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电解稀土-镁中间合金中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用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电解稀土-镁中间合金中杂质钼方法。取大样(2g)溶解于盐酸(1+1)和H2O2中,样品溶解完全并定容后,分取部分试液在1.0~1.8 mol/L硫酸介质中室温下显色,若室温低时加入Fe(Ⅲ)溶液加快显色反应。然后,在分光光度计460 nm波长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Fe(Ⅲ)和W(Ⅵ)对钼的测定有干扰,但可分别用抗坏血酸和柠檬酸消除;基体元素稀土和镁以及其他杂质元素对钼测定无干扰,因此不需要预先分离而直接进行测定。本法对钇-镁、钆-镁合金中的钼进行测定,RSD小于1.5%,加标回收率在99%~102%范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分别采用草酸和氢氧化铵沉淀分离稀土镁中间合金中的稀土,EDTA络合滴定法快速测定电解稀土镁中间合金中镁的两种方法。分析对比了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草酸分离稀土方法简便快速,但草酸用量需控制在理论用量的1.2~1.7倍,且合金中铁含量要求小于0.5%;氢氧化铵分离稀土方法分析流程比前者长,但可将主要干扰杂质铁分离完全,终点敏锐。两种方法均已应用于实际产品检测中,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9%~1.23%,回收率在97.2%~102.5%之间。  相似文献   

3.
新型镁稀土合金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叙述了稀土作为添加剂用以提升传统镁合金综合性能或特指单项性能的结果;介绍了稀土作为合金成分元素(含稀土与非稀土协同、轻稀土与重烯土组合)的耐热、抗高温蠕变、耐腐蚀等一系列新型镁稀土牌号合金;还例举了近期开发的稀土含量高达8-20%(重量)的先进镁合金。从这三方面显示出镁稀土合金前景广阔,需用稀土种类不少,数量相当多。为了迎接镁稀土合金快速增长期早日到来,介绍了开发该合金不可或缺的镁稀土中间合金的一项先进生产技术:“在较低温度下下沉阴极电解制取镁稀土中间合金工艺”,提供了比较理想的电解质熔体和电解条件,制得了镁-钇、镁-钕、镁-铈等二元中间合金以及更为便宜的镁-富钇、镁-富钕、镁-富铈、镁-富镧(即镧镨铈)等多元合金系列样品,其中稀土含量可调、合金成分分布均匀、杂质含量符合要求、生产成本低廉。经一汽、吉大等多个单位试用,效果满意。当前,面临的任务是尽快使这项新成果实现市场化、产业化;用事实排解国内外业内人士普遍存在着的“稀土加入镁合金虽然好,但是太贵,用不起和不易加入均匀等困惑”问题;促进新型镁稀土合金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4.
三溴偶氮胂分光光度法测定镁合金中稀土总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溴偶氮胂分光光度法,以盐酸分解含单一或混合轻稀土镧、铈、镨、钕和中稀土钐、钆的镁基合金,25 mL溶液中0.6 g/L显色剂用量为3~8 mL,盐酸浓度为0.5~1.0 mol/L,在640 nm波长下测定了镁基合金中的稀土总量。基体镁对测定无干扰。轻、中稀土总量的质量浓度在0.2~0.8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相关系数R2在0.999以上,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RE为(1.10~1.19)×105 L·mol-1·cm-1。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各类稀土镁合金样品中稀土总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不超过1.6%;并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采用盐酸(1+2)溶解镁钕合金样品,在0.12~0.25 mol/L盐酸介质中,加入2.5 mL 50 g/L钼酸铵溶液与硅形成硅钼黄络合物,稳定15 min后,加入5 mL 10 g/L硫酸-草酸混合酸分解磷、砷钼杂多酸,而后加入2.5 mL 10 g/L抗坏血酸溶液做还原剂,使硅形成稳定的硅钼蓝络合物,稳定15 min后,于分光光度计波长800 nm处测量其吸光度,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硅量,从而建立了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镁钕合金中硅的方法。结果表明,试液中硅质量在1~50 μ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校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为y=61.634 x+0.007 5,相关系数r=1.000;方法中硅的检出限为0.000 11%(质量分数)。按照实验方法对镁钕合金样品中硅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7%~104%。实验方法用于测定镁钕合金实际样品中硅,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11)为0.76%~7.6%,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了稀土镁锆中间合金中的锆.实验确定了合金分解方法及锆滴定时的酸度及温度条件,分析了基体及杂质铁的干扰及消除.分析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标加回收率为98.9%~101.8%.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镁-锌-锆-钕、镁-锌-锆-钇系变形镁合金为例,研究了镁-钕、镁-钇中间合金中钕、钇的品位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镁-钕、镁-钆中间合金钕、钇的品位高于80%时,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较佳,反之,则合金的室浊拉伸性能低劣。  相似文献   

8.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金属锂中铝、金、钡、钙、钴、铬、铜、铁、铟、镁、锰、钼、镍、铅、钯、铂、锡、钛、钒、钇和锌21种微量元素。选择了元素的分析线,考察了载气流量、硝酸浓度和基体锂对测定的影响。当试液中锂和钠的浓度分别小于12 mg/mL和22μg/mL,铝、铁、铬、钙、镍、镁、铅等浓度分别小于10μg/mL时,对选择的分析线的干扰不明显。基体效应通过基体匹配和背景校正克服。试液中锂的浓度为10 mg/mL时,元素的测定范围为20~640μg/g。用本法测定-金属锂样品中的21种杂质元素,  相似文献   

9.
EDTA滴定法测定镁-锌-钇三元合金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连续快速测定镁-锌-钇三元合金中各主体成分的方法。控制溶液pH值为5.0~5.5,先以EDTA滴定镁-锌-钇三元合金中的锌钇合量,再在pH值为9.0~9.4时,通过氨水沉淀分离钇后滴定锌的含量,滴定时加入三乙醇铵掩蔽主要干扰元素铁。采用所确定的分析方法对多种组分的三元合金样品进行测定,Zn∶Y∶Mg=3∶1∶96时RSD小于3%,Zn∶Y∶Mg=6∶3∶91时RSD小于2%,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8%~100%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硝酸-双氧水处理钇铁合金样品,以0.3mol/L硝酸为测定介质,选用103Rh和185Re作为内标元素对基体效应和测量信号进行补偿和校正,实现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钇铁合金中14种稀土杂质元素的测定。通过选择合适的同位素和干扰校正方程消除了质谱干扰;通过选择稀释因子为2000,即控制基体质量浓度为0.5mg/mL进行测定消除了基体效应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14种稀土元素的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都在0.9999以上,各元素的检出限为0.003~0.020μg/L。将实验方法应用于钇铁合金样品中稀土杂质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介于0.97%~6.5%之间,加标回收率为96%~104%。采用实验方法对钇铁合金样品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基体匹配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进行方法对照试验,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