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探讨成纱号数与捻系数对色纺纱色差的影响。通过改变色纺纱生产流程中细纱工序的重要工艺参数,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即分别纺制不同号数和不同捻系数的纱线,分析其相应颜色值,以探讨其色差变化规律。针对11组单色纤维,通过改变细纱牵伸倍数纺制出3种不同号数的色纱;针对9组混色纱,仅改变细纱捻系数纺制出4种不同捻系数的色纱,并对各组色纱色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单色纱线,成纱号数相差越大色差越大;对混色纱线,细纱捻系数相差越大色差越大。认为:无论是对于单色纱线还是混色纱线,改变其号数和捻系数,必然会产生相应色差。  相似文献   

2.
结合对B583型毛纺细纱机进行改造,并在改造后的细纱机上加装变支变捻纱控制装置,采用改变前中后罗拉速度的方法,以细羊毛为原料开发系列变支变捻羊毛竹节纱产品。通过工艺试验和生产实践,分析影响变支变捻羊毛竹节纱质量的各种因素,探讨了提高纱线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市场上的柔软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加入有机硅柔软剂增加织物的柔软性能,另外一种是通过拉毛增加织物柔软性能,但这两种产品均不利于人体健康。通过研究长绒棉与细绒棉以一定的比例配棉来制成14.58 tex赛络纺低捻纱以及赛络纺低捻纱针织物,并改变单纱配棉、粗细纱捻系数、细纱机锭速等工艺参数来探究低捻纱可纺性和性能变化。开发了低捻纱针织物,使织物在做到蓬松柔软的同时不产生安全问题,达到婴幼儿服装对安全性和柔软舒适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细纱捻系数与纱线强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索不同品种纱线捻系数与强力的关系,对以棉、粘胶、腈纶和涤纶为原料的纱线进行了试验,得出捻系数.强力曲线、回归方程及临界捻系数.经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短纤纱有不同的临界捻系数;相同特数棉纱的临界捻系数大于化纤纱的临界捻系数;线密度较大的短纤纱,其临界捻系数较大;对于20 tex以上的短纤纱,临界捻系数大于国标推荐的捻系数.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实际生产中捻系数调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现行绉线加捻设备中,以衬锭捻丝机应用最广,如意大利式和国产K091型捻丝机等。这种捻丝机在加工中、高捻绉线时,在锭端活套一个衬锭(Flyer),通常用改变衬锭  相似文献   

6.
探讨一种新型牛仔纱线成纱机理及强伸性能.理论分析了该产品的成纱机理,针对其成纱结构特点,选择适宜的芯纱预牵伸倍数,通过对54组相同线密度及捻向、不同内外捻系数配比粗号包芯纱的强伸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优选出了芯纱与成纱捻系数的配置范围.指出:采用包芯纱纺纱工艺生产的牛仔纱线,在不降低其强力的同时,仍具有很高的柔软性.只要芯纱与成纱的捻向以及捻系数配置得当,就可同时兼顾该产品的柔软度以及强伸性能.  相似文献   

7.
测试了Z捻普通针织用精梳棉纱以及Z捻、S捻低捻精梳棉纱的捻度、捻系数、单纱断裂强度等性能,并利用这3种原料编织纬平针织物,测试其力学性能、热湿舒适性能等基本参数.结果表明:采用S捻与Z捻低捻棉纱一隔一交替喂入编织出的织物几乎没有纵行歪斜现象,提高了织物的美观性;织物顶破强力变小,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但不影响服装质量;织物透湿性和透气性变差,但保暖率增大,保暖性较好,可用于开发贴身保暖系列的无缝内衣产品.根据低捻棉纱无缝针织面料的性能特点,开发无缝吊带背心,介绍编织及染整工艺.  相似文献   

8.
《丝绸》1982,(9)
涤纶仿真丝顺纡绉是目前国际市场上流行产品之一,为了改变原涤丝产品的蜡状感、悬垂性,使外观具有真丝顺纡绉的风格,我们对其原料、捻度、紧度、止捻、起绉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初步认识了一些规律,为获得经济、合理的仿真丝顺纡绉提供设计依据。一、对加捻纬丝的选择顺纡绉是利用纬丝单向加捻丝来实现其绉效应的,其中与原料、捻度、捻向、比重等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目前市场较受欢迎的 125×2tex和133.3 ×2tex麻腈线的要求,使绞线接头少而采用B583A型纺纱机生产麻腈粗号线的改造和经验如下: 一、线捻度与机器捻度配套 1.据要求125×2tex和133.3×2tex麻腈线捻度为110捻/米,而B583A型的捻度范围为218~1255捻/米,这样必须扩大其捻度范围来达到要求。 2.由于单纱为Z捻,而捻线为S捻,因而在改变捻向时主电机应改变转向,并且应改变捻度齿轮转向,使前罗拉转向保持原转向不变。  相似文献   

