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比较一元质量控制与多元质量控制特性差异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工业企业中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问题必须利用多元质量控制理论,指出在实际应用中把多元质量控制问题简单化处理的危害,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多元质量控制的统计模型,并将统计模型用于生产企业中的实际,验证了统计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论文建立了质量通量的一般方程及特殊方程 ,提出了类椭球体放矿理论的质量通量方程及其近似计算式 ,阐述了实际散体质量通量检验的内容 ,并对实际散体条件下 ( η>1 )的类椭球体放矿理论进行了质量通量检验 .结果表明 :类椭球体放矿理论能通过质量通量检验  相似文献   

3.
锅炉是当前人们在进行社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其压力容器所呈现的安全质量和最终安全生产水准有着紧密的关系.人们在利用锅炉进行社会生产,应该重视对其压力容器进行安全检验以及质量监督工作.本文从当前检验中容易出现的锅炉压力事件进行分析,对当前安全检验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几点可以强化压力容器具体指量的监督政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供应商参与NPD绩效的因素,研究了企业间人际信任、关系质量对NPD绩效的影响.依据相关的理论分析提出了理论框架和假设.针对160家企业的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10.0对模型中的因子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针对提出的假设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因子的负荷量都大于4,累计解释变异量最小的为0.465,表明所有因素都具有较强的收敛效度.因素信度值都大于0.7,表明所有因素与相应题项之间具有很强一致性.整体模型的拟合度指数都大于0.9,近似均方根残差小于0.8,表明该模型数据分析结果可行.因而可以认为人际信任对企业间沟通、关系质量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同函数的质量成本数学模型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传统质量成本理论模型的形成及其存在问题,对基于田口损失函数、K.K.Govil函数、指数函数、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的不同质量成本模型的评析,解释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及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模型间的比较,建立一个新的质量成本模型选择表,为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宜的质量成本数学模型提供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内金属纺织器材的生产实际,对冷拉态钢丝的质量要求,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冷拉态钢丝的质量取决于钢丝的原材料检验,剥壳,酸洗,润滑,拉拔和热处理等工序的质量;文中指出,质量检验时应按质量要求,尽量采用先进的仪器对钢丝进行外观,理化和其他检验,并将检验结果作为评定和控制钢丝质量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成本并得到最大效益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质量管理更加注重质量的损失浪费。针对精益生产推行目标中"低成本-高质量"的矛盾,在定量化分析关键质量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参数的质量损失模型,并研究其在企业实际中的导入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保证军工产品从研制开始直到批生产、交付使用全过程质量监督和控制,对于军工产品全寿命质量要求有着重要意义.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监督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加强产品批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工作、质量控制以及施工工艺技术的状态控制,加强原材料、元器件的管理,并对产品批生产的运行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本文通过分析军工产品的批生产特点,阐述了对军工产品批生产质量的控制方法及原则,提出了一些改进军工产品批生产质量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车间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以过程管理思想和80/20原理为指导,提出面向质量管理的关键工序识别方法.应用基于图论的方法建立生产车间模型,提出关键度的概念来描述车间模型中工序节点的关键程度,并从工序节点对其他节点的影响程度和工序节点自身的质量水平2个方面出发,对生产车间模型中工序节点的关键度进行定量计算.结合某汽车电机企业的生产车间,说明关键工序识别方法的详细实现步骤.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车间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为在车间质量管理中实现对工序的重点监控与改进提供可靠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的质量控制模型的不足进行了分析,突出了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集成的重要性。在提出质量树(QBOM)以及制造质量树(PQBOM)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制造资源计划与质量控制集成模型,该模型的框架包括质量计划制定、质量计划执行以及反馈决策3部分。同时提出了锯齿形的质量控制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管道灌浆质量事关桥梁安危,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共面电容传感器的预应力管道灌浆质量检测系统,能够检测预应力管道内灌浆分层状况.