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糖果兼用蔗新品种川蔗2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1点(次)省级区域和生产试验中,川蔗23号的平均出苗率为66.67%;宿根发株数为181545株/hm^2;平均分蘖率为115.32%;平均株高为257cm;平均茎径为2.94cm;平均有效茎为85035株/hm^2;平均单株重为1.7752kg/株;平均单产为150855kg/hm^2,比川蔗13号高28725kg/hm^2,增产23.52%;平均田间锤度19.81%,比对照种高2.21%(绝对值);平均甘蔗蔗糖分为14.07%,比川蔗13号高1.72%(绝对值);甘蔗含糖量平均达21369.15kg/hm^2,比川蔗13号高41.30%。在22点(次)全国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中,川糖89—103的平均出苗率是66.88%;分蘖率为114.14%,株高为269cm;茎径为2.81cm;有效茎是69798株/hm^2,单株重是1.6290kg/株,新植宿根平均单产是115495kg/hm^2,比全国统一对照种ROC10增产18.53%;平均甘蔗蔗糖分为14.49%,比ROC10高0.39%(绝对值);甘蔗含糖量为16209kg/hm62,比ROC10高18.40%。川蔗23号高抗黑穗病和花叶病,不感眼点病、黄斑病和褐条病等,对螟虫、蚜虫外的害虫有很强的抗性。川蔗23号商品性状优良,纤维含量低,出汁率高,蔗汁蔗糖分高,蔗茎表面光滑美观给人良好感觉。表明川蔗23号是一个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工艺性状及商品性状都很优秀的糖果兼用蔗品种。  相似文献   

2.
桂糖93-102生产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1—2002年2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结果表明:桂糖93—102新植表现植株直立,较抗倒,植株高,茎径中等偏小,蒲心、包叶;2年新植1年宿根平均产蔗茎83625k8/hMz,比主对照种桂糖11号增产2.7%,含糖量12845kg/hm^2,比桂糖11号增产糖9.4%;11月至1月平均蔗糖分(15.36%)比桂糖11号高0.94%(绝对值,下同),其综合表现优于桂糖11号。2002年新植平均产蔗茎84510kg/hm^2,与副对照种新台糖16号相近(—0.9%),含糖量12711kg/hm^2,比新台糖16号增产糖6.8%,11月至1月平均蔗糖分比新台糖16号高0.82%,综合表现赂优。桂糖93—102是一个直立、抗倒、宿根强、早熟、高糖、稳产的甘蔗优良新品系。  相似文献   

3.
川糖89-241的产量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川糖89—241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川糖89—241的丰产性、稳产性较好。在产量构成3要素中,有效茎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株高次之,茎径作用最小,在高产栽培上,以有效茎7.45万条/hm^2以上,株高295cm以上,茎径2.82~2.85cm为最合理的高产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大宝山缺硅的农田进行了硅肥施用对甘蔗产、质量影响的研究。通过不同施肥量及不同施肥方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显著提高甘蔗(黑皮果蔗)的产量,在硅肥施用量375~1500kg/hm2的区间内,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甘蔗产量增加效果显著,增产幅度为9.6%~26.7%,最高可增产甘蔗40.5 t/hm2;另外,施硅肥能提高甘蔗的糖分,在施用量375~1500 kg/hm2的施用量区间,蔗汁糖分增加的幅度为0.3%~2.0%(绝对值);田间调查还显示,施用硅肥对甘蔗株高及有效茎数影响不大,但能增加甘蔗的茎径0.24~0.64 cm,并使叶片较为直立,生长后期顶叶较为青翠,能使光合作用更为合理;在同样的施肥量下,采用基肥+追肥的施用方式,其增产、提质的效果优于一次性基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烤烟新品种龙江911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烤烟新品种龙江911(911-21)是以龙江851(Windel)为母本,以CV91为父本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00年12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多年多点试验,其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稳定,田间生长整齐一致,田间自然株高140-160cm,打顶株高95-105cm有效叶数19-21片,腰叶长62.3厘米,腰叶宽26.3厘米,叶形长椭圆,叶面稍皱,叶片厚薄适中,着生均匀,花序离散,花色淡红色,田间生长势较强,大田生育期111-115d,抗赤星病,中抗黑胫病,根结线虫病,PVY,中感TMV,耐肥性好,叶片落黄成熟快,早熟,易烘,烤后原烟“金黄到深黄”,油分“较多”,色度“强到浓”,结构尚疏松,还原糖平均含量20.3%,总糖24.4%,烟碱2.33%,总氮1.79%,蛋白质8.64%,钾含量为1.45%,主要成分含量适宜,内在化学成分协调,平均产量2755.5kg/hm^2左右,均价5.79元/kg,上等烟27.0%,产值16390.86元/hm^2,综合性状优于NC89,到2001年底已经累计种植近2万hm^2/.  相似文献   

