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江汉采油厂针对单井流量计计量存在的低液、含气、易卡堵等技术难题,开展了油井井口计量装置的研制和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发现,喷嘴形状和液位是影响液、气分离效果的关键因素,采用矩形结构喷嘴,并让气、液旋流分离器的液面位于喷嘴下方的120mm处可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研制的单井计量装置适用于低液≥4t、含气达到50油气比、含砂井的井口计量。现场11口井的应用表明,采用定制的防砂卡腰轮流量计进行计量,误差5%,满足了现场井况要求。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藏由于储层低渗透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提液难度较大。通过对北31油藏的研究认为,通过分注、调剖减小层间差异,提高压力保持程度,对于液量较低井采用压裂和提液,提高油井供液能力,对于特高含水井采取堵水和提液相结合控制含水比上升,创造条件满足油藏的提液要求。另外,选择合理时机,最大限度的提高采收率。在具体做法上依据油井生产特征,不同井采取不同的提液方式,低渗透油藏提液同样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海上油田修井作业中压井液(海水配制)漏失所造成的硫酸钡结垢伤害,建立模拟模型,进行了数学模拟。根据现场实际漏失情况,模拟得出:当以7 m3/h漏失300 m3海水压井液,伤害后井壁处渗透率下降50%,伤害深度为0.8 m,且随压井液漏失速度、漏失量的增加,硫酸钡结垢对油井的伤害均会加剧。相关研究方法和结论对类似油井修井后进行硫酸钡垢防治、设计除垢解堵半径及配套施工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低产油井计量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产油井产液量波动大、产出液中含水率呈无规律性变化、油气产量均较低等,这些因素给及时准确计量低产油井的产量、含水率、产液量等均增加了难度。容积式计量法、重量计量法,油水两相分离密度法、车载式综合油井计量装置、示功图法计量法等用于低产油井计量,各有优缺点。高精度、快速化、自动化是低产油井计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平井开采技术使开采底水油藏的采收率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在水平井开采中,底水油藏水锥进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当油井被水突破后,油井会大量出水,影响开采,甚至会导致淹井,使整个油井报废。因此使用必要的井下施工技术来延缓和控制底水锥进是十分必要的。研究了水平井底水脊进的机理,提出能够延缓水平井底水锥进且具有后期堵水功能的井下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濮城油田抽油井井下油管与抽油杆偏磨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现场应用结果,有效地延长了抽油井的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濮城油田抽油井井下油管与抽油杆偏磨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现场应用结果,有效地延长了抽油井的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酸压井气举阀气举排液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部分油井酸压后不能通过自身能量排液、投产,前期主要采取抽汲排液的方式返排残酸,但作业时间长,效率低,还会对储层造成二次污染,影响了油井的酸压效果评价。为此,引进了吐哈钻采院的气举阀气举排液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酸压返排效率,缩短了返排周期,达到了快速返排的目的。本文对气举排液技术的技术原理、工艺设计、动态检测和技术特点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对气举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针对不同油井特点、气举技术及技术应用效果等相互关系,开展了连续气举技术、稠油井气举技术和地层供液不足井气举技术的实施效果研究,对气举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涪陵页岩气井在压裂和钻塞施工完成后常出现弹性固体附着套管壁的现象,影响后期施工和正常生产。通过现场施工工序分析,结合室内酸溶实验、压裂液模拟实验、红外光谱分析实验,得出井下返出弹性固体成分为胶液交联液,这些胶液交联液可能是由未完全破胶胶液压裂液或钻塞用胶液在地层高温高压高矿化度条件下,产生局部高度浓缩或交联而形成。通过现场施工工序优化,提出预防和治理措施,为指导现场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稠油冷采中油稠进泵难和井筒举升过程中的降粘问题,井下掺液应用机械传动原理,实现原油和降粘剂在泵下均匀搅拌混合,通过调研,引进,现场试验,研究出了适合下51/2套管的特稠油井实验冷采的空心螺杆泵井下掺液旋拌工艺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延长和油井能量逐渐降低,报废井、停产井逐年增多,低产生产区域的油井生产多数采用摆方罐生产(一井一罐,零回压生产),致使油井产量的限制和生产费用的提高。罐泵组合利用圆罐的储液能力将低产油井来液暂时进行储存,达到降低油井出口压力,实现挖潜增油的目的;利用泵打液能力将圆罐的储液回打至集油干线,达到连续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压裂是一项油气层改造的重要进攻性措施之一,通过压裂提高近井地带储层的渗透率,提高地层流体的渗流能力,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现场生产中压裂效果评价主要利用动态分析法,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不能从工艺或地层上对无效井进行分析,无法对工艺改进或深入认识储层提供可靠依据。而试井资料可有效对比措施前后流体曲线特征、流压、表皮系数、采液指数等的变化情况,对压裂后油井的效果评价更具有客观性,有利于指导后期措施选井。  相似文献   

13.
