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旅游城镇化是当今社会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中西方旅游推动新型城镇化路径的文献的和安吉县新型城镇化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系统分析了旅游经济对于新型城镇化路径所起的作用。结果显示,旅游经济在安吉县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在人口、土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对安吉县新型城镇化产生带动作用。最后,对安吉县旅游城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安吉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7)
本文在阐述全域旅游和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欠发达山区浙江省开化县推动全域旅游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期对其他地区发展全域旅游和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分析旅游产业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探索大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融合协调发展的规划路径,对于指导旅游驱动城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以当下最受瞩目的旅游名镇——乌镇为例,通过介绍乌镇城镇总体规划的实践经验,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旅游对城镇化的积极作用,分别从促进区域联动、优化城镇规模、提升城镇环境、保护地域特色、创新指标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具体规划策略,以期为其他类似旅游产业驱动下的新型城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分析了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契合关系,从旅游发展格局与思路两方面,阐述了青岛西海岸以旅游业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方法,从而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休闲时代、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概念,从旅游吸引力提升与就地城镇化两方面,针对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的规划策略进行探讨,并以桂林凤凰体育运动休闲旅游区为例,探讨资源匮乏型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5)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当今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本文对江苏省十三个城市的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传统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在阐述新型城镇化产生的背景及定义基础上,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驱动因素,认为市场导向与政府助推的发展路径最适合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忻州秀容古城的地位与特色,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秀容古城的保护与发展现状,从构建保护体系、培养特色产业、改善环境质量、发展旅游产业等方面,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秀容古城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丽江是典型的资源驱动型旅游城镇化,该文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三个方面对丽江的旅游城镇化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随着旅游的发展,丽江旅游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区域面积快速扩张,城市整体形态沿道路发展。研究发现,丽江城镇化的动力因素主要为旅游业的发展,其次也受房地产建设的影响,城市规划、旅游产业政策的干预。丽江旅游城镇化也存在负面影响,表现为部分旅游资源浪费、古城文化空心、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4)
"十二五"时期贵州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但传统的城镇工业化推进已不是唯一途径,必须因地制宜,走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的山区城镇化发展道路。"飞地"性旅游推进型城镇曾经是欠发达地区一种独特的城镇化模式,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在十八大后,进一步推出旅游引导的"产业集群化与新型城镇化模式"。依托旅游推进城镇化与通过工业化走向城镇化从动力理论上是并行不悖的。贵州在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大省的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把旅游资源开发作为城镇化建设的切入点,加快发展一批专业旅游城市、旅游村镇。特色旅游推进型城镇化虽然是非主流的城镇化,但对贵州山区来说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方面实现迅猛发展的强大引擎。与此同时受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呈现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原有的经济形势受到较大的冲击,要想实现乡村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视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的现状,寻找新时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乡村旅游发展需求下的新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成亮 《室内设计》2017,(3):76-79
生态脆弱地区由于地理区位的影响 和自然环境的约束,土地资源有限、生态系 统脆弱、经济发展落后,城镇化进程处于缓 慢推进的阶段。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以生态 文明政策和非工业化背景为新的视角,重新 审视城镇化。以会宁县为例,结合生态脆弱 地区的特点,探索以旅游发展为导向的产业 转型方式、以旅游开发为基础的环境支撑模 式、以旅游协调为牵引的城乡统筹的新型城 镇化途径,以促进生态脆弱地区城镇化的持 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是我国当下城镇化的主力军,而小城镇发展与建设的核心是产业定位,基于产业视角的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是其城镇化发展过程的首要任务。本文以仁怀市茅台镇为例,结合自身的产业优势与旅游文化资源,将产业定位为:以酒产业为主导产业,文化旅游业为特色产业,山地农业为辅助产业。通过巩固酒产业、打造文化旅游业、发展山地现代农业的战略措施,引导产业融合,把茅台镇建设成酒产业集聚区、文化旅游生态区、山地农业示范区及新型城镇化发展区,彰显地域产业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4)
旅游城镇化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滇西北地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呈现旅游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但集聚经济发展较弱,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现状。从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滇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受资源环境约束较大等特征,提出滇西北地区应通过旅游城镇化的发展促使城镇布局逐步合理化,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群,增加就业,尽快使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实现推进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嘉政 《安徽建筑》2015,22(1):35-36,72
文章以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垴阿巴提塔吉克民族乡(以下简称"塔吉克乡")为例,阐述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塔吉克乡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旅游开发的特殊性,总结少数民族乡镇旅游发展规划的的正确思路和方法,研究少数民族特色乡镇旅游发展策略,对少数民族地区乡镇的旅游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小城镇发展为载体是苏南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模式与特征.本文在梳理苏南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了苏南城镇化模式,探讨苏南城镇化模式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启示,反思如何立足地区实际,科学选择城镇化路径和城镇发展方针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4)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2—2016年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递增趋势,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要低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度在0.4—0.5之间,大多位于拮抗水平耦合阶段,呈现向逐步磨合方向发展的态势;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整体趋于上升态势,并呈现稳步向好趋势,但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优质协调的任务还很艰巨。提出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深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创新规划编制和管理机制,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均衡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由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起的凤凰东方TM以构建生态城邦、文化聚落为核心理念,联合国际国内康疗、文化、旅游、酒店等知名品牌资源及专业团队,倾力构建凤凰国际城邦与东方旅居聚落.凤凰东方TM将率先在广西塑造新型绿色生态城邦、生态宜居城市,完善城市旅游发展相关商业配套设施,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致力于打造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模板、新型旅居度假及活力养老模板,推动落后地区县、乡、镇的城市化改造与发展,区域旅游经济持续发展,打造人居自然、文化生态共融的理想乐园.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推进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意.针对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和思考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目标的近期主要任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审视所在城市的发展定位,分析讨论未来劳动力的流动和走向,研究改善城市用地结构.最后明确了当前城乡规划的工作重点:认真学习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和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推动城乡规划工作改革,提出改进城市规划的编制意见;研究近期建设方案,以整合新区、新城与建成区关系为重点推进布局优化和空间效率提升,梳理已批准或正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近期规划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重视新农村建设,保护小城镇特色.  相似文献   

20.
旅游城镇化是西藏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建立适应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小城镇设施体系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广东省重点援藏项目——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规划工作,探索适应于西藏小城镇发展的城镇设施体系建设路径。提出西藏小城镇设施体系应以旅游服务为核心,构建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三大体系,充分体现藏式城镇特征,并对设施建设提出了多元化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