10.
针织用纱的捻度和捻向影响其纬编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质和外观特征,是造成线圈歪斜的主要原因,利用纱线的捻度和捻向,配以适当的编织、染整工艺,可以开发具有物色的纬编产品。  相似文献   

11.
大豆纤维的活性染料染色及其固着机理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讨论毛用和棉用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染色的适用性,以及染色温度和纯碱用量对棉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分析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的固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中高直接性、活性基反应性强(如乙烯砜、一氟均三嗪)的活性染料更适合大豆纤维染色,其不仅可与大豆蛋白组分反应,也可与聚乙烯醇组分反应。大豆蛋白和聚乙烯醇组分同时染色,对保证纤维表面的颜色均一性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开发棉、羊绒混纺纱的意义,以及在粗梳毛纺设备上纺制棉绒混纺纱存在的问题.针对棉纤维细度细、柔软、弹性差,易产生棉结的问题,在原料选用上采用了优质长绒棉和山羊绒.经过多次实验,科学、合理的制定出了各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并对纺纱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棉结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保证混纺纱的顺利生产及成纱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将聚乳酸纤维与竹纤维、粘胶、Modal、Tencol、棉、羊毛及涤纶纤维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对聚乳酸纤维混纺纱与棉纱、涤棉混纺纱的物理指标进行了对比测试,并对聚乳酸纤维混纺织物的风格和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混纺织物是较理想的服装面料.  相似文献   

14.
圆盘式旋流纺涤棉包芯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圆盘式旋流纺纱是一种新型纺纱方法.文章介绍了在圆盘式旋流纺纱机上纺制的涤棉包芯纱,观察了成纱的结构,分析了其成纱原理,并将其和环锭纺涤棉包芯纱强伸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证明,圆盘式旋流纺涤棉包芯纱中棉纤维能够均匀、完全地包覆在芯丝的周围.  相似文献   

15.
对大豆蛋白、棉和涤纶纤维的氨纶包芯纱的条干、强伸度和蠕变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各种不同纤维的氨纶包芯纱的性能特点。结果发现:豆/氨包芯纱的成纱条干明显优于棉/氨包芯纱,但较涤/氨包芯纱差;豆/氨包芯纱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低于涤/氨包芯纱,但高于棉/氨包芯纱;豆/氨包芯纱的塑性变形大,弹性恢复率最差。由此认为涤氨包芯纱成纱的质量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毛用活性染料和棉用乙烯砜/一氯均三嗪双活性基一氯均三嗪和双一氯均三嗪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牛奶酪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进行染色初探。探讨了染料对双蛋白纤维的上染率、固着率和染色牢度,比较了双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毛用活性染料不适合双蛋白纤维的染色,棉用活性染料适合双蛋白纤维的染色,且染色织物具有较好的色牢度。  相似文献   

17.
再生竹纤维是一种新型环保纤维,文章介绍了再生竹纤维的性能特点,并通过试纺14.5tex纯竹纱、18.1tex纯竹纱和20.8tex竹棉混纺纱3种纱线,分析了再生竹纤维的纺纱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同时讨论了提高成纱质量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腈棉混纺针织纱,根据棉型腈纶纤维的特点设计了纺纱工艺流程。对两种原料分别制条,采用条混工艺,头道混并为4根棉精梳条与4根腈纶条并合,合理配置了工艺参数及车间温湿度,结果表明19.4 tex的腈/棉(55/45)混纺纱成纱质量良好,股线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珍珠纤维/棉/粘胶纤维混纺竹节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说明了珍珠纤维的性能,介绍了珍珠纤维/棉/粘胶纤维混纺竹节纱的纺纱工艺配置,阐述了在环锭细纱机上的生产方法,测试了成纱质量,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指出了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远红外聚酯、木棉以及棉纤维混纺纱的生产工艺及其纱线性能。通过设计纺纱工艺流程与各工序工艺参数,成功纺制出远红外聚酯/木棉/棉60/20/20 18.5 tex混纺纱线,并对纱线的断裂强力、耐磨性能、成纱条干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混纺纱线的力学性能与成纱质量良好,可用于开发保暖抗菌类功能面料,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木棉纤维的可纺性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