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以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单体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壁材,正十六烷和硬脂酸丁酯作为复合芯材,运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双芯材相变材料微胶囊.以吐温-20为乳化剂,探讨了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用量和乳化剂用量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对制得的相变材料微胶囊进行性能测试,表征其表面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分析其热性能和热稳定性,并计算其产率、包含量和包覆率等.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1.7%的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和质量分数为2.2%的吐温-20为乳化剂获得的微胶囊,表面形态稳定、光滑、饱满,粒径均一;微胶囊的热焓值较理想,相变温度为17.23℃,相变焓为54.06 J/g.  相似文献   

2.
以环氧树脂和稀释剂苯甲醇为囊芯,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为囊壁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一种热塑性自修复微胶囊;考察了囊材与芯材的比例、乳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对微胶囊粒径分布和表面形态的影响;确定了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即囊芯质量比为3∶10,n(苯乙烯)∶n(二乙烯基苯)为9:1,DBS与阿拉伯树胶复配乳化剂的用量为3%,于70~80 ℃反应8 h,可得结构紧密、粒度均匀的微胶囊.该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125 μm,壁厚为30~50μm,囊芯含量为72%.  相似文献   

3.
单凝聚制备护肤保健微胶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为壁材,橄榄油为芯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护肤保健功能的微胶囊,研究了芯壁比,乳化剂的选择,絮凝剂用量,固化剂的种类和数量等对制备微胶囊的影响,确定了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芯壁比为3∶1,选择OP-10和JFC复合乳化剂,絮凝剂用量为壳聚糖的100%,交联剂Epc503用量为1%(对壳聚糖质量),应用多媒体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观察并测定分析了所制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及分布.  相似文献   

4.
以壳聚糖为壁材,橄榄油为芯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护肤保健功能的微胶囊,研究了芯壁比,乳化剂的选择,絮凝剂用量,固化剂的种类和数量等对制备微胶囊的影响,确定了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芯壁比为3∶1,选择OP-10和JFC复合乳化剂,絮凝剂用量为壳聚糖的100%,交联剂Epc503用量为1%(对壳聚糖质量),应用多媒体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观察并测定分析了所制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及分布。  相似文献   

5.
利用原位聚合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为乳化剂,通过尿素和甲醛反应生成脲醛树脂预聚体作为微胶囊的外壳,将环氧树脂(E-51)和双环戊二烯(DCPD)包裹起来制备出微米级的自修复微胶囊.讨论了分散速率、分散剂种类、修复剂的类型对所得产物的粒径及其表面形态的影响.实验表明,影响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分散速率、分散剂浓度以及芯材的种类.  相似文献   

6.
以环氧树脂作为囊芯材料,以三乙烯四胺为固化剂,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一种在环氧树脂液滴表面形成交联结构环氧树脂囊壁包覆环氧树脂液芯的自修复微胶囊.设计L_9(3~4)正交试验,研究乳化剂用量、固化剂用量、固化温度及固化剂滴加速率对环氧树脂微胶囊囊芯含量和储存期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广角静态动态同步激光散射仪分别对微胶囊表面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情况进行表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仪分别研究环氧树脂微胶囊囊壁的反应机理及环氧树脂微胶囊热稳定性.实验表明,乳化剂和固化剂的质量分数均为1. 2%,固化剂滴加速率为1. 2 g/h,固化温度为50℃时,制得的微胶囊呈规则球形,表面致密性及分散性好、热稳定性佳;囊芯的质量分数为82. 3%,平均粒径为275. 3μm,这种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化学稳定性较差,在室温放置12 d后囊芯的质量分数下降2. 0%.通过万能电子拉力机对质量分数为2. 0%的200~300μm微胶囊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损伤,经修复后测得修复率为67. 04%.  相似文献   

