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Y型溢洪道     
本文介绍了一个有趣的泄洪结构(见图),其优点是利用了有利的地形条件。溢洪道和大坝分开,它由两个侧槽式溢洪道组成,然后汇合到一个泄洪槽中。正因为是这样的结构形状,故称为“Y 型溢洪道”。溢洪道无闸控制,泄洪能力为900米~3/秒,相应的坝顶水头为2米。在两所学院的水力学试验室中,按不同比尺进行了水力模型的试验研究,比尺分别为1:100和1:40。两个试验的成果相当一致,其主要的水力特征叙述如下:1.试验表明,断面(3)是发生临界水深处的控制断面(参阅图示)。当流量为900米~3/秒时,断面(3)处的临界水浅 h_(cr)=6.8米,临界流速水头 V_(cr)~2/2g=3.0米。  相似文献   

2.
导流洞改为旋涡式竖井溢洪道综合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结合我国一些水电站工程,对导流洞改建为旋涡式竖井溢洪道进行了综合研究。首次采用了压力短进水口出流为急流的引水道分别同涡井和涡室两种旋涡结构的连接型式,通过水工模型试验优选涡井(室)体型,并系统地研究其设计方法和水力学特性,为今后旋涡式竖井溢洪道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解卫东 《内蒙古水利》2009,(5):10-10,58
大石门水电站左岸竖井式溢洪道是枢纽唯一的泄水建筑物,最大下泄流量148 m^3/s。文中通过1:20.83的整体水工模型试验,对大石门水电站竖井溢洪道的水力特性以及下游消能防冲等进行了全面的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竖井式溢洪道消力井体型的优化布置。  相似文献   

4.
1 工程概况 牛心水库位于林口县朱家镇,坝址位于朱家镇牛心村北1.6kmg.1:的五虎林河支流牛心沟中游,距下游朱家镇14kin。牛心水库1977年动工兴建,1982年竣工。设计标准为3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库集水面积78km^2,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放水洞、溢洪道等组成。坝长273m,最大坝高13.3m,坝顶宽4.0m,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为开敞式正槽溢洪道。放水洞洞身长44.3m,放水洞前部分26.8m长断面为1.0m×1.3m,后部分17.5m长断面型式为拱形断面。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众所周知,等水深收缩式陡槽具有工程量小的特点,但由于其收缩为曲线形,施工不便,因此实际较少采用。近年来,随着狭河谷、高水头、大单宽流量枢纽的增多,新的泄洪建筑物形式不断出现,急流直线收缩式溢洪道便为其中之一。与曲线收缩式的相比,直线收缩式除了工程量小、流态平稳,还有便于施工的优点,因此工程应用颇广,西班牙阿尔曼德拉工程的溢洪道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收缩式陡槽是收缩式泄洪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槽内水流为急流,槽末端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溢流面上布置阶梯式台阶加大了溢流面的“表面糙率”,使得消能作用显著,掺气效果良好,因此其工程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泄槽形状特殊,台阶、泄槽尺寸组合情况多样,渐缩式泄槽内水流变化更加复杂,给水力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实际工程需求的背景下,参照原有昌桑法计算公式和现有模型试验的测量成果,提出了改进系数法。经复核验证:改进系数法得到的台阶式溢洪道渐缩式泄槽各断面计算水深结果与模型试验量测的相应断面的水深结果十分吻合,相对误差不超过5%,表明此方法精度高,可用于计算台阶式溢洪道渐缩式泄槽水深。改进系数法为完善台阶式溢洪道渐缩式泄槽水力特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高升 《人民黄河》2014,(10):97-99
为解决大石门水电站峡谷河道工程布置困难问题,采用了竖井式溢洪道泄洪,并在竖井底部设消力井进行一级消能,以简化洞外消能工。工程布置采用加大溢洪道竖井直径,并以突然扩大断面的形式与进水喇叭口末端连接,利用通气管向突扩断面大量补气,使水体与井壁之间形成气幕,水流以脱离井壁的方式下泄,增加掺气,减轻空蚀破坏;将下游泄洪洞的城门洞形断面向上游旋转90°,形成断面形式为城门洞形消力井,这种断面形式不同于传统的圆形消力井,不仅简化了施工,而且有利于水流扩散,有效提高了消能效率。经模型试验验证,这种脱壁流竖井式溢洪道形体设计及参数符合设计要求,用于工程后,较好地解决了峡谷河道施工导流和总体布置的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梯形渠道纵比降变化处,急流和缓流的衔接具有显著的水面紊乱、很大的速度梯度和压力梯度、连续产生的纵向漩流等特性,这种现象要求人们对由于流体动力作用的增强而在渠道衬砌面上形成的不稳定流进行专门研究。国立莫斯科土壤改良学院水工实验室对紊流流态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中所用的渠道模型渠底纵比降为i>i_(kp)和i=0(见图1、a),i_(kp)为临界比降。在渠槽中布置了四种衔接结构型式不同的区段(见图1,b),计算中各处均采用收缩断面的水跃公式(淹没系数K_π=1)。试验渠槽底宽b=15厘米,边坡系数m=1、1.5、2,急流收缩断面的  相似文献   

