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同位素实践》1990年第12期第576页报道】德国莱比锡技术学院的E.克贝尔和E.J.朗格罗克撰文,谈寻找天然的超重元素问题。文章开头说,周期系中将包括多少种元素的问题,至今没有答案。一些理论计算表明,自然界可能存在超重元素。例如,1955年有人预测,自然界存在原子序数高达170的元素。但是这两位作  相似文献   

2.
超重元素的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当前国际上超重元素化学性质实验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简单介绍了超重元素的合成方法和开展超重元素化学实验的技术路线.综述了超重元素Rf,Db,Sg的液相化学性质研究及Rf,Db,Sg,Bh,Hs和112号元素的气相化学性质研究的实验进展情况.最后介绍了我国在超重新核素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展望了在超重元素化学性质研究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一)超铀元素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由于超铀元素在军事与和平利用上具有很大潜力,因而自1941年发现钚以来发展较快。目前,已知的超铀元素有13个(原子序数自93至105)(表一),西博格予言今后将合成超重超铀元素有19个(原子序数自108至126)。1971年,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用24千兆电子伏质子轰击钨靶,分析得类似汞原子的112号元素:据悉,近年来苏联曾合成107号元素,但未被取得公认和证实。西博格曾予想合成114,126号元素的反应,但近年来终究未能取得突破,迄今也尚未确证在自然界中存在超重元素。  相似文献   

4.
辛文 《国外核新闻》2006,(11):32-32
[本刊2006年11月综合报道]据有关媒体2006年10月17日报道,来自俄罗斯和美国的研究人员10月15日宣布,他们已经制造出了一种新的超重元素,原子序号为第118号的元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超重元素Sg的同族元素Mo和W在负载有萃取剂α-安息香肟的聚四氟乙烯载体上进行吸附实验,为利用萃取色谱法在线研究超重元素Sg的液相化学行为提供基础。实验结果发现,在一定的酸度条件下,Mo和W的最大吸附率可分别达到92%和87%,且Mo的吸附动力学较W快。在混合酸体系HF/HNO3中,由于Mo和W与阴离子F-形成化合物的能力不同,导致它们的吸附行为有明显的差别,这为比较超重元素Sg的化学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同时,温度对Mo和W的吸附分配系数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它们的吸附效率都有所减小,但Mo和W在负载有萃取剂α-安息香肟的聚四氟乙烯载体上的吸附行为是自发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苏联《原子能》1981年2月号第76页报道】苏联现在能生产的同位素包括85个元素的170个放射性核素。从氚到锎-252都在国民经济中得到了应用。周期表上半衰期在10分钟到6,000年范  相似文献   

7.
一、序言 锕系元素的最后一个元素铹的原子序数为103。我们将原子序数大于铹的元素总称为超铹元素,超铹元素的研究,对于核结构的认识、核反应机制的探索及其应用等方面,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占有接续锕系元素,开始新系列的关键位置,所以在化学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超铹元素的合成和研究,有很多非常困难的问题。它需要使用高能重离子加速器及各种现代技术的配合,还要求掌握超微量核素的快速分离和精密分析鉴定技术。用碳到氖的重离子核反应可以一步生成原子序数比  相似文献   

8.
自从1912年发现了氖的同位素以来,现在知道周期表上每一个元素都由若干同位素组成,其中有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元素的同位素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实验中有重要的、广泛的用途,因此自二十年代起,就不断研究将元素的同位素加以分离的方法。由于同位素之间化学性质很相近,因而不能用普通的化学或冶金方法分离它们,需要一些特殊的方法和设备。目前,分离同位素的方法有十多种,如气体扩散法、热扩散法、  相似文献   

9.
自1958年生产了世界上第一批电子探针仪器以来,经过若干年的试验研究,最近又生产出一种新型的分析仪器——离子探针。此仪器是根据质谱仪和离子发射显微镜的原理而设计出来的,它兼具两者的性能。离子探针和电子探针相比较,有如下优点: 1.可以分析周期表上的几乎所有元素;而目前通常的电子探针,只能分析鈹(_4Be)以后的元素。(这里所指的元素,系为铀以前的元素)。  相似文献   

10.
气体传输系统是研究短寿命核衰变的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由于周期表中大多数元素具有高的粘滞系数,这些元素的传输需用气体喷咀技术,特别是氦喷咀技术。对于气体元素或某些能形成稳定气体的化合物元素,由于它们的粘滞系数比较低,运用一般的气体(空气)能把它们从高辐射场位置有效地传输到低本底区。气体的传输速度在亚声速范围以内,对于10  相似文献   