7.
相变石蜡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脲醛树脂为壁材包覆石蜡制备微胶囊,对石蜡作为相变材料的相容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复合乳化剂硬脂酸与三乙醇胺的质量比、乳化剂用量和乳化转速对制备的微胶囊的粒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制备过程中不同酸化时间对微胶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脂酸和三乙醇胺质量比为5:2的复合乳化剂,其质量分数为7%、乳化转速为1000r/min,酸化时间为90min时,制备的微胶囊呈现粒径均一、表面光滑、密封良好的球状,平均粒径为29.8μm。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58# 固体石蜡为芯材,蜜胺树脂为壁材制备出了石蜡/蜜胺树脂相变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的表观形貌改善和芯材含量提高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H 的调节方式,固化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微胶囊的分层处理对微胶囊的形貌和储热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SEM、PSDA和DSC对微胶囊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pH 的调节是微胶囊形貌调控的重要影响因素;NaCl作固化剂时,微胶囊的整体形貌得到很大的改善;经分层处理后,制得的微胶囊颗粒均匀、光滑圆润,微胶囊的颗粒大小呈现单峰分布,且密度较小的上层微胶囊的芯材质量分数高达86.1%。  相似文献   

9.
采用复相乳化法制备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一种条件变化而其他条件不变,对微胶囊的粒径会有不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司苯80为乳化剂,在乳化剂的用量为4%、中间相用量为1∶7、速度为1500~1800 r/min时,制得的微胶囊的粒度、均匀度和相对数量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聚乙二醇(PEG)600为反应单体,反应摩尔比为2: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和PVA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以橄榄油为芯材的聚氨酯微胶囊.粒度仪和生物显微镜分析乳化效果表明:吐温80和聚乙烯醇(PVA)的复合乳化剂的乳化体系受温度的影响小;电镜和粒度仪分析表明,制备的微胶囊形态为具有囊壳结构的圆形颗粒、粒径分布均匀、具有缓释性,满足整理到织物上的要求.将制备的微胶囊应用于织物后整理,分析表明微胶囊整理液和粘合剂的最佳浓度分别为40 g/L和30 g/L.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88篇文章的引文数量、类型、语种的统计分析,从中看出《学报》作者利用专业文献的特点及规律,为图书情报部门做好文献服务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氧化镁与2.5mol/L氯化镁溶液反应制备氯氧化镁(A)和(B)。在微量量热计上测得样品在2.163mol/L盐酸中的溶解热,据溶解热与比值n的关系求得(A)和(B)的溶解热,进而获得它们的生成热。  相似文献   

13.
一类LP问题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单纯形法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简化处理,并给出了更加直观的证明,从而,总结出单纯形法迭代的“二看一算”规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我院智能小区实验室设计方案的论述,着重讨论了智能小区实验室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图及其补图的覆盖数、边覆盖数与全覆盖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唐兰  韩乃仁 《桂林工学院学报》1998,18(1):41-44,T00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Rastritesguizhouensis的超微形态,胞管孤立部分直管状,中部稍膨胀,向末端收缩变小并向腹侧弯曲成小钩状,背部末端弯曲时形成膝弯,腹侧则形成加厚的下口唇和三角形的凹陷唇口窝。Rastritesguizhouensis胞管的形态与一些孤立的:Monograptusconvolutus,Monograptusdenticulatus.的胞管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17.
砌体结构弹性模量取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砌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力学参数是弹性模量。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砌体结构弹性模量取值,评述了其取值原则,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砌体弹性模量的方向及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5种桉木进行了原料分析,同时在用碱量(Na2O)17%、硫化度25%、液比1:4、升温时间2h、保温2h、最高温度170℃的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了蒸煮实验,进而对其综合制浆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对建筑设计中美学原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符合艺术性的建筑都必须遵守形式美的规律,建筑师通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它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是人类通过长期反复实践、认识而总结出来的.从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入手,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建筑师们所关注的建筑构图原理以及通常运用的表达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浑浊度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将对研制及合理使用各种测量浊度的仪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