6.
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气候条件下,对单粒型甜菜品种中甜-吉洮单301、吉丹单301、HYB-13及其不同播(栽)期的3个试验点的经济性状试验研究表明:各品种的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等均以在5月5日播种及移栽的表现最佳,达到5%或1%显著水平。品种处理分析结果:吉洮单301(移栽)根产量与产糖量最高,九台、大安、洮南3个点次根产量结果分别分为48227.9kg/hm^2、47264.8kg/hm^2和46493.7kg/hm^2,与其它品种处理呈1%显著水平;对应3个点次,产糖量结果分别为6650.4kg/hm^2、7172.1kg/hm^2和7703.5kg/hm^2,与其它品种处理呈1%显著水平。吉丹单301(直播)含糖率最高,3点次含糖率分别为:16.4%、18.0%和19.3%。  相似文献   

7.
烤烟新品种云烟87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烤烟新品种云烟87是用云烟2号为母本,K326作父本杂交,经系谱选择育成,2000年7月通过云南省烟草品种审评委员会审评,12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云烟87主要农艺状稳定,变异系数小于对照K326,田间生长整齐一致,据多年异地试验结果,云烟87自然株高181.5cm打顶株高115cm,大田着生叶数26片,有效叶数18-20片,腰叶长77.5cm,宽31.0cm,大田生育期112d左右,节距6.0cm,上下节距分布均匀,中抗黑胫病,南方根结线虫病和青枯病,抗抓哇根结线虫病,耐肥水,适应性广,叶片厚薄均匀,层落黄好,易烘烤,平均产量2613kg/hm^2,均价4.84元/kg,上等烟比例45.07%,产值12259.5元/hm^2;比对照品种K326产量增加3.2%,均值提高0.52元,上等烟比例提高10.14个百分点,产值增加13.3%。初烤原烟多金黄色,色度强,油分多,叶片结构疏松,厚度适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烟碱平均含量2.2%,原烟香气质好,综合评吸指标优于生产推广主栽品种K326。云烟87具有优良,稳产、适应性广,抗逆力强,易烘烤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层硅用作纸浆H2O2漂白稳定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层硅用作纸浆:H2O2漂白稳定剂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纸浆H2O2漂白过程中采用层硅替代Na2SiO3作稳定剂是可行的。在相同用量下,麦草浆的白度可提高1.5%-2.0%ISO,脱墨浆的白度可提高0.5%-1.0%ISO。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温度和延长时间对漂白有利。层硅用作纸浆H2O2漂白稳定剂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浆浓10%,H2O2用量3%,NaOH用量1.5%,层硅用量3%,温度70℃,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漂白麦草浆,白度增值可达14%ISO左右。此外,与Na2SiO3相比,层硅用作纸浆H2O2漂白稳定剂的成本略低。  相似文献   

9.
甜菜新品种吉甜303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吉甜303甜菜多粒丰产型雄性不育多倍体杂交种,是1997年以多粒雄性不育系为母体,四倍体品系为父本,采取3:1比例配制的测交组合,原代号为97—12。该品种在2002~2003年吉林省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全省11个点平均根产量为41836.1kg/hm^2,比对照品种吉甜301提高19.9%,平均含糖率17.15%,比对照低O.35度,平均产糖量7097.3kg/hm^2,比对照提高17.5%。在2003年吉林省甜菜品种生产试验中,3个点次平均根产量为46550.0kg/hm^2,比对照品种吉甜301提高34.4%;平均含糖率16.00%,比对照低0.3度;平均产糖量7524.1kg/hm^2,比对照提高31.9%,纯度比对照提高0.5%。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的特点,于2004年5月通过吉林省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0.
依安县甜菜小垄密植高产高糖群体结构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目研究结果表明:甜菜产量和含糖率与密度呈曲线相关,相关指数分别γi=0.93和1.=0.91。甜菜产量和含糖率均以7.0万株/hm^2密度最高,相应为54.2t/hm^2和19.83%。甜菜高产高糖群体的主要生理参数为:7月中旬叶面积指数应达3.5以上,最大值以5.2左右为宜,总光合势以3550km^2/hm^2·d为宜,生育期平均净光合生产率应达到8.1g/m^2·d左右,经济产量光能利用率应达到0.75%以上。  相似文献   

