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防洪减灾能力的评价问题是一个涉及多目标、多准则的综合评价问题.从圩区和圩区内小(I)型及以上泵站两者软硬件设施出发,建立了带权重的圩区防洪减灾能力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专家评判的圩区防洪减灾能力评估方法.对圩区的防洪减灾能力作出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以浙江省某圩区为例,给出了具体的评估过程.  相似文献   

2.
圩区工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杭嘉湖东部平原,地势平坦,泄水条件差,洪涝灾害频发.千百年来区内百姓就有修圩筑堤、围堰保家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嘉兴市兴建的圩区工程既有防洪堤,又有排涝站,洪时能挡,涝时能排,这一“攻防兼备”的功能奠定了圩区工程在广袤农田中不可替代的基础,但近十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圩区工程建设缓慢,已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流域性防洪工程的基本建成、标准海塘与城市防洪工程基本完成,为完善防洪配套体系,加快建设圩区工程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温州市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国以来,温州市通过新建大量防洪减灾水利工程提高了防御台风暴雨的能力,但由于片面强调满足眼前利益,忽视洪水的出路,导致近几年来台风暴雨的灾害损失仍旧有增无减.因此今后防洪减灾系统的建设不仅要从约束、调度、管理洪水的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要从规范人的行为的角度进行建设和治理,突出社会管理及环境因素的治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防洪减灾体系,达到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防洪减灾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圩区是平原河网地区防洪减灾的工程措施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的增加,圩区内涝的问题日趋严重。但是,对于圩区内涝的模拟依旧比较棘手,往往需要通过建立水动力模型来研究,而这种方法对资料的要求很高,且比较繁琐,因此亟待一种简便而又有效的手段对圩区内涝情况进行模拟。鉴于上述问题,运用ArcGIS的二次开发,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综合考虑圩区调度以及泵站抽排能力对内涝的影响,实现了通过"体积法"来模拟圩区内涝洪水的淹没情况的研究。经验证,该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模拟圩区的内涝情况,对于实际洪水模拟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防洪减灾经济效益涉及面广,内容繁多,且第一手实际资料难以搜集,因而计算复杂.文中建立了沧州市最大15日降雨量与受灾面积关系曲线,采用对比法对沧州市防洪体系的防洪减灾经济效益进行了计算,利用经济效益费用比作为指标,对沧州市的防洪体系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参照长江抗洪的经验,河北必须要树立长期防洪思想,保证防洪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防洪工程建设要高质量、严要求,切莫再与洪水争地,变被动“抗洪”为主动“防洪”.为此,提出了要增强水患意识,加快我省防洪体系建设,继续治理海河,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城市防洪建设,加强非工程设施建设,抓好“保安全、多蓄水”,加强领导和依法防洪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长期的河道淤积及在主干河上建桥的不科学,导致乐清市区排洪能力越来越差,特别是近几年发生的台风、暴雨灾害,使乐成平原的损失巨大,为此,乐清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启动建设乐清市乐虹平原防洪一期(乐成片)工程.通过深入地调查研究,乐成平原水利工程现状、近几年台风暴雨损失情况、新建工程的规模和投资,以及对工程效益的深入分析,并由此结合"流域防洪效益宏观计算模型"对本工程的防洪减灾效益进行了计算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乐清市大荆溪流域洪涝灾害频繁,而基础设施防洪能力薄弱,城镇内涝严重,是乐清市有名的洪灾区.根据大荆溪洪涝灾害水文气象、地理环境、防洪工程等方面的具体成因,对大荆溪防洪规划的规划目标、规划标准、规划原则、规划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提出了水库工程、堤防工程、溪流疏溪、泵站建设等具体的防洪规划编制思路,可有效提高大荆溪流域防洪能力及解决城镇内涝问题.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水磨河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防洪标准低、河道两岸污染严重.从水磨河流域的防洪安全以及改善两岸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加快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保驾护航等方面论述了水磨河流域防洪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以期为该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提供依据,逐步形成并完善防排相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洪涝灾害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城市存在防洪标准低、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协调等问题,为减轻和预防洪水给城市居民带来生命和财产威胁,应考虑提高防洪标准、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科学使用防洪设施、减少地面沉降等因素,加快建立现代化防洪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尤为重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意识,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教育”已深入人心,中国人的灾害意识和防灾技术水平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由于独特的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气象等条件,中国西部地区一直是水灾害频发的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已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及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传承和创新了都江堰的治水智慧,在应对高坝泄洪与防洪安全、高坝工程结构安全、山洪泥沙灾害与滑坡防治、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山区水灾害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主要有:1)开发细观实验与模拟技术,揭示了高坝水力学复杂水流现象的细观机理,建立了更加可靠的判别准则和计算方法,形成系统的细观水力学体系,并创新地提出了多级泄洪原理与技术;2)原创性地提出了地质力学模型破坏模拟与综合法试验新技术,揭示了高坝工程整体结构安全响应机制,建立了能够准确反映受复杂地质环境及超标洪水等因素影响下高坝-坝基-库水整体结构安全评价体系;3)揭示了山洪与泥沙共同作用下“小水大灾”机制,提出了特大山洪泥沙灾害“降阶防控”技术,将山洪泥沙灾害致灾不确定性降到可防控范围;4)引入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新设备与技术实现了滑坡变形监测从“点、线、面”拓展到三维空间整体,提升了水动力型滑坡的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以及灾害应急响应能力;5)针对滑坡-堰塞坝物质组成和结构特性变异性大的问题,提出了滑坡-堰塞湖分类应急处置与综合治理技术;6)针对西南地区地理、生态与环境特点,提出了生态需水配置和过鱼、梯级水库水温预测成套方法和低温水控制、高坝泄水总溶解气体(TDG)过饱和的预测与调控等一整套维护水生生物生境的关键技术,将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从工程局部及单一水环境领域,拓展到山区流域整体系统并形成多学科领域交叉的综合科学技术体系。最后,针对中国西部山区河流水灾害的特点以及国家防灾减灾救灾的总体需求,提出了变化环境下的水灾害形成与演化、耦合致灾机理与临界判据、水灾害动力灾变机制与演化过程、突变河流的生境-生物相互作用机制、灾变河流的生态演变机制和新平衡态、水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基础大数据库与云平台、水灾害流域协同管理与灾后重建等一系列山区水灾害领域的重大前沿科学技术问题,有助于促进下一步防灾减灾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空间信息单元格的区域洪灾损失快速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洪灾损失评估不仅可以科学指导区域的防洪规划,还可以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区域开发规划提供参考。在分析鄱阳湖区洪水灾害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关系基础上,利用社会经济空间展布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设计了一套洪水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的技术方法,并把这套方法实际应用到鄱阳湖区洪水灾害损失评估中。以1998年特大洪水为例,运用此模型进行预测,评估值与实际值接近,评估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市区洪涝灾害产生的负效应,针对城市化背景下重庆市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条件,探讨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对策。工程措施包括:完善城市防灾体系、提高防洪标准;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管网;植树造林、增加绿地建设;建设蓄水池等。非工程措施包括:加强并完善城市防洪规划;对洪涝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制订风险应对计划;提高洪灾预警水平;普及洪涝灾害防控意识;提高居民防灾自救意识等。  相似文献   

