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22MnCrNiMo钢系泊链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2MnCrNiiMo系泊链钢焊接接头经过930℃×30 min+620℃×30 min一次淬火回火后,强度和塑性明显改善;经过930℃×30min+930℃×30 min+620℃×30min二次循环淬火回火后,晶粒更加细小均匀,消除了大小晶粒不均匀的情况,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和冲击韧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新型系泊链钢22MnCrNiMo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新型系泊链钢22MnCrNiMo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该钢在轧制状态能获得贝氏体+索氏体+少量块状铁素体组织,硬度达32 HRC.根据系泊链在生产过程中是连续加热冷却的特点,该钢在890~950℃保温30 min快速淬火后,可获得细小的板条状马氏体,硬度可达48 HRC.该钢淬火后经620℃×(20~60)min调质处理后,可获得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冲击韧度,力学性能均达到海洋工程系泊链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35Cr Mo钢正常的加热淬火+高温回火和多次循环淬火+高温回火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5Cr Mo钢正常淬火原奥氏体晶粒平均直径为50μm,淬火+高温回火得到的力学性能:R_(p0.2)=681 MPa,R_m=793 MPa,A=16.44%,Z=56%,K=33 J。经过快速加热2次循环淬火后原奥氏体晶粒平均直径是40μm,力学性能R_(p0.2)=709 MPa,R_m=834 MPa,A=20.13%,Z=69%,K=89 J:经过快速加热3次循环淬火后原奥氏体晶粒平均直径是23μm,力学性能R_(p0.2)=739 MPa,R_m=849 MPa,A=27.32%,Z=68%,K=100 J:笫4次热循环淬火得到的原奥氏体晶粒平均直径是18μm,R_(p0.2)=929 MPa,R_m=1014 MPa,A=28.58%,Z=69%,K=118 J。35Cr Mo钢经多次循环淬火+高温回火能够显著地细化钢的晶粒和组织,有效地提高了35Cr Mo钢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4.
在立式连续炉中以0.08~0.24 m/min的线速度对直径92 mm、控制和未控制含氮量的复合贝氏体钢制深海系泊长链分别进行了不同工艺的热处理:经930℃和880℃两次水淬随后高温回火、经980℃水淬随后高温回火和普通的920℃水淬和高温回火热处理后,检测了链环的力学性能、奥氏体晶粒度和碳含量分布。结果表明:与经两次淬火随后回火的控氮复合贝氏体钢链环相比,经980℃淬火、回火的链环的晶粒更为细小、强韧性更好,焊缝碳含量的均匀性提高了1个数量级。此外,在连续炉中980℃淬火和回火的处理周期不仅可缩短半年以上,还能使系泊链达到R6级的强韧性水平及优良的在海洋环境中的抗开裂性能。  相似文献   

5.
自从 R.A.Grange 提出“快速加热循环淬火法”以来,被公认为是钢晶粒超细化的一种有效方法。二十多年来、此方法已在轴承生产超塑性研究中得到应用。作者依据其原理试验了一种新的模具强化工艺,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1.模具强化工艺的原理钢的快速加热循环淬火超细化方法是将钢快速加热至临界点 Ac3或 Ac1以上淬火。一般通过3~4次这样的反复循环,便可使钢的奥氏体晶粒细化到13~14级以上。对于过共析工具钢,还可使碳化物得到一定的细化。由于过共析钢中的碳化物是钢中产生裂纹的主要发源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R5级系泊链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回火温度和运行速度对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影响很大.得出R5级系泊链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50℃淬火+650℃回火.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GCr15钢采用快速加热循环淬火法实现了奥氏体晶粒的超细化。超细化工艺为830℃加热油淬,循环2~3次,晶粒度达15级以上,超细化处理后的力学性能与常规热处理相比,强度提高、冲击韧性和多冲寿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R6级系泊链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回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影响很大。得出R6级系泊链的热处理工艺:1030℃淬火+655℃回火。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CrWMn钢采用快速加热循环淬火法实现了奥氏体晶粒的超细化。该钢的原始组织经830~840℃加热淬火循环2~3次可使晶粒细化到15级以上。经超细化处理后再进行正常的最终热处理与其直接进行最终热处理相比,抗弯强度显著提高,弯曲挠度与冲击韧性也有所提高,从而证明了,快速加热循环淬火法是该钢强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38CrSi钢分别加热至880、900和920℃,进行3~5次的循环加热淬火,以细化38CrSi钢的晶粒。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38CrSi钢的晶粒形貌,利用截线法测量晶粒的尺寸。结果表明:38CrSi钢晶粒细化的最佳工艺为880℃×12 min+油淬,循环3次,晶粒尺寸为5~7μm。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海洋工程对系泊附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热处理工艺是R3S系泊附件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R3S级C型梨形卸扣的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研究了890~930℃一次淬火+(820~890)℃二次淬火+回火对梨形卸扣冲击韧性的影响,使其满足船级社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新型R4系泊链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下降,低温冲击性能升高;从900℃淬水,620~660℃回火30 min后,得到回火托氏体和回火索氏体的混合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能满足R4级系泊链钢的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Billets of 42CrMoS4 steel were subjected to a programme including forging and rolling to different reduction ratios, followed by quenching and tempering to simulate online thermomechanical treatment (TMT) during roll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btained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conventional heat treatment (CHT) (quenching from 860°C and tempering). It was found that increasing the hot reduction ratio from 18 to 60%, accompanied by a decrease in the finish rolling temperature from 900 to 750°C, enhances strength only at the expense of elongation, while rapid quenching instead of air cooling from the same finish rolling temperature yields improvements in both strength and ductility. It was also found that CHT provides higher hardness, whereas TMT provides higher impact toughness. TMT will confer major economic savings since the heat treatment is achieved online.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15MnNi4MoA钢渗碳后的热处理工艺对其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设计了3种不同的渗碳后热处理工艺:淬火+低温回火、一次高温回火+淬火+低温回火、两次高温回火+淬火+低温回火,并对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通过扫描电镜对3种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冲击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同时,对不同热处理工艺的试样进行了维氏硬度和常温冲击吸收能量(U型缺口)检测。结果表明,经3种不同的热处理后,试样的微观组织差异不大,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组织。其中,经两次高温回火处理所得到的试样,马氏体组织更加细小,力学性能更加突出,心部硬度降低至358 HV,表面硬度提高到664 HV,常温冲击吸收能量达到143 J。  相似文献   