9.
溢洪道阶梯陡槽段水面掺气位置试验与计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凸型阶梯式消能工是应用于溢洪道陡槽段上的一种新型的辅助消能工。目前溢洪道陡槽段外凸型阶梯式消能工已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但对此类型阶梯式消能工水力特性的研究成果仍较少。本文在5种坡度比和不同阶梯体型(包括阶梯高度、阶梯间距等参数)的阶梯陡槽溢洪道水力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溢洪道阶梯陡槽段水力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分析了陡槽段坡度比、阶梯跌坎体型参数等对溢洪道陡槽段泄流流态的影响,并将阶梯陡槽段泄流分为光滑水流区和掺气水流区两部分,提出了外凸型阶梯陡槽段水面掺气断面位置和水深的计算公式。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溢洪道阶梯陡槽段沿程水面线和消能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便于施工、节约钢材和降低工程造价,我们曾在一个竖井(闸门井)的混凝土施工中,试用了设有悬挂式爬杆的滑模,其构造如图1所示。该竖井的内壁为3.02×9米,两端有0.8×0.4米的闸门槽,滑模施工段高30米。  相似文献   

11.
我们遵照上级布置的任务,为溢洪道设计规范撰写了专题研究报告——侧槽溢洪道水力设计研究,于1986年4月油印散发;后由内部刊物《西北水利科技》1986年第3期全文刊载(下称文献1)。《人民长江》1987年11期刊载的“侧槽溢洪道首端水深计算新公式”一文(下称文献2),是从专题报告中提炼出来的,公开发表,以期抛砖引玉,就正于大方。  相似文献   

12.
一、功能与适用范围本程序采用 BASIC 语言编写,适用于 PC—1500袖珍机。用于单向进流梯形断面侧槽式溢洪道侧槽设计和侧槽水面线校核之用,通用性较强,在程序中应用单下标变量,单重循环,简洁明了。输入简便,输出成果齐全(首先输出计算成果,其次输出程序中输入数据,以便校核)。计算准确、迅速(计算一个方案约需1分钟。计算断面各参数都用同一个公式,侧槽水深增加或减少,都不需人为控制,公式自行调整,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3.
1 概况 巴贡(Bakun)水电枢纽工程主要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左岸引水式发电厂房、左岸岸边溢洪道、右岸导流洞和放水孔五大部分组成.电站总装机容量8×300MW,保证出力1771MW,年发电量155.17亿kW·h.引水发电隧洞群位于大坝左岸山体内,由8条隧洞组成,各洞之间轴线距离为21~25m,最大开挖断面直径为11.1m,最小岩柱厚度只有9.9m.隧洞衬砌断面均为圆形,每条隧洞均由低压段、弯管段、竖井段、高压衬砌段、渐变段和压力钢管段组成.低压段位于进水口与竖井上弯段之间,高压段位于竖井下弯段和钢衬段之间.  相似文献   

14.
黄山洞水库溢洪道陡槽段为变宽、变坡的梯形断面陡槽,由于其溢洪道泄流能力不足、陡槽段坡面结构老化和开裂、下游河道河床下切和水位下降、消力池消能不充分等原因,需进行除险改造。通过水力模型试验,将原溢流宽顶堰修改为驼峰堰,满足了溢洪道泄流能力要求;陡槽段设置了不连续的外凸型价梯,削减了溢洪道陡槽段泄流能量,降低了陡槽段和下游消力池入池流速,改善了陡槽段流态,妥善解决了溢洪道下游消能防,中问题。本项目成果已付诸工程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雷显阳  周辉  赵琳 《人民长江》2013,44(23):79-81
一般水利工程的溢洪道,大多采用岸边式,但当两岸山体布置岸边溢洪道存在山脊单薄、岩体风化深、开挖量大等不利地形条件时,可采用开敞式竖井溢洪道的形式。而竖井进口水流流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竖井的结构稳定和消能效果。以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为例,通过模型试验,对竖井4种不同堰首结构的水力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种新型环形薄壁堰首结构,在堰顶设置4~6个隔墩,将堰顶分成对称的溢流表孔环形进流,能有效改善水流流态、降低水流对竖井壁的冲击,提高竖井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陡槽溢洪道陡槽段设置阶梯跌坎后,大大增加了陡槽段的水流消能率。根据坡度i=1:3、1:4阶梯陡槽段的试验资料,对其流态、掺气位置、消能率等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阳江核电水库溢洪道模型试验成果加以分析,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四川松林河洪一水电站竖井扩挖施工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小断面(开挖断面直径4 m)、长竖井(225.8 m)在岩石破碎、裂隙发育等诸多不利条件下,利用LM200型反井钻机施工导井,正扩挖法扩挖的施工方法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两河口水电站的特点及泄洪要求,对泄洪建筑物的布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4种布置方案,通过技术条件、施工条件等的综合分析比较,选定了深孔泄洪洞与洞式溢洪道相结合的布置方案,洞式溢洪道采用前隧洞、后明槽型式,深孔泄洪洞采用一坡到底无压洞型式,非常泄洪洞采用旋流竖井型式。调洪演算结果表明,该方案的总泄量达8300m3/s,可取得满意的泄洪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由于应用能量原理分析明槽水流常常有助于弄清比能的概念,这个概念是1912年由Bakhmeteff提出来的。对于一元明槽水流来说,比能的定义为:高于槽底的能坡线的高度。分析断面比能的变化,可将明槽水流分成缓流和急流两类,它们由大于或小于比能是最小时的水深(即临界水深)来区别。最小比能的数学推导结果,在临界水深时佛汝德数的值为1。当佛汝德数大于1时为急流,小于1时为缓流。对于水力工程师来说,临界水深和它相应的最小比能的存在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它为计算稳定渐变流水面线提供了流态分界的界线。水面线计算是水资源研究的组成部分,包括  相似文献   

20.
侧槽溢洪道适于山坡陡峻的岸边修建,沿程水流不断增加,窄深式的断面形式可有效的减少工程投资,文中主要介绍三泉水库侧槽溢洪道的水力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