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肌理和传统特色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南京南捕厅街区的规划设计与实施为例.通过分析院落构成特色、提炼传统民居肌理的空间模式、梳理街巷组合、塑造历史性的枢纽节点等思考.探讨了城市肌理整台与城市特色复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冯青  范俊芳 《华中建筑》2012,(3):139-142
该文通过对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的街巷空间、公共空间和院落空间的解析来阐述该街巷的肌理特征,并通过对街区人文特征的解析,以及对当前现状问题的调查,引发了在整体保留街巷原肌理的基础上,历史街巷如何得以延续和利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阿慧  石铁矛 《山西建筑》2005,31(18):19-20
论述了兴城古城城市肌理保存完好,民居院落作为古城空间结构的基本单元,它的变迁直接影响到城市肌理,分别从院落空间的构成元素、空间序列等方面,对兴城传统民居院落空间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兴城民居的更新改造意见。  相似文献   

4.
院落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核心空间,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是人们亲近自然、创造自然的场所空间,亦是古人"天人合一"建筑观的物化体现;是阶级社会长幼尊卑等级观念的空间折射,亦是传统历史文化精髓的积淀与传承。文章在分析河北省蔚县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文化属性与哲学寓意,希望对院落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营造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湘西民居院落空间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湘东  陈伟志 《江苏建筑》2007,(1):15-16,30
在我国传统民族建筑群中,湘西民居是有其地方特色的,其中的院落空间是其基本特点之一.文章从实际调查出发,分析了湘西民居中庭院、天井、晒坝、抱厅三种院落空间类型,并探讨了选择性的继承中国古老村落的空间特点,以创造新的未来的地域民居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文化与地域环境影响、传统民居建筑类型、院落空间组织方式和街巷空间格局四个方面的分析,探寻榆林传统民居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民居的解析,为民居保护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更新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田利  仲德崑 《华中建筑》2004,22(1):107-110
在浙江省西南部,浙、赣、闽三省交界的地方,有一处“文化飞地”——廿八都古镇;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深厚独特的人文背景,近年来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通过多次调研考察,已发掘出其巨大的建筑文化价值。在简介廿八都镇概况和总体建筑特色的基础上,以古镇民居院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院落特征分析和典型院落空间赏析,揭示出廿八都镇民居院落“咫尺空间,别有天地”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8.
"楼宅"在当今传统肌理调研中是重要的关注点之一,在南京传统民居中较为稀缺和特殊的类型,它在样式和建造上更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本文从"楼宅"在地界中的空间分布、基本单元空间类型以及单体空间划分三方面来论述其传统空间类型和意向。1、地界中楼宅空间分布1.1南京地区传统院落式民居的基本特征南京地区传统空间布置特点是以路网和水系为骨架,传统肌理依附骨架走势生长发展。在一个地块里,由"一院一进"为基本单元,往纵深发展成"一路","路"向横向发展可以成为"群","路"与"路"之间可以留有空隙成为地块内的弄或巷。肌理走势可能会随  相似文献   

9.
薛丰丰 《建筑知识》2013,(12):31-31
通过对基地现状的分析,本案尝试以不同围合方式的立体院落之间的穿插实现富有情趣的就餐体闲空间,能够让使用者体验不同开放程度的院落空间。并对当地的人文特色,建筑特征加以提炼,既能够体现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的标识性,同时也体现了当地传统民居的院落肌理特色,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共融共生。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华北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山西与河北的传统民居院落,研究了其庭院空间形态与当地日照及地理条件的关系,探索并证明其中所蕴藏的空间密码,发现当今城市与建筑空间的问题,并通过空间改造把已丢失的院落空间传统文化基因找回到当今人们的生活,在建筑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罗丹青  李路 《华中建筑》2009,27(11):153-155
该文认为羌族民居中的院落空间不同于中国传统民居中的院落空间,文章以三个羌族民居为例,对其院落空间进行分析.总结了羌族民居中的院落的三个特征:空间具有立体流动性,界面具有动态变化性,形成具有聚落的参与性.期望本文能丰富我们对院落空间的认识,对进一步认识羌族民居、聚落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选取四川省峨眉山市罗目古镇与安徽省黄山市郭村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测绘数据对民居街巷空间进行比较分析,川西民居街巷空间注重内外空间的渗透,尺度亲切,形成活跃的商业氛围。徽州民居街巷空间与水系结合紧密,街巷界面相对封闭,与其居住功能相适应,整体空间静谧单纯。两者特点的形成并非早期移民文化对当地文化单向的冲击,而是在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审美品味与社会伦理等地域性因素影响下,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河谷型村镇是洛南县境内具有代表性的村镇类型,其空间形态受自然地貌与人文特质共同影响。文章从布局形态、街巷形态及院落民居形态三个方面对该类型村镇的空间形态进行解析,从而概括其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当代中国传统的居住模式越来越多地被西方概念所取代,表现在居住形式的逐渐更替以及个性化居住理念的变化,、面对房地产市场中居住同质现象的加剧以及城市大建设高潮中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破坏,本土建筑师在不断探索、挖掘传统民居富有人文内涵的居住空间形态,使之适应当代居住生活模式。传统的生活习惯、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审美情趣价值观和民居空间特点等对当代住宅模式的延续和定型有着一定的影响.当前住宅从开始对传统民居的符号的引用,上升到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的体现.体现在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的传承表达,突出了建筑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关注个人行为空间的设计。房地产业正刮起一股“中国风”,众多楼盘都力图营造这种具有中国传统意境。体现中式情结的住宅空间模式。本论文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进行空间解读.并分析其对当代住宅空间的影响和启示以及具备在当代应用的可能性;通过结合当代住宅继承庭院式民居院落空间的可行途径.总结出具体的设计手法.为以后的住宅空间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中街巷随处可见,街巷的纵横交错使城市变得更加生机勃勃。传统街巷空间对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城市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城市现有风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空间研究领域,空间句法能够模拟人在空间中的移动,所以应用广泛。传统街巷往往是交错的、曲折的,当人在传统街巷中移动时,其视觉路径和传统街巷一样,也是曲折的。由此可见,空间句法能够很好地适用于传统街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山海关古城,作为古代中国的军事重镇,至今仍遗存了大量明清以来的传统民居。近期对古城区内现存的传统民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研究,在实际测绘与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就对其院落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根据院落与街巷尤真是关城内四条大街的位置关系,分析其在尺度、沿街立面等方向的特点。给出山海关内民居院落的一般数据特征,绘出院落布局网格图等.最后总结院落的空间布局特征,本文属于2008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0802019。  相似文献   

17.
薛飞  韩瑛 《建筑与文化》2016,(6):222-223
本文通过对包头市北梁地区晋风民居院落空间的研究,从院落空间的演变、建筑对院落空间的影响和变化的研究来分析其产生以及发展的特点。总结内蒙古包头地区的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特点,以及对古民居地区的开发和保护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今天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生态建筑理念和技术经验,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院落空间作为传统民居的核心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民居院落空间的生态特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民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各地区不同的民居形式。传统的民居空间大抵都为围合院落的布局形式,是中国建筑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由此衍生出来的"围合"思想更是博大精深。研究"围合"的哲学思想不仅是探究传统民居生活的源头所在,更是追溯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昇光村杭派民居创作设计的实践,提出村落民居创作应该回到传统文化的原点。通过控制村落规划肌理及空间形态,弱化建筑风格,采取做控制而不做限制的设计策略。方案突出"一水系、一街巷、一村口"的村落空间场所设计营造,用场所与事件的网络建构唤起村落记忆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