利用前期推导的平行共面电容传感器半解析方程确定了优化参数的共面电容传感器.基于相邻电容测量原理设计了数据采集单元、数据转换单元.为完善系统,设计了相应的系统控制单元与数据显示单元.依据近似理论,设计了系统验证试验,通过改变玻璃表面液膜厚度,利用设计的检测系统测量电容值变化,将测量结果与COMSOL仿真结果比较并进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最终完成系统误差评价.实验表明:系统测量平均相对误差9.5%,分辨率达到0.1 mm,能有效分辨预应力管道内灌浆分层情况.此外,检测系统(不包括传感器)尺寸仅为100 mm×80 mm×30 mm,配有便携电源,便于在线检测.本系统能够用于预应力管道灌浆质量检测,且其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PID控制策略和驱动电流控制方法,用飞轮模拟汽车车轮制动的机械部分惯量,用驱动电流补偿缺失能量,通过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PID控制方法能更好地模拟制动器实际使用模式和环境条件,更真实地反映制动器的性能,模拟误差小,电流波动较小,制动距离短.该制动器试验台驱动电流方法为制动器的研究和性能测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PID控制策略分析的数学模型建立对制动器产品的研发、质量控制以及整车制动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模式与碳化寿命分析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利用我们近几年对旧建筑物检测积累的资料和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建立了根据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预测碳化深度的数学模型和碳化深度标准差的经时变化模型,分析了混凝土构件的碳化控制可靠度,并给出了估计混凝土构件碳化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灰色预测法对某市近几年的实际历史负荷数据进行建模,结合回归分析法预测出近几年的负荷值,通过与过去原始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从平均相对误差的大小和后验差值检验方面说明灰色理论模型在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COD作为水质监测中的重要指标,其测定方法有重铬酸钾法、恒温密封消解法等,但操作上都存在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COD开管消解测定法.该方法以测定COD值的重铬酸钾标准法为基础,在复合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对具有确定COD理论值的系列邻苯二钾酸氢钾标准溶液进行开管消解--分光光度法比色定量溶液的COD值,以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不同适用范围的较准曲线,并以此较准曲线测定实际水样的COD值.本实验采用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对开管消解测定法的准确度、精密度进行研究,并与密闭消解法相对比.开管消解测定法测定COD标准样品所得到的值与保证值相比较相对误差为4.07%,而且试剂消耗少、试验成功率高,是一种快捷、简便而高效的测定水样COD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网架结构特征点进行等时刻观测,利用灰色理论建立网架结构变形的预测模型,对网架结构的变形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将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比对,确定灰色理论预测模型适用于网架结构的变形观测。在预测的精度分析中,采用残差检验的方法,通过对预测变形数据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进行系统分析,认为灰色理论的预测模型对网架结构的变形发展趋势具有较可靠的预见作用。  相似文献   

17.
CMM测量正交面齿轮的误差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面齿轮啮合理论和面齿轮坐标转换关系建立了面齿轮齿面数学模型,分析了面齿轮齿面上任一点的法线向量;基于该模型研究了在采用坐标测量机测量面齿轮齿面误差时由于测量坐标系和面齿轮设计坐标系不重合造成的误差,同时分析了坐标测量机测头直径对测量误差的影响;提出了误差补偿公式,为面齿轮的坐标测量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DEM误差性质属系统(函数)误差或是偶然误差是一个基本概念问题,是DEM误差理论的关键,也是DEM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地面DEM各种不同观点的分析,对把地面或其局部视为随机曲面的观点以及以随机误差概括DEM误差的流行观点和方法提出明确异议,引述并理论解读了文献[1]的研究成果,指出了DEM地形描述精度Et极强烈统计相关于V、R事实,表明了Et与V、R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并由数学逼近理论给出的对于Et的裁断误差的V、R函数表达,指出了统计数学和数学逼近在这一问题上的"殊途同归",论证了DEM高程误差具有同样的性质:数学逼近理论和统计数学途径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就质量审核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并论述了质量审核作为一种独立的检查与质量检验及质量监督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建筑工程检验批的质量检验是新颁发的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根据该标准规定,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是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基础。因此,合理的检验批验收水平应与当前正常施工质量水平相适应。混凝土构件钢筋保护层的检验是检验批验收的一项主要内容。对新标准中关于钢筋保护层的抽样检验方法的分析表明,要满足新标准对抽样方案的要求,相应于目前的施工质量水平来说要求偏高,实际验收将会发生困难。据此提出了有利于在正常施工质量水平下的正常验收的检验批质量检验的一些建议,并可望较好的控制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