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速度持续提升,工程的建设规模及修建数量逐渐增多将引发项目风险性提高等一系列问题。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可以达到预计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本文从PPP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风险管理概述入手,分析风险管理基本过程,重点阐述公私双方风险管理的具体策略,以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深圳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模式方面做出了尝试与创新,以BT模式又快又好地建设城市地铁,本文以深圳地铁BT项目竣工验收管理为例,总结BT模式下的竣工验收管理成功经验,探讨地铁BT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先介绍了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PPP的模式,有O&M、BOT、BOT+TOD模式;其次阐述了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中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如项目资金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财务预算、社会监管存在弊端;最后具体探讨了解决问题的相应有效策略,包括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预算体制、创建合理的社会监管机制等。满足交通业的建设需求,以此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EPC总承包模式,简要分析了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引进EPC总承包模式的基础情况,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如何引入EPC总承包模式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求量日益增长,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资金短缺已成为部分城市制约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地方财政来源比较少,发展新型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深圳、南京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融资实践,BOT、BT以及"轨道+土地"融资模式存在各自的优点和问题,结合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大、外部效益高的特点,将BT模式与利用土地储备融资相结合,形成"BT+土地储备"融资模式,作为可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采用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包括传统投融资模式和新型投融资模式,传统投融资模式有权益型和负债型,新型投融资模式主要包括BOT、BT和PPP模式.首先分别阐述了传统投融资模式和新型投融资模式的内涵,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其优缺点,同时结合项目自身的特征,优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模式,最后对青岛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项目融资问题,基于土地价值捕获理论和项目建设现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利用土地储备融资的可行性和途径,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融资的土地定向储备模式。然后对比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联合开发模式与土地定向储备模式的运行机制,并探讨土地储备成本控制激励约束机制,以保障土地定向储备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8.
吴登奎 《山西建筑》2013,(3):246-248
针对现代项目管理在城市轨道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根据成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环境的特点提出了建设管理模式创新尝试的建议,以全面提高城市轨道建设领域现代项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特点以及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从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机电工程质量控制以及信息平台建设3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质量的措施,以期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融资模式及融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模式划分为政府融资模式和市场化融资模式,提出了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与土地储备机制相结合、国内银行境外筹资、设立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基金、民间主动融资以及地铁与房地产捆绑式开发等新的融资模式.在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融资风险因素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地位逐渐凸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加大科技创新研发工作力度,获得长足进步,取得重大突破.本文就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地质风险控制、BIM技术应用、百项创新技术和智慧建造等多方面的技术政策措施进行了阐述.并针对现阶段新技术研发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不断强化管理层面的创新机制,打造创新责任体系和管理体系,建立创新监督模式,以推动轨道交通工程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作为城建基础设施的轨道交通,目前也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的地铁交通建设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系,而二、三线城市也在积极地筹备报建阶段。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治理及方式选择上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忽略了项目治理层面的因素,导致BT模式工程项目交易效率普遍较低。对此,通过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项目投融资问题,以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例,结合BT模式与其他融资方式的区别,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治理下的BT模式选择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重庆轨道交通建设造价管理为研究对象,从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比较普遍鲜明的造价管理问题,探讨适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造价管控组织体系,即造价总控组织:造价组织结构及造价管理的实施流程、绩效考核体系等,以此填补现在业界对于多造价咨询单位共同参与项目成本管理的大型公共项目的造价管控体系的空缺,一定程度弱化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工程造价巨大、单位造价高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经营管理,可产生良好经济及社会效益,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经营管理模式研究具有很强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从类别、收入、面积、业态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不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概况,并从内涵、优缺点等方面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开发模式、建设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指出目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法规不健全、被动开发、建设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有待创新等。并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变被动开发为主动开发,在既有建设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建设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的目标是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大力应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新技术,并使之与城市轨道交通深度融合,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智慧化。以北京市海淀区地铁16号线北安河车辆段综合利用项目为背景,阐述“智慧工地”在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智慧化方向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BT模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传统BT模式的基本内涵的分析,总结BT模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演化方向和主要特点,并对弱控制型BT模式和强控制型BT模式进行详细阐述和剖析,为BT项目发起人对BT模式的选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蓉  黄鼎曦 《规划师》2020,(3):44-50
城市轨道交通是高度城市化的特大城市必不可少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实现绿色出行起到关键作用。我国正处在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时期,由于城市轨道项目建设运营成本巨大,当前多采用土地开发支撑开展融资建设。现有模式对如何处理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阶段的高强度资金需求、有限的运营票务收入和对城市的长远社会经济效益之间存在显著的成本效益时空差,统筹实现高造价、高运量、高成本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系统与城市协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文章在回顾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从投融资视角切入,对当前土地综合开发支撑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模式进行分析,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价值获取等理论及政策综述的基础上,形成可持续价值获取的基本思路,并在实证案例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面向绿色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模式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和拥堵问题日益严峻,近些年全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猛发展。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设施的结构与运营的安全防护也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国内有轨道交通运营的各城市均从法律层面划定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对轨道交通进行保护。在保护区内的城市工程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项目各阶段审批流程,充分研究其项目实施对轨道交通安全产生的影响,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文章对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工程建设对轨道交通设施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和分析思路进行了介绍,阐述了保护区内工程建设的基本流程要求,对轨道交通设施应采用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及其网络化建设的基本特点,分析了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组织模式从单线建设阶段到网络化建设阶段的发展轨迹,并以轨道交通7号线为例研究了单线项目的建设组织模式,指出当前的建设组织模式有利于解决网络化建设初期线网的科学规划、建设资源的有效整合、各单线项目建设组织的界面与协同等问题,但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今后需进一步完善组织模式内部的约束机制,进一步明确集团及各项目公司之间的组织界面,并深入发挥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对建设组织模式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洁 《山西建筑》2007,33(26):359-360
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出发,结合中国特大城市近期轨道交通建设计划,通过对项目信息平台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项目总控信息系统(PCIS)以及项目信息门户(PIP)作用的详细介绍,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2+1”创新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