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形要素 外形要素就是商品包装示面的外形,包括展示面的大小、尺寸和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形态有3种,即自然形态,人造形态和偶发形态。但我们在研究产品的形态构成时,必须找到种适用于任何性质的形态,即把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抽出来,称之为抽象形态。  相似文献   

2.
包装的功能性与设计原则之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傅钢 《包装学报》2009,1(1):65-69
在阐述了包装设计中便利性功能及销售性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包装设计中应注意的准确、醒目和好感原则,以及包装设计中的外形要素、构图要素和材料要素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袁元 《包装工程》2017,38(14):211-213
目的探究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几何形态构成及应用。方法从几何形态家具设计发展历程谈起,结合点、线、面、体4个几何形态家具的基本构成要素,对现代家具设计中独立组合、复合组合、外部加工组合3大几何形态构成进行分析,并配合钢管椅、几类家具的设计案例进行论证。结论几何形态家具设计简约时尚,十分符合现代人对舒适、快捷生活方式的追求,但在具体的应用中必须紧密贴合基本构成要素,灵活进行设计,使几何形态家具在具备简洁造型的同时形成内涵丰富、构造整齐的艺术设计作品,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情趣与智慧。  相似文献   

4.
人性化设计的包装容器形态新探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袁毅 《包装工程》2013,34(2):74-77
以人性化设计为启示,分析了包装设计与容器形态的人性化关系,研究其形态功能性、实用性、互动性和审美要素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论述了容器形态设计变化和设计表现变化在设计中如何把握人性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人性化的包装容器形态设计是现代包装容器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设计者体现设计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产品形态的表现要素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崔天剑 《包装工程》2006,27(6):321-322,352
产品形态的创造,是工业设计的重心.工业设计师利用产品形态的表现要素,借助一定的形式特点,传达自己的思想与理念.本文通过对产品形态的表现要素的分析,指出了这些要素存在的意义,提出产品形态的表现要素,是产品造型借以表达思想理念、传递产品信息并满足人的视觉评价、使用需求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6.
杜伟 《包装工程》2006,27(3):248-249
论述了产品设计创新的重要意义,形态要素的内容,形态创新与产品设计的关系,分别从产品的概念创新、功能创新、结构创新、材料创新、技术创新几个方面阐述了形态要素创新的具体内容和产品设计创新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游艇设计要素的形态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游艇设计要素进行形态语义分析。方法提取典型游艇样本各部分的主要特征,根据线型进行分类整理。挖掘造型特征线的形态语义,与游艇的整体感性意象建立联系。结论从设计造型到感性意象的映射可量化、可调整,在游艇造型设计的方法中发现逆向感性工学的适用性,为游艇的造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覃芳圆  王荣杰 《包装工程》2019,40(22):160-163
目的从形容词汇的角度出发,以消费者的感性认识为切入口,探讨形容词汇对产品造型风格的影响及其应用。方法以表现产品外形风格的形容词汇"硬朗"为研究样本,在案例研究法的基础上,通过资料分析法、用户访谈方法,探索消费者对产品外形风格的感性认知。从用户感性认识层面探索不同产品风格的表达形式,总结形态风格形成规律,按形态、色彩、材料、肌理4个造型要素分析"硬朗"风格的特征,通过实际操作应用到设计当中。最后,以一款"硬朗"型风格的水杯设计进行设计实践,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论通过产品造型4个要素的有效组合,可以设计出相应风格的产品造型;产品造型要素是影响消费者风格认知的重要因素,从消费者的感知层面探索产品设计风格的形成,是一种产品风格设计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线的移动产生了"面", "面"具有长度和宽度.面在画面构成中,往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面的大小、形态、位置就显得很重要,面的形态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道陵 《中国包装》2006,26(4):47-49
包装容器装潢设计中应加强对立体形态的研究和设计,本文对形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强调功能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设计形态学视域下多形态汉字标识创新设计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方法 运用形态分析法分析敦煌设计形态学研究院标识设计的流程,从设计形态学“形”与“态”的角度分析和创作敦煌设计形态学研究院标识设计,探究设计形态学对多形态汉字标识创新设计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与影响。结果 得出设计形态学对多形态汉字标识创新设计的重要作用。结论 设计形态学通过分析和提取多形态汉字标识中“形”与“态”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就是其物质文化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形态分析法组合各个物质文化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并选出最佳方案;以敦煌设计形态学研究院标识设计为例进行论证,反映出设计形态学理论能够准确获取设计形态和创新要素的契合点,具备多形态汉字标识设计的理论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包装中图形设计要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英 《包装工程》2008,29(3):198-199,206
包装设计要素中的图形是具有直观性、有效性、生动性的丰富表现力、标明个性的形象化语言,包装图形设计要素往往是构成包装视觉形象的主要部分,在市场环境激烈的竞争中,商品除了功能上的实用和品质上的精美,其外包装更应具有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凭借图形的视觉影响,将商品的内容和相关信息传达给消费者,从而促进商品的销售.通过介绍图形设计要素在传达商品信息中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进而对包装设计要素中图形的表现形式与方法的分类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包装设计中的图形要素、指导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家具形态的构成要素中,家具的造型、色彩和材质是家具形态不可分割的。这些构成要素所传达的东西绝非自身,而是透过外在形态显现的特定语义——理性意义、情感意义及审美意蕴,从而使家具产品的设计不仅满足人们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又满足人们审美愿望,更加体现消费群体的品位和生活方式,促使消费者购买其商品。  相似文献   