11.
病虫害生态治理是农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应用间套作技术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全面了解间套作技术有利于实现烟草病虫害全生育期生态治理。本文综述了间套作技术调控烟草病虫害的研究进展,分析存在问题,并对烤烟间套作作物筛选、控害机理、管理模式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烟叶生产推广间套作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开展了甘蔗间作不同大豆品种、间作期、施肥及间作效益等研究,探索总结了甘蔗间作大豆科学的栽培技术,为大田生产应用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甘蔗间作大豆会促使甘蔗的植株变高,蔗茎变粗,单茎变重,有效茎数减少,进而对甘蔗产量产生影响。其中,桂春豆103、桂春豆104和桂春豆1号与甘蔗间作后甘蔗不减产,对甘蔗的影响小,比较适合与甘蔗间作;间作大豆的适宜播种期以3月上旬甘蔗植后15天为宜;间作大豆施肥量以施三元复合肥225.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粤北甘蔗低产低糖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永 《甘蔗糖业》2006,(5):10-13,54
本文深入分析了广东重要蔗区粤北甘蔗低产低糖的原因,指出:早春低温多雨,不利于甘蔗下种和苗期生长,后期干旱低温又来得早,甘蔗早停止伸长,是导致当地甘蔗产量、糖分不高的主要环境因素;品种老化、退化严重,植期偏迟,露地栽培,偏施、重施速效氮肥及施后不盖泥,虫害、病害、草害严重等是造成甘蔗低产低糖的主要栽培管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高糖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推广早熟高糖新品种,提早种植,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机犁深耕,测土配方施肥,以基肥、复合肥为主,深施、施后盖泥,综合防治虫病草害等.  相似文献   

14.
戴文娟 《甘蔗糖业》2021,(1):109-112
“互联网+产品营销”是果蔗产业适应互联网信息时代,推动果蔗产业、食品产业等全面发展的新途径。文章通过厘清“互联网+产品营销”的基本内涵与特征,结合果蔗相关产品营销的基本模式与现实困境,提出了适合当前与未来我国果蔗产业产品网络营销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该文章旨在推动果蔗产业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和完善,推动果蔗产业以及相关食品产业等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用量硅钙钾镁肥对果蔗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钾镁肥能显著提高果蔗产量,产量增加6.6%~17.4%,施用量在T3处理1500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差异显著。蔗糖含量、茎长、节长、茎粗等随硅钙钾镁肥用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在T3处理时达到最佳,蔗糖含量提高了9.3%。施用硅钙钾镁肥不仅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而且可以改良蔗田土壤状况,土壤p H值调高了0.09~0.80。  相似文献   

16.
甘蔗“吨糖田”工程综合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本文提出了甘蔗“吨糖田”工程综合载培技术操作规程的适用范围和达到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亩产吨糖的产量结构和所需生产资料的投入指标,详细介绍了如何选用良种,提早植期,深耕改土,提高种植技术,地覆盖载培,科学施肥和综合防治虫病草鼠害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规范操作过程及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植蔗栽培耕作技术对宿根蔗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新植蔗9种不同栽培耕作技术对宿根蔗产最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植蔗不同栽培耕作技术不仅对新植蔗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而且对宿根蔗的产量和品质也有较高程度的后效。新植蔗处理横直深松再覆盖地膜和处理横直深松再覆盖蔗叶,有利于促进宿根蔗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有利于有效茎数和单茎重的增加,有利于糖分的积累,从而提高宿根蔗的产量,改善宿根蔗的品质,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15~2017年,基于当时广西蔗区主栽品种ROC22宿根蔗缺株断垄严重而开展了种茎直接补种宿根蔗延长年限研究,利用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ROC22、桂糖42号、桂柳05-136宿根蔗的田间试验.根据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处理蔗茎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19.39 t/hm2,增幅33.51...  相似文献   

19.
针对广州市果蔗产业现状和发展问题,从品种、气候、田间管理等方面客观分析限制广州市果蔗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广州市果蔗在国内同类市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对今后广州果蔗产业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象州蔗区旱地甘蔗自然生态环境,论述了机械深耕、蔗叶还田培肥地力、蓄水保墒耕作、选用良种、地膜覆盖、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化学除草、加强田间管理等抗旱栽培技术对提高旱地甘蔗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