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砾岩油藏的非均质性特征决定了砾岩油藏总体开发效果较差,尤其是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常常出现"两快"、"两低"现象,即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注水利用率低,剖面动用程度低。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剩余储量难以调动,油藏开发后期挖潜调整难度较大。根据砾岩油藏中高含水期特点,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油藏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量化了剩余油分布,并对影响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指标预测和优选,提出油藏合理开发方式及开采技术界限。根据数值模拟跟踪研究成果实施二次开发调整,新井初期产能及剩余油与数模剩余油研究及预测结果符合率达90%,表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砾岩油藏中高含水期控制含水上升、提高采收率、制定高效科学合理开发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运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细分流动单元,研究储层微构造、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采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建立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应用密网格大规模油藏精细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生产动态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和定量评价剩余油分布;采取剩余油挖潜技术结合配套的注采工艺技术充分挖掘剩余油潜力,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下油水渗流规律和水驱特征分析,结合矿场实践提出了确定油井各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层驱替特征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油层组、砂岩组等的剩余油分布。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高含水期的注水开发油田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的确定,并能够根据地层渗透率的变化修正相渗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油藏数值模拟中相渗数据对地层非均质性适应不足的缺点。经安口沈检1井密闭取心的含油饱和度分析和欢50块两口挖潜井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4.
针对八区克上组油藏S4+5层长期注水不满足,地层压力持续下降,加之油水井井况变差,井网不完善,全区产量不断下降,油藏急需进行调整。2008年进行精细油藏描述,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定量描述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平面上,剩余油集中分布在克乌断裂附近、井网不完善且有效厚度较大的部位;纵向上,剩余可采储量主要集中在S51、S52-2、S41-1、S42-2层。根据剩余油研究,部署控制井及试验井组符合率高,为油藏整体二次开发,提高油藏采收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典型反韵律油层剩余油模型,分析了反韵律油层剩余油的顶部、底部、均衡驱替3种富集模式,模式出现跟渗透率级差及油层厚度密切相关,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确定了3种模式出现的界限,明确不同渗透率级差及厚度条件下的反韵律油层的剩余油分布,并以东部某油田为例验证了计算结果,对于明确油田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挖潜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八面河油田中高渗厚层油藏层内出力不均的问题,采用层内剩余油分布有差异和夹层在电性上能够有效划分为精细划分标准,以剩余油监测结果为依据,结合夹层分布情况,选取岩性、电性特征较为明显的井为标准井进行砂岩细分。根据剩余油监测曲线中的夹层显示,以基线与监测曲线重合程度为依据,制定夹层的封堵性标准,进行有效夹层描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空气泡沫驱油藏的生产规律进行分析及预测,提出先调整水驱特征曲线,再进行相关指标预测的研究思路。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并预测了空气泡沫驱油藏在产量稳定阶段的生产动态,再依据四种含水特征曲线,对直接空气泡沫驱油藏和水驱后再转向空气泡沫驱油藏的水驱特征曲线进行了分析,并将水驱曲线的预测结果和数模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直接空气泡沫驱油藏可以利用丁型特征曲线分析;水驱后再转向空气泡沫驱油藏可以利用丙型和丁型曲线对其生产动态进行预测。利用H.R. Warner提出的方法计算出产气特征曲线,拟合误差小,可在达到气体突破稳定之后,利用气油比与累计产油量的特征关系预测三年之内的生产气油比,进而计算出产气量。  相似文献   

8.
水驱特征曲线是油藏工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针对安塞油田王窑区渗透率很低、中低含水的现状,选择了一种适合于该区块的水驱特征曲线,并利用单井水驱特征曲线,对该区的35口油井的单井控制储量、可采储量、剩余油饱和度以及采收率进行了标定。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将该区的水驱特征曲线分为两种类型。水驱特征曲线计算结果表明该区的单井控制储量、可采储量、单井采收率都比较小,剩余油饱和度比较大,且各参数在单井间的变化不  相似文献   