11.
周坚 《核技术》1990,13(1):47-51
本文通过对核的稳定性分析图对人工合成超重元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表明:任何已知的两种原子核合成的超重核都是欠质量超重核,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就是质子间的排斥性库仑力的强烈作用,抵消这种作用的有效方法是采用中子渗入技术;超重元素的质子数最多不大于1002,质子数在362至1002之间的“极端”超重核估计是中子星;预计具有稳定性的质子数等于114的超重元素的质量数在299至315之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痕量元素分析技术的发展,在生命科学领域里,某些痕量元素(如砷、铜、锌和硒等)和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虽然可以测定周期表中大约2/3以上的元素,但由于经反应堆辐照后,生物样品中产生的强放射性~(32)Br、~(42)K、~(32)P、~(24)Na的干扰,不可能对动物和人体器官中某些重要痕量元素作直接测定,必须在仪器测定之前进行放化分离。Giradi报道了采用无机离子交换剂HAP除钠的方法,在生物样  相似文献   

13.
超重元素合成是当今核物理研究的热点。至今,利用^48Ca轰击锕系靶核引起的热熔合,“超重岛”已延伸到Z=118号元素。然而,目前所有合成的超重核都位于“超重岛”的丰质子一侧。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1、12月间,俄罗斯杜布纳核子联合研究所在进行244Pu(48Ca,3n)289114M实验时,观察到由114号元素及其子、孙体112号、110号元素连续放出的3个α粒子和108号元素的自发裂变。令人极感兴趣的是289114M的半衰期长达30s,其子核285112M的半衰期则长达15.4min。可见他们已达到了在30多年前就预言的超重元素“稳定岛”的边缘。紧接着他们又通过242Pu+48Ca反应合成了114号元素的另一个同位素287114M,其半衰期约为5s,这一工作已发表在近期的《…  相似文献   

15.
在尝试合成超重元素的许多途径中,全熔合反应是比较成功的一种。自从7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铅靶和铋靶组成所谓的“冷熔合”以及利用锕系元素组成的“热熔合”先后合成了107到116号元素。然而要进一步到达所谓的“超重岛”,全熔合反应这一途径受到了制约,一方面是受到现有的弹核与靶核的约束,同时非常低的产生截面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日本《原子能视野》1999年9月号第41页报道】 日本物理化学研究所与俄罗斯联合原子能核研究所弗莱洛夫核反应研究所合作,合成了原子序数为114的新超重元素同位素。该同位素的中子数为173,质量数为287,半衰期为5秒,a衰变。所说的成果是:原子核特殊稳定性的“魔法数”。 正像理论家所预言的那样,实验中存在的质子数为114、中子数为184的元素的推理为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新同位素是通过用钙-48光束照射 钚-242的实验而产生的。据说,实验进行了32天,在实验中观察到了钙-48光束照射的结果,产生了原子序数为114的同位素和3个中子的反应堆,及…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于海底矿产的地理分布状况和富集程度都还了解不够。为了加强勘查这类矿产,需要有更广泛的数据库。为此必须尽快研究新的快速监测方法和改进船载分析技术;必须扩大使用当前的岩心和抓斗取样方法或代之以不停船取样技术。目前的船载化学分析技术必须加以改进,增加多元素快速分析设备,取消或减少样品的预处理程序。本文介绍了4种核分析技术,各有其特点和长处,都已在海洋矿产勘查中得到应用。还介绍了一些专用的海底取样设备,它们能在海底现场测量的瞬间快速取样。  相似文献   

18.
作者V.T.Omaljev对地球化学场及背景给出了新的定义,同时介绍了一个新的地球化学概念即地球化学噪音(geochemistry noise),意指地质体中共生部分层系元素的平均含量。在目前的文献中关于地球化学场及背景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作者用几何矢量法对这些概念进行厘定,认为地球化学场可以和其他物理场如重力场相对应,但又不能与物理场定律等同,地球化学场在几何矢量上是一个面,代表岩石单个元素浓度矢量密度点的轨  相似文献   

19.
关注人类活动引起天然照射的增加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夏益华 《辐射防护》2001,21(1):11-18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开发的不断扩大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演变,人类受到天然照射增加的可能性也增大了。其中某些工业或其它活动所增加的照射,可能达到按辐射安全标准需要密切关心的水平。本文扼要地列举了国内外对这方面的关注、可能存在这类问题的工业或其它活动,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防护问题;简单介绍了ICRP与此有关的论述,以及欧共体对解决这类问题在管理方面的某些研究。最后对如何加强我国这方面的管理问题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气相色谱过程的蒙特卡罗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易挥发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微观动力学行为,描述了化合物随气流在固体色谱柱表面的迁移以及吸附-解吸等过程.按气相色谱微观动力学模型编译的计算机程序模拟了超重元素化合物在等温色谱及热色谱的动力学过程,并根据不同实验条件进行了大量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讨论了超重元素的半衰期、吸附态的周期、载气流量以及化合物的质量密度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及该理论模型的优点和待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