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力学性能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结合准谐近似理论研究了立方结构钨的热力学性质,包括平衡体积V、体弹模量B0、线膨胀系数α、熵S、振动自由能F、等压热容CP和等容热容CV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在计算体系的线膨胀系数、熵、振动自由能、等压热容和等容热容时考虑了热电子和热振动对自由能的贡献。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热电子对自由能贡献后得到的线膨胀系数、熵、振动自由能和等压热容在0~2000 K范围内均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在得到平衡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基础上,计算了钨立方结构的弹性性质,得到了弹性常数、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杨氏模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所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4.
李念奎 《轻金属》1994,(7):50-55
本文介绍了日本船用铝合金的标准机械性能,不同品种和状态的船体结构和舾装用铝合金的机械性能,以及船体结构用铝合金的低温机械性能和疲劳性能,以供开发船用铝合金和设计,建造铝合金船之参考。  相似文献   

5.
银粉末制备工艺对表面表征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雄  谭富彬 《贵金属》1994,15(3):17-24
采用热重-差热法(TG-DTA)测量了不同的还原剂与分散剂,还原温度和烘干处理以及加工时间条件下所得银粉醋酸乙酯溶液中吸附乙基纤维素后,于程序升温脱附(TPD)时的脱附活化能及吸附量。结合在低温(约77K)下进行氧气吸附及在130℃脱附的气相色谱测定,给出了改变还原剂,分散剂以及还原温度时,所得银粉末表面分维相对标定值的变化规律,为银粉末生产工艺条件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的方法研究磁场对氯溶液中钠、镁和钙离子的影响。通过对相关函数gij(r)、均方位移LMSD和扩散系数D的分析,研究磁场对微观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和水之间的作用力减弱,接触离子对增加,溶剂分离离子对减少。磁处理导致阳离子扩散系数增加,阴离子扩散系数减少。磁处理能够改善从海水中分离出浓盐水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10.
11.
李念奎 《轻金属》1994,(9):53-58
船用铝合金的机械性能(2)(船用铝合金介绍系列文章之四)李念奎(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工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150060)2.2舾装用铝合金表11~14所示为不同产品类型和状态的机械性能的标准值(考虑了厚度或直径等而精选的),表15所示为铸件的机械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铝箔化学成分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讨论了国内外用来生产铝箔的工业纯铝牌号及其化学成分,指出铝箔化学成分应该按照技术标准进行配方,不可按照铝的纯度一个指标划分牌号。除了注意各种杂质的最大含量外,它们之间相对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6351合金管材的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以及形变热处理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说明了在无专门冷却装置的挤压机上,该合金管材不能进行挤压机淬火。  相似文献   

14.
15.
结合作者的量热测定结果和前人的工作,研究了氧化铝工业中最常见的几种铝化合物如α-Al2O3,γ-Al2O3,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和一水硬铝石的基本热力学性质:标准生成焓、标准熵、标准生成Gibbs自由能和热容,得到了可靠,自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对于有回火脆性的钢 ,一般采用低温回火 (2 0 0~2 5 0℃ )或高温回火 (5 5 0~ 6 0 0℃ )来避开脆性温度区 ,但往往不能保证强度和塑性的最佳的综合性能。钢的回火脆性通常解释为在钢的晶粒边界和碳化物 -基体的相间界富集了 C、N等杂质元素所致 ,目前还没有一种热处理方法来有效的抑制回火脆性。按照 Гриффитса公式 ,钢的临界脆断应力 σp(亦称显微碎裂应力强度 RMC)是亚显微裂纹长度 C的函数 :σp =RMC=(4γE/πC)   亚显微裂纹长度 C由铁素体晶粒大小或碳化物颗粒大小来确定 ,并且是钢产生脆性断裂的原因。在研究铬钢…  相似文献   

18.
GCr15钢深冷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GCr15钢经常规淬火后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次数的深冷处理所引起的性能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硬度、抗弯强度对冲击韧性等深冷时间关系不大;在深冷时间不太长的范围内(2h左右)相对耐磨性随时间延长逐渐提高;两次深冷处理可使相对耐磨性等进一步增大,更多次深冷处理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了DM7新型工具钢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DM7钢的退火组织为球状珠光体,淬火温度以900~950℃为宜,淬火组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碳化物,碳化物类型有Fe3C,M23C6,M6C及VC,回火温度不应高于300℃,DM7钢比6CrW2Si钢硬度高2HRC,屈服强度高20%,耐磨性高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