9.
江苏BD阜二段油藏为低渗裂缝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相对较差,多数油水井因高含水停采停注,由于裂缝影响,对剩余油的认识难度较大.针对油田的地质特征和见水状况,重点是利用地震资料模糊识别技术建立数学模型,提取地震特征分析储层的裂缝发育规模,在结合沉积相、裂缝等认识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精细地质模型,运用水驱特征曲线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测算和模拟目前的剩余油分布现状,现场调整井实施后验证了对剩余油的认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后续的继续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渤海Q油田储层纵向及平面非均质性强,地质模型建立难度大,且存在特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准确率低的问题。基于渗流力学理论,生产测井资料与流线模拟相结合,利用生产测井资料提供的单层产液量和含水率及分层注入量等数据,判断流体运移规律,确定油藏内任意一点上的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应用该方法,渤海Q油田进行注水单元流场调控,提出增注、卡层、堵水等措施,单井产量增加14倍,油田年产油量负递减。实践表明,生产测井资料与流线模拟结合可有效识别剩余油分布,为特高含水期强非均质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法国布雷斯特(Brest)港BRST测站和英国塞文大桥监测系统GNSS双频观测数据,分别在静态和高动态环境下进行GPS-IR水位反演,探究传统GNSS监测系统进行水位反演的可行性与精度.结果表明:L1波段反演精度高于L2波段;在静态场景下,GPS-IR水位反演结果与验潮站数据相关系数大于0.98,在高动态场景下,桥梁GPS-IR水位反演精度稍低.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算法进行改进,提高了在桥梁复杂环境下GPS-IR水位反演结果的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相比经典方法降低约50%.本文方法提高了GPS-IR技术在不同水域环境下的适用性,在水位监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确定油田注水开发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取芯资料及动态监测资料,建立一套描述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参数和方法,能直观展示储层剩余油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扩大了常规测井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在国内七个油区矿场实际应用中有很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灰色加权关联度法用于水环境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水水质的好坏可以影响到水环境功能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对地表水水质评价问题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调研分析常用水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环境功能区灰色加权关联度综合评价法.以松花江哈尔滨段为研究对象,对典型监测断面200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等权灰色关联度法,灰色加权关联度法依据不同断面的功能区类别确定出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能够强化浓度过高指标的影响,同时兼顾到每一个指标对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综合效应,从而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以其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隧道前期勘查、地下水资源勘查、金属矿产勘查、石油勘查等领域,可取得常规电法和地震法无可比拟的勘查效果。然而由于在实际测量中受地形和不均匀体的影响,会使CSAMT曲线发生畸变,即静态效应和近场效应。这种现象如果在资料处理中得不到消除,就会造成资料解释的误差甚至错误。文中通过CSAMT在实际工程勘探中的应用,介绍了静态效应以及近场效应对CSAMT资料的影响、如何对CSAMT资料进行静态校正和近场校正、对CSAMT资料进行静态校正和近场校正后的效果。最后,对四川某地存在静态效应和近场效应的CSAMT测量原始数据进行校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监测在用合成航空润滑油抗氧剂消耗程度,采用合成基础油定量加绘制标准曲线的方法分析测定了润滑油中抗氧剂浓度.分析了润滑油的红外吸收光谱和抗氧剂仲胺基团的特征吸收峰,选择了3320 cm-1与3420 cm-1两点基线校正峰高建立标准曲线,其相关系数R2=0.9911.该方法的检出限低至0.003 mol/L,定量限为0.009 mol/L.用标准曲线对配制的样品和在用润滑油抗氧剂进行预测,其标准偏差分别为0.0014和0.0023,与理论值和色谱法测定值接近;在用油的加标回收率在87.9%~94.3%之间,准确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建立标准曲线,中红外光谱可用于在用润滑油抗氧剂损耗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在采油作业中,井下油藏参数获取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对制定采油工艺至关重要。以油管柱作为信道的无线声波通讯技术,能够满足井下油藏参数实时性和传输速率的技术要求,近年来成为油井通讯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油井无线声波通讯中因噪音干扰和波形畸变导致的识别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识别方法——声波动态模型匹配法。该方法基于油管柱的声学模型和离散信号相关性,通过将待识别声波信号与动态模型进行相关处理提取其相关系数特征,根据其相关系数鉴别每位声波信号的含义,提高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displacement and dynam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maining oil in the two development stages of water flooding and subsequent alkaline surfactant polymer(ASP) flooding. The well pattern types in the water and ASP flooding stages are a longdistance determinant well pattern and short-distance five-point well pattern, respectively. The type A 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 curve can be obtained using the production data, and the slope of the straight-line section of the curve can reflect the displacement strength of the oil displacement agent. A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model.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injected water advances steadily with a large-distance determinant water-flooding well pattern. The single-well water production rate increases monotonically during water flooding.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umulative water-oil ratio and the formation parameter. Differential seepage between the oil and water phases is the main factor causing residual oil formation after water flooding, while the residual oil is still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The effect of the chemical oildisplacement agent on improving the oil-water two-phase seepage flow has distinct stages during ASP flooding. The remaining oil production is extremely sporadic after ASP flooding.  相似文献   

18.
利用磁测井法检测灌注桩钢筋笼长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磁测井法的探测原理,数值模拟了灌注桩钢筋笼磁场垂直分量Z理论曲线,研究了钢筋笼磁场垂直空间分布特征,总结利用磁场垂直分量Z曲线零点及其垂向梯度极值点确定灌注桩钢筋笼端点位置和长度的方法。通过对于模型桩和工程桩进行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能够被用于实际的灌注桩钢筋笼长度的工程检测中。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新浅45断块油田进入高周期吞吐阶段,受断层、储层物性、汽窜、边水、采出状况等静、动态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压力低、单井日产水平低、油气比低,关停井较多、低效无效生产井多、开发效益差等诸多问题,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全面分析该区块生产开发动态的基础上,综合地震、地质分析,采用精细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找出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并依据单井的平均剩余油饱和度、采出程度等不同参数建立了5种剩余油类型的评价标准,从而总结出适用于单井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为油田后续精细调整和挖潜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