海上疏松砂岩泥质含量较高,见水膨胀、分散易造成微粒运移伤害。针对南海西部某油田疏松砂岩储层见水后产能缓慢下降问题,通过储层物性、井下管柱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明确其伤害主因为微粒运移堵塞筛管及近井地带的基础上,优化酸性螯合剂,形成冲洗解堵液体系。该体系已现场应用5井次,其中BX-2井作业后油井产能提升6倍,产液量由45 m~3/d增至239 m~3/d,5井次作业日增油100余m~3,累计增油1万余m~3。该技术与常规酸化相比,单井作业成本降低100余万元,且规避了酸化后进一步加剧微粒运移风险,对本油田及本区块类似油田解堵增产,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电泵井优化设计九步法,利用液面法计算当前流压,建立电泵井产能、气体体积、泵排量模型,开发ESP Star优化设计软件,完成电泵井优化设计计算。29井次现场实测与计算结果对比表明:下泵后流压下降的动液面平均相对误差为-7.4%~5.7%,单井平均泵挂深度下降228 m,电泵机组抽吸能力与油井供液能力匹配好,能够为油田节约能耗、成本并提高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15.
电加热工艺在孤岛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电加热采油工艺应用效果,研究了常规抽油井及各类电加热井筒温度分布曲线,通过对各类进筒温度分布曲线的综合分析得出:在电加热工艺选井方面,对高凝、高含蜡油井,应选择液量在40m^3/d以下且含水较低的井;而对于稠油井应选择供液能力了且含水较低的井,在选择加方式、加热功率及加热深度时,应根据油井工况综合分析,结合各类电加热方式的不同特点,依据井筒温度分布曲线,合理设计各类电加热井的工作参数。应用技  相似文献   

16.
新沟油田在持续的开发过程中,井液硫化氢腐蚀现象日趋加重。在此影响下,维护作业井次逐年上升。高频次的维护作业不仅增加了作业成本,也造成了油井采油时率下降和产量下降。针对腐蚀造成的油井作业,着重介绍了新沟油田生产工艺管柱优化、日常洗井清理井筒和优选防腐药剂3种综合治理方法。通过现场实践,油井维护作业大幅度下降,综合治理的效果明显。但由于注入水水质不断恶化,硫酸盐还原菌一直严重超标。目前的防腐治理还需要不断地研究改进,用以指导解决油田防硫化氢腐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开发的深入,马36井区油井生产管柱腐蚀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到油井的正常生产。为了治理该井区油井腐蚀,开展了对其腐蚀原因及腐蚀机理的研究。通过对腐蚀严重的马36-4-6井和马36-3-7井进行取垢样分析发现,油井的产出液具有高含水、高矿化度、含有有害离子、溶液呈弱酸性等特点,生产管柱长期浸泡在这种强电解质中势必被腐蚀。为此,提出了相应的防腐对策,如:添加缓蚀剂、使用防腐抽油杆和阴极保护器等。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都有效地缓解了油井生产管柱的腐蚀,其中,添加缓蚀剂和下防腐抽油杆技术防腐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稠油冷采中油稠进泵难和井筒举升过程中的降粘问题,井下掺液应用机械传动原理,实现原油和降粘剂在泵下均匀搅拌混合.通过调研、引进、现场试验,研究出了适合下5 1/2"套管的特稠油井实施冷采的空心螺杆泵井下掺液旋拌工艺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根据溶解气驱油藏的渗流特征,指出该类油藏在高生产气油比情况下,沿用单相油井或单相气井的试井分析方法,进行解释均导致较大的方法误差,必须考虑油气多相流特征,应用物质平衡原理建立多相渗流数学模型,通过定义拟函数将多相渗流方程变换为单相流体渗流方程相似形式,从而为多相流试井分析提供实用方法;分析讨论了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拟函数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困难,提出利用现场生产数据计算相对渗透率和拟函数处理的新方法,该方法所需相关参数少,计算稳定,通过软件实现与现场资料分析表明,应用现场生产数据计算相对渗透率和计算拟函数的新方法,其解释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0.
浅析广北油田结蜡机理及清防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北油田为水敏油田,生产油井结蜡严重。我们经过长期探索,从油藏特征、结蜡机理、结蜡影响因素及清防蜡实践入手,找到了适合广北油田的清防蜡工艺技术,对水敏、高含蜡型油藏有借鉴意义。实践表明,首选化学清防蜡与机械清蜡对地层完全无污染。焖井车温井对地层污染小,但其有效深度为300m左右,对日产液量在15~30t的油井,清蜡效果最好。热洗车热洗清蜡可用本油田油井的所采井液为洗井液,能有效解决地层配伍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