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In most attempts to produce superheavy elements(SHE), the complete fusion reactions have successfully been tried. Since the 70's the elements from Z=107 to 116 were synthesized in the "cold fusion" reactions with lead and bismuth targets and "hot fusion" reactions with actinite targets. However,  相似文献   

2.
In most attempts to produce superheavy elements(SHE), the complete fusion reactions have successfully been tried. Since the 70’s the elements from Z=107 to 116 were synthesized in the “cold fusion” reactions with lead and bismuth targets and “hot fusi…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核束的出现为核物理及核天体物理前沿领域的实验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有效利用流强相当较弱的放射性核束,不少新方法、新技术应运而生,弹性共振散射的厚靶实验方法就是一例。该方法使用较厚的固体或气体反应靶,使次级束的能量全部或部分地损失在靶中,在反应靶的下游,通过测量出射的较轻的粒子,可以1次得到较大能量范围的激发函数。  相似文献   

4.
宏观-微观模型预言,在Z=108存在强的质子形变壳,而相应的中子壳位于N=162,预计^270Hs是一“双幻数”形变核。因此,实验上合成^270Hs,进而研究其核结构将很有意义。然而超重核合成截面很低,在pb(10^-12barn)数量级,因而难度大。为了能成功的合成超重核,选择最佳弹靶组合和轰击能量至关重要。本工作将提出合成超重核^270Hs的最佳反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兰州SFC加速的^16O束轰击同位素^118Sn,由熔合蒸发4n反应产生目标核^130Ce。为了消除本底干扰并指定^130Ce核。采用溶剂萃取法对He-jet带传输系统从靶室传输出来的反应产物进行了离线分离与纯化。将目标核^130Ce从大量靶材料、反应产物及母核中分离出来,快速制成薄源后在铅室中进入γ单谱测量及X-γ、γ-γ符合测量。从化学分离后的产物中观察到了半衰期为22.9min的108条γ射线,其中107条是新发现的,该活性被指定为^130Ce。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些γ线的级联关系,建立了缺中子同位素^130Ce较完整的(EC+β^ )衰变纲图。为^118Sn(^16O,4n)^130Ce反应体系建立的放化分离流程的分离时间仅10min,化学产额大于70%,化学分离除去98%以上的核反应生成的^130La,对其它杂质的去污完全满足^130Ce(EC+β^+)衰变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经典的一维势垒穿透模型 ,考虑核静态形变和动力学形变效应 ,建立了联系周边反应和熔合反应的模型———形变 能量相依的多维势垒穿透模型。该模型成功解释了19F 2 0 8Pb体系的一些实验现象 ,并指出动力学极化效应仅在库仑位垒附近起作用 ,而静态形变效应则在垒下能区起主要作用。这一结论说明 :在用冷熔合形成超重核时 ,使用形变的弹靶体系将有利于增强合成的截面  相似文献   

7.
In most attempts to produce superheavy elements (SHE), the complete fusion reactions have been tried. Since the 70's the elements from Z=107 to 116 were synthesized in the “cold fusion” reactions with lead and bismuth targets and “hot fusion” reaction…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研究^54Mn核的高自旋态。实验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上完成的,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2C+^48Ti布居^54Mn核的高自旋态。实验中,^48Ti靶的厚度为1.5mg/cm^2,铅衬底为厚度20mg/cm^2。为了测量激发函数,束流能量分别选择从55-85MeV之间的7个能量点。  相似文献   

9.
应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在严格挑选初始核考虑弹靶结构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近垒和垒上融合反应^40,48Ca+^90,96Zr研究表明:4个反应的理论计算截面与实验值很好符合;丰中子反应^40Ca+^96Zr的垒下融合截面比其他3个反应有明显增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质子共振散射是研究复合核近阈能级性质的非常有用的核谱学工具,在核天体物理和核结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方法需以一定的步长连续地改变质子的能量以得到感兴趣能区的激发函数。由于步长必须足够小,所以。这是一种精度高但非常耗时的实验方法。放射性核素的投入使用对这种实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较短,通常不能设计为反应靶,因此,一般使用逆运动学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实验工作于2004年9月在HI-13串列加速器上完成。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29Si+^154Sm布局^178Os核的高自旋态。实验中^154Sm靶的厚度为1.4mg/cm^2,衬底采用厚度为20mg/cm^2的铅衬,束流能量为155MeV。  相似文献   

