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为原料,乙醇为溶剂,研究了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提取条件:大豆粉过40目筛,提取温度80 ℃,搅拌速度300 r/min,乙醇体积分数为70%,料液比为1:20,提取次数为2,时间为2 h.在上述提取条件下从大豆中所得粗异黄酮质量分数为0.4%,异黄酮的提取率可达92%.  相似文献   

2.
以银杏果为原料,通过对索氏提取时间、固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单因素水平并做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了以乙醇为提取剂提取银杏果中异黄酮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然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黄酮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索氏提取时间5 h ,固液比1∶30,乙醇体积分数80%,提取温度97.45℃.在最佳条件提取后采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回收率为98.15%,精密度为3.391%,银杏果异黄酮质量分数为2.255 m g/g .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麻辣豆豉姬菇的制作工艺与操作要点,以豆豉、姬菇为主要原料,考察了制作过程中豆豉和姬菇的配比、豆瓣添加量以及糍粑辣椒添加量等因素对麻辣豆豉姬菇感官品质的影响,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麻辣豆豉姬菇的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麻辣豆豉姬菇中豆豉姬菇的质量比为11∶9,糍粑辣椒添加量为25%,花椒粉添加量为1.5%,辣椒粉添加量为4%。在此配方下,麻辣豆豉姬菇风味突出,色泽油亮,感官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4.
对超声波及微波提取异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超声波提取最佳条件:60%乙醇、60℃、功率400W、提取30min,微波法提取最佳条件:微波功率560W,料液比为1:30g/mL,微波处理4min溶剂浸提40min.结果表明,超声波及微波处理能有效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率.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豆及纳豆胶囊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纳豆及纳豆胶囊中大豆异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重复性及样品稳定性良好.实验对原料黄豆、纳豆和纳豆胶囊样品采用石油醚索氏脱脂后,对固体样品进行乙醇回流提取,分析了4种大豆异黄酮组分,即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素和染料木素.结果表明,原料黄豆总异黄酮质量比为1 260 mg/kg,纳豆比原料黄豆总异黄酮含量明显高约30%,纳豆胶囊比原料黄豆总异黄酮含量高约11%.  相似文献   

6.
大豆异黄酮对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为了分离得到制备级的大豆异黄酮单体,实验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分离纯化大豆异黄酮,并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的质量分数.通过对溶剂体系的选择,以及对主机转速、流速和进样量的优化,确定了分离纯化大豆异黄酮单体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大豆异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大豆苷91.65%,染料木苷92.97%.  相似文献   

7.
以分离蛋白乳清废液为原料进行水解,用超临界CO2技术提取水解混合物中的异黄酮苷元.结果表明:乙醇为夹带剂、夹带剂添加比例8%,乙醇/水的体积比70%,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60 ℃,萃取时间120 min,异黄酮的提取率为79.2%.以ESI/MS确定了主要提取的异黄酮苷元为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  相似文献   

8.
研究酒石酸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苷元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水解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酒石酸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为3.0 h,酒石酸水溶液浓度为2.0 mol/L,水解率达到94.0%以上.优选得到的糖苷水解生成苷元工艺简单易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豆渣中大豆异黄酮和膳食纤维的结构、检测方法、提取原理和提取与分离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探讨了豆渣未来处理方式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豆豉纤溶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豆豉枯草杆菌的筛选、发酵、酶的提取、活性测定、理化性质以及动物溶栓药效试验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齐民要术》“豆豉”之烹饪应用技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民要术》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它系统、全面地对中国中古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与食品加工进行了总结与记录。书中不仅记录了大量的古代食肴的制作技术,而且还记录了古代中原地区关于酒、酱、醋(即鲊)、豉等调味品的制作技术及其使用方法。就《齐民要术》中我国古人对于豆豉的应用技术进行初步的探讨,并由此延伸到对中国“豆豉”文化历史流变的梳理与对文化内涵的探研,同时借以阐述《齐民要术》中的“豉汁”与“清酱”、“酱清”及其与后世“酱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探索利用双氧水对大豆油进行脱色的工艺操作方法。经对脱色后油脂的各项理化指标及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测定表明,用双氧水对大豆油进行脱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几种豆制品及其废弃物中异黄酮的提取与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腐、豆腐干、豆浆中的异黄酮用70%的乙醇提取,豆腐滤水中的异黄酮用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在pH10.2进行分离,经共振荧光光度法测得异黄酮含量依次为:0.574mg/g,0.644mg/g,0.259mg/g,0.140mg/mL和0.0376mg/m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50%~3.41%之间,标准回收在97.8%~102.1%之间。  相似文献   

14.
豆浆经驯养后的乳酸菌发酵,可以使菌体在豆光中生长繁殖好、产酸和凝乳的效果好;选择合理的稳定剂,能保证酸豆乳饮料分散均匀,稳定性很好。  相似文献   

15.
土壤尿素酶抑制剂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生物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作为土壤尿素酶抑制剂,是一种优良的土壤尿素酶抑制剂。本文报道的研究工作是关于大连轻工业学院合成的土壤尿素酶抑制剂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的最佳研究浓度、有效期及酶促反应动力学。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豆制品中尿素酶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了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活性的测定。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浓度为0.5mmol/L时,即与尿素浓度比为1/1000时,是其最佳研究浓度,抑制活性为86.93%,明显高于同类型的其他抑制剂肥隆和耐葛啶的活性。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的有效期为68d,为竞争性抑制剂。土壤尿素酶抑制剂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将在中国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作为土壤尿素酶抑制剂,是一种优良的土壤尿素酶抑制剂。本文报道的研究工作是关于大连轻工业学院合成的土壤尿素酶抑制剂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的最佳研究浓度、有效期及酶促反应动力学。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豆制品中尿素酶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了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活性的测定。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浓度为0.5mmol/L时,即与尿素浓度比为1/1000时,是其最佳研究浓度,抑制活性为86.93%,明显高于同类型的其他抑制剂肥隆和耐葛啶的活性。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的有效期为68d,为竞争性抑制剂。土壤尿素酶抑制剂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将在中国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运用单因素优选法、方差分析法和感官测评对豉辣蒜香河豚进行测定和分析,得出其最佳烹调方案:河豚鱼肉为400g时,腌制盐用量为3.2g、腌制时间为60min、油炸温度为150℃、炸制时间为1.6 min。其煮制调味料的最佳配方是:豆豉30g、干红椒6g、蒜头12g、草果3g、肉桂1.5g、生抽24g、白糖9g、色拉油9g、生姜5g、葱6g、料酒6g、清水156g。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影响纳豆菌发酵的主要因素:培养温度、pH、接种量、培养时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纳豆菌发酵的最适条件为:培养温度37℃,pH 7.0,接种量4%,培养时间30h。在最适条件下,以黄豆、豇豆、绿豆、红豆、饭豆、黑豆制成纳豆产品,并通过气味、拉丝、颜色、口感等感官指标评定纳豆质量。综合来看,以黄豆、饭豆为原料发酵的纳豆产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甜面酱、豆酱各自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分析它们各自的感官、理化和卫生指标,综合各种数据找出各自最佳的生产工艺及参数,并结合数据开发研究新型黄豆甜面酱的生产工艺方法。结果表明:黄豆面酱原料配比10∶1,浸泡时间60m in,蒸煮时间常压4h,或0.2Mpa30m in,制曲温度37℃,盐水用量为原料的90%,浓度约为12%,温度45℃,前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前期约40天;后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约30天。同时进行成曲及半成品配比实验,结果表明黄豆甜面酱采用半成品配比要比成曲配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