建设与管理;第二阶段(20世纪40-70年代),加快建设公路网,公路交通发展迅速;第三阶段(20世纪70-90年代),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施行铁路改革,发展一体化运输;第五阶段(2007年至今),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与生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阐述各阶段法国交通运输管理的侧重点,重点介绍了其现行行政管理架构;总结了其管理体制演变的特点,即采用大部制的形式且不断变革,趋向综合、宏观协调管理.提出对我国交通运输大部制管理与改革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工程研究》2012,4(1):33-38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 is the key to the low carbon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is very important to tackle climate problems. Nowadays, with the policy support, new energy vehicle has begun to go into the application period from the laboratory . The number of new energy vehicle is expanding. But because of the imperfectness on policy and standard and the immaturity of technology, the in-use new energy vehicles are facing big challenge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sco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then based on the survey of new energy bus and taxi,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main problems in new energy vehicl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ic, standard, policy, planning, etc. 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