14.
自然形态在经过长期的演化后具有自身的合理性和自然美感,包含着精深的功用与形态的联系.设计师通过对自然形态的模仿、解构和机能意义的挖掘,将自然形态符号化,再将自然符号应用于包装的容器造型、图形和文字的设计,能提高包装的自然意识,启迪设计思维方式,传达商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郭娟龄  张玉萍  李春 《包装工程》2020,41(4):207-212
目的针对健康产品形态要素进行分析,剖析产品形态特征和语义情境,从而更深入地探讨用户情感意象特点,为形态要素设计提供指导。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健康产品意象词和代表性样本。基于统计学的语义差异法,提取和分析健康产品风格语义词,进行研究,再使用案例分析法进行例证。结论一方面,通过分析得出用户对健康产品形态语义的认知及其导向性,从而为设计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另一方面,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设计师对产品形态要素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对用户的感知也可以进行多种联想。这为以后的设计活动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竹灯具的形态概念要素及其设计表现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对竹灯具形态概念要素的表现力进行研究。方法从点、线、面和体的角度着手,提炼出构成竹灯具形态的概念要素。结合形态构成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并辅以市场上现有的竹灯具案例,对竹灯具的设计表现力进行研究。结论分析出竹灯具"形"与"态"之间的辅成关系。通过对竹灯具形态概念要素及其设计表现力的研究,为竹灯具的形态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以便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朱玉梅 《包装工程》2013,34(18):70-72,80
分析了延展性设计思维与包装设计的内在联系,从功能性和艺术性2 个方面出发,通过探索包装的形态要素、装潢要素和功能的可延展性特点,寻求最大限度地实现环保、简便、个性等现代包装功能诉求的现实指导。以大量实例说明在设计实践中贯穿延展性思维的具体作法,并总结了在运用中要注意自觉运用、综合运用,同时要注意合理运用、不过度运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包装设计中的形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林 《包装世界》1997,(5):49-50
在包装设计中应加强对包装形态设计的认识,本文着重探讨了形态的概念,形态设计和心理效应,形态设计的思维活动,以及包装形态的专利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包装容器形态仿生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霞  杨国平  王家俊 《包装工程》2006,27(1):162-163,172
通过例子分析了仿生设计与包装容器形态之间的密切关系,从具象形态仿生设计和抽象形态仿生设计2个方面,对包装容器形态仿生设计在包装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达到创新设计的目的,真正做到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指出包装设计中的仿生设计极大地丰富了包装设计的设计方法,赋予了产品鲜明的个性形象,并提升了包装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包装内外设计的整体认识,提出从情感的角度来考虑包装内部空间形态设计。通过包装内部空间的情感表达要素和表达方法的系统分析,结合国内外在包装内部空间形态方面设计的例证,验证了本结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