12.
基于Skyrme能量密度泛涵以及半经典的扩展的Thomas—Fermi(展开到h的二阶项)近似,通过约束的密度变分方法研究了核的基态性质,并将该方法推广到近垒熔合反应的研究中。利用这一方法得到的原子核的质子、中子密度分布,采用相同的Skyrme能量密度泛涵,计算了一系列核的熔合势垒。进一步地,基于得到的熔合势垒,假设位垒分布函数由两个高斯函数组成,从而给出一个参数化的位垒分布函数用于计算熔合截面。  相似文献   

13.
根据重子密度不均匀的非标准模型,核合成可以在相对丰质子的高密度区和相对丰中子的低密度区中进行,许多不稳定核引起的反应非常重要。图1示出大爆炸原初核合成反应网络的一部分,涉及^10C的核反应对原初核合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滴线附近核素主要靠稳定核之间复杂的反应产生,而利用放射性核反应产生的过程就简单很多.  相似文献   

14.
超重核合成对于扩展核素版图、探索极限条件下原子核性质、理解核天体物理中的快中子俘获过程都有着重要意义,是核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对重离子碰撞输运理论的发展现状和进展做了评述,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输运模型,并介绍了基于输运理论和实验上合成超重核素的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针对重离子熔合反应和多核子转移反应研究情况展开讨论,并对国际上新一代核科学大装置的进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未来国际上超重核合成的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5.
大爆炸原初核合成的标准模型假定重子密度均匀分布,已经成功预测了直到^7Li的原初核合成,并预言仅能合成极少量的重核素,主要是由于没有A=8的稳定核。在重子密度不均匀的非标准原初核合成模型中,该稳定核空隙可通过包含有不稳定核的反应跨越过去,使核合成的反应流延伸到更重的核区,从而预测了^7Li以上核素有更高的丰度。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用于放射性核束18N在9Be,197Au靶上破裂反应研究的探测器系统构成,性能,特点及在线实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7.
人们认为,在中能和低能核过程中存在两种粘滞性:单体粘滞和两体粘滞。单体粘滞是由粒子与自洽场形成的核表面的碰撞形成,而两体粘滞则是由核子之问的碰撞形成。区分这两种粘滞性的最好的方法是研究重核碰撞形成的巨复合体系的三裂变质量分布。  相似文献   

18.
基Skyrme能量密度泛函(SEDF)方法,提出了改进的woods—Saxon势(MWS)来描述核一核相互作用。使用这种势计算了大量的熔合反应(从轻反应体系到重反应体系)的熔合势垒,它们能够与基于Skyme能量密度泛函方法计算的结果非常靠近(图1)。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42Nd(^19E,6n)^155Tm布居^155Tm核的高自旋态,发现一些新的γ跃迁,经γ-γ符合分析,建立了新的能级纲图,并利用系统学比较对新建立的^155Tm能级纲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破裂反应在弱束缚原子核的散射中是一个重要的反应道,尤其是在亚垒能区,实验上已尽力去研究破裂对亚垒熔合的影响。为了探索弱束缚原子核在不同靶核上的破裂道对于熔合截面的耦合效应的强弱,我们系统地分析了弱束缚原子核的弹性散射实验数据,并得到反应总截面。利用圣保罗势得到势垒参数,这样就可以得到弱束缚原子核在轻靶、中重靶和重靶上的反应函数F(x),然后与没有耦合道效应的普适函数F0(x)进行了比较。从两者的对比上,可以得到弱束缚原子核在轻靶上的破裂贡献小,在能量高于库仑位垒能区在中重靶和重靶上的破裂被压低,在亚垒能区有些弱束缚原子核在中重靶和重靶上的破裂增强,因此弱束缚原子核在中重靶和重靶上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