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不同的结构形式、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领域;提出了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存在的研究难点;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介绍混合动力汽车的概念,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储能部件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几种能量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采用液压混合动力具有良好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3.
飞机牵引车液压驱动混合动力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飞机牵引车的结构和动力传动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在无杆式飞机牵引车中应用液压驱动混合动力技术,论述了其优越性;介绍了液驱混合动力系统工作原理,并进行了液压系统及控制原理设计.  相似文献   

4.
周鹏  杨秀建  刘明勋 《机床与液压》2014,42(23):110-114
以重型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并对整车设计了4种工作模式。搭建了其Matlab/Simulink整车仿真模型,对液压混合动力车辆总需求功率、发动机功率、液压系统回收功率、蓄能器流量、 SOC ( State of Charge)等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了传统汽车和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扭矩工作点。仿真结果表明: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和液压系统提供的功率可以满足总需求功率要求,其燃油经济性显著提高, SOC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发动机工作平稳,所设计的能量管理策略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5.
吕云嵩 《机床与液压》2007,35(6):208-212
介绍了我国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和气动汽车的汽车流体传动技术最新研究成果.针对现有流体储能装置能量密度过小的缺点,提出了采用汽-液两相储能介质、高比强度复合材料等改进措施.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城区、高速、城间和山地4种典型路况的驱动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液压混合动力车辆的性能,以功率分流式液压混合动力车辆为研究对象,针对某车型,对比了分速汇矩、分矩汇速液压混合动力系统传动方案的速比特性、功率特性,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分速汇矩液压混合动力传动方案。对传动系统的液压泵/马达、蓄能器等关键元件进行了参数匹配;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再生制动、蓄能器单独驱动等工况下液压泵/马达排量、蓄能器压力、容积等参数对车辆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液压泵/马达和蓄能器的主要参数,为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系统方案设计以及合理参数匹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传统后置式并联液压混合动力车辆中二次元件在运行时会出现长时间超速或低速工况。为尽可能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同时使二次元件尽可能工作在高效区间,提出将转矩耦合器置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并称此种结构为前置并联结构。其特点是液压混合动力系统通过变速器调速增扭后,再将动力传递至驱动桥。通过建立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的仿真模型,对车辆发动机做功、油耗、起步加速性能等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了实验车验证。结果表明:前置并联混合动力结构能量回收再利用率高,节能效果明显;该结构可以有效提升车辆的动力性能和爬坡性能。  相似文献   

8.
液压成形技术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潘 《模具制造》2009,9(5):15-18
汽车轻量化是当前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液压成形技术近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汽车结构轻量化是其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状况、液压成形原理及典型汽车零部件采用液压成形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载重汽车为研究对象,以车辆的驱动性和燃油经济性为考量指标,结合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和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的优缺点,设计一种新型混合动力系统——油电液混合动力系统。阐述该系统的结构及各部件的选择依据,并确定车辆运行的工作模式。在AMESim软件平台上,分别对油电混合动力和液压混合动力的能量回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车辆的驱动性和燃油经济性有明显提高,其液压部分相较于传统的液压混合动力汽车节约油耗25.9%,油电部分节约22.2%,总油耗节约24.1%。  相似文献   

10.
车辆液压混合动力传动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危机的加剧,车辆亟待提高燃油经济性水平.采用混合动力传动,显著提高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与电混合动力相比,液压混合动力传动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在能量交换频繁的场合其优势尤为突出.作者对液压混合动力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不同传动形式的工作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其适用场合;对国外不同形式的液压混合动力传动发展和技术现状进行论述,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液驱混合动力车辆试验装置的原理和组成方案的基础上,利用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建立液驱混合动力车辆的液压系统和测控系统,分析高速开关阀工作特性对双向变量马达转速响应的影响,针对高速开关阀的响应滞后特性设计控制器。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能够满足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态特性试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伍迪  姚进  李华 《机床与液压》2016,44(8):45-48
针对频繁启停运行汽车设计了一种串联型液压混合动力传动系统,以此为基础设计了该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设定发动机介入压力以保证储能器能量耗尽时发动机及时介入供能。运用AMESim系统仿真软件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对储能器充气压力、发动机介入压力等设计参数对节能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混合动力系统能够有效回收与再利用车辆制动能,保证储能器能量消尽时发动机及时供能,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3.
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车辆因涉及内燃机、液压混合动力2种动力源协同工作,所以车辆的控制系统更加复杂。针对此问题,在车辆结构上引入前置式并联结构,通过对液压混合动力车辆的功能和目标进行分析,确定了液压混合动力车辆的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MATLAB/Simulink和dSPACE控制器,建立车辆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并在实验车上采用该控制系统进行相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重型车辆上应用前置式并联液压混合动力系统,节油效果明显;通过引入缓冲系数的控制策略,可有效减少混合动力系统介入或分离车辆运行所带来的冲击;在制动性能方面采用恒转矩控制策略,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减速至目标车速。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置活塞二冲程(OP2S)发动机独特的结构特点,新型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将OP2S发动机与液压泵集成在一起,取消了传统液压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分流机构,驱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行驶工况同时或分时输出机械能或液压能来驱动车辆,在液压混合动力车辆上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运用AMESim仿真软件搭建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能量管理策略的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NEDC循环工况内,新型混合动力车辆可以实现驾驶员对车速的控制要求,并在车辆减速制动时回收制动能用于车辆的再次启动加速,为同时兼顾车辆制动能回收与燃油经济性的优化目标,最优切换车速点为25 km/h。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压力和流量损失问题,设计了基于负载敏感技术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基于仿真软件AMESim对负载敏感泵和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结果表明:当在直线行驶工况下,该系统以低压、小流量的待机状态输出;当有转向需求时,系统能根据转阀开启阀度,快速调节泵出口的压力和流量,并且能够满足助力需求。基于负载敏感技术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减小能量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Electrochemical supercapacitors (ES) are urgently needed as components in many advanced power systems.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ES is expected to enable radical innovation in the area of hybrid vehicl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Electrochemical supercapacitors become of interest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s auxiliary power sources in combination with fuel cells or batteries. Nanostructured manganese oxid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promising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ES. This paper describes new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nanostructured manganese oxide electrodes for ES.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混合驱动系统转速、转矩、功率和效率四大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目标优化匹配流程,建立了系统参数匹配的优化模型。并应用于某重型特种车辆的混合动力系统参数的匹配,通过样车验证该匹配方法使车辆具有良好的性能,为混联混合动力车辆特性分析和系统匹配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矿用车液压制动系统理论基础上,在安全情况下,基于混合动力矿用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最大化,提出了一种后轮并联混合矿用车再生制动力分配与再生制动控制策略。主要考虑电机发电效率、电池的SOC值及制动力分配等综合因素对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影响,运用ADVISOR进行整车建模和典型矿山制动工况下仿真。结果表明:制动初速度为15 km/h,制动强度Z分别为0.1、0.3、0.5的最大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分别为65.01%、55.99%、46.41%。采用后驱并联混合矿用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解决制动安全性能问题,并实现最大化再生制动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