14.
以气象站实测数据、DEM数据和统计数据作为数据源,100m×100m的栅格单元作为基本的评估单元,结合区域灾害系统论建立了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极差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和百分位阈值法等方法对长白山地区洪水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洪水灾害风险等级整体上西部较高东部较低,呈现出由西部向东部逐渐递减的趋势,其中临江市、抚松县和长白县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较高,和龙市和安图县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较低.  相似文献   

15.
山洪灾害为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本世纪全球因山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每年460多亿美元。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40%,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70%。近年来,我国全面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了专群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山区暴雨山洪灾害实例表明,重大人员伤亡与重大财产损失的山洪灾害事件往往源于洪水和泥沙的共同作用,然而,以往在进行山洪灾害防治时,大多仅关注“洪水”的作用,忽视了“洪水和泥沙”共同作用将显著增大山洪灾害的致灾风险乃至出现“小洪水大灾害”。为了进一步提高山洪灾害防控能力和完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亟需深入研究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预报预警关键技术。“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以洪水和泥沙共同作用为切入点,凝练了四个需攻克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1)山区暴雨作用下流域产流产沙异变机制、水沙过程与沟床剧变耦合致灾机制;2)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早期识别与致灾要素一体化智能监测技术;3)山区暴雨山洪水沙运动过程模拟与快速预报技术;4)基于山洪水沙灾害动力过程的灾害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防控技术。围绕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内涵,提出五个需开展的重点研究内容:1)山区暴雨产流产沙过程与水沙耦合致灾机制研究;2)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早期识别与智能监测技术;3)山区暴雨山洪水沙运动过程模拟与快速预报技术;4)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技术;5)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预报预警防控平台构建与示范。研究成果将揭示山区暴雨产流产沙过程与水沙耦合致灾机制,提出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早期识别方法、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智能监测技术体系、山洪水沙运动过程模拟与快速预报技术、山洪水沙灾害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技术等,构建集早期识别、风险评估及综合防控一体化的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预报预警防控平台,提升我国暴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的实时性、精准度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受水沙耦合致灾作用,暴雨山洪灾害一般表现为山洪洪水灾害、山洪水沙灾害及山洪泥石流灾害3种模式,不同灾害模式的成灾特点、灾害规模、致灾指标及阈值常存在显著差异.传统暴雨山洪灾害防治预警技术的研究思路主要以"雨量–径流–成灾水位"雨水情分析为主,缺乏"雨–水–沙"变化系统研究,未充分考虑洪水泥沙耦合作用下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成...  相似文献   

17.
基于MODIS和GIS的洪灾监测评估系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分析我国遥感技术在洪水监测方面应用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洪灾遥感监测在时效性等方面的不足.通过介绍MODIS的特点,以及与NOAA AVHRR的对比,提出建立基于MODIS和GIS的洪灾监测评估系统.利用免费、较高时间分辨率的MODIS数据,运用GIS技术,实现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淹没情况的实时监测,为汛情的动态监测和评估提供迅速、直观、可靠的现状和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快郑州区域防洪减灾工作的自动化进程,提高水利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对郑州区域防洪减灾预警保障体系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综合通信系统模型,开发了基于Delphi的水文信息预警系统软件.根据基层测站数据管理的现状,考虑了监测数据的数量大、时段长等特点,以Windows系统作为开发平台,使用SQL Server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