15.
以一种屈服强度为1100 MPa的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为对象,研究了再加热淬火温度(880~980 ℃)和回火温度(200~650 ℃)对Q1100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从880 ℃升高至980 ℃,试验钢的平均奥氏体晶粒尺寸从8 μm增加到24 μm,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920 ℃时达到最大,而-40 ℃冲击性能则随之持续降低。试验钢经920 ℃淬火+200~650 ℃回火后,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试验钢的马氏体板条合并,板条形貌逐渐模糊,碳化物数量和形貌也随之发生改变,强度大幅下降,塑性和韧性则先降低后升高。试验钢最佳的热处理工艺为920 ℃淬火+200~250 ℃回火。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大尺寸锻态35CrMo钢调质处理后组织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特别针对回火过程中渗碳体的析出动力学及大尺寸试块的组织性能不均匀性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锻坯热处理前的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经调质处理后完全消除,最终组织为含有大量渗碳体析出的回火马氏体,同时试块心部包含少量分布于原奥氏体晶界的回火贝氏体。回火过程中渗碳体的析出分为C扩散控制的快速长大阶段和Cr扩散控制的尺寸稳定阶段。锻态35CrMo钢经调质处理后仍存在力学性能各向异性,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横、纵向强度下降,塑性和韧性同步提升。经综合考虑,当回火温度为570 ℃时,其强度、塑性和韧性具有最优匹配。  相似文献   

17.
硬质合金热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利群 《热处理》2002,17(2):1-6
综述了硬质合金热处理研究进展,普通硬质合金可通过淬火回火处理,渗硼碳及硼-镧共渗化学热处理,双重淬火回火处理,真空热处理,离子注入,激光热处理来提高其抗弯强度,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钢结硬质合金可通过选择合适的淬火回火工艺,渗硼和硼-硫共渗化学热处理来提高合金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热疲劳抗力,从而达到提高硬质合金产品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3379BA1汽轮机叶片钢热处理工艺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因素先后顺序为回火温度、淬火温度、回火时间、淬火时间,得出了最优热处理工艺参数为1050 ℃淬火(保温60 min,油冷)后在700 ℃回火(保温120 min,空冷)。通过试验验证,经最优热处理工艺处理后试验钢可以满足各项性能要求,较工艺优化前冲击吸收能量平均值提升约10 J,屈强比达87.3%。  相似文献   

19.
新型R5系泊链钢热处理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R5系泊链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R5系泊链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对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屈强比的影响较大.R5系泊链钢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50 ℃,10%盐水淬火+550 ℃×60 min回火后水冷.  相似文献   

20.
热处理对高强度捆带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研究了一种高强捆带钢的热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含031%C-0.23%Si-1.43%Mn的冷轧板,经735~745℃的两相区迅速淬火+470℃中温同火后可达到1100 MPa以上的抗拉强度和10%以上的伸长率,用此工艺生产的捆带钢比传统的铅浴等温淬火工艺具有更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