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卫东 《衡器》2013,(11):1-3
电商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产品经销渠道一般采用两种模式,直销模式和分销模式,当时代终于走到二十一世纪,突然爆发的电商渠道几乎冲击了所有的传统行业,电商销售时代已经势不可挡的走到了前台。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电商平台和两个线上互补商家组成的双边市场下的网络零售中跨店捆绑销售定价决策问题,考虑收益共享契约机制,分别构建非捆绑销售与跨店捆绑销售决策模型,并获取均衡解.结果 表明:跨店捆绑销售模式下的单件产品价格总是高于非捆绑销售时期的产品价格,但互补产品的捆绑价格低于非捆绑销售时期的单件产品价格之和;当收益共享系数处于一个理想的适中水平时,电商平台可以通过跨店捆绑销售策略提升自身与零售商家的利润水平,实现Pareto改进;当收益共享系数较低或较高时,电商平台采用捆绑销售策略无法提高利润水平,也无法实现Pareto改进.研究结论对指导电商平台合理运用捆绑销售策略和设计收益共享系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网络直销与传统分销混合双渠道中消费者具有时间偏好情形下的供应链竞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消费者时间敏感性的定价和需求竞争策略.在该策略中,消费者时间偏好信息由制造商和零售商分别预测,并用时间敏感系数表示交付时间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程度.根据不同的时间敏感系数的预测值,考虑时间敏感系数确定和不确定两种情况,应用Bertrand博弈方法建立消费者时间敏感系数相关下的供应链定价及相应的需求模型.分析两个渠道的定价策略与消费者时间敏感系数的关系,以及消费者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对双渠道供应链竞争策略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算例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消费者时间敏感系数的预测值对双渠道供应链收益的影响,以此说明该定价模型与需求竞争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制造商主导的双渠道供应链结构中,引入价格弹性系数、单位直销成本和佣金比例系数建立模型,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双渠道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与渠道选择问题.研究发现,零售商利润受网上直销成本和消费者渠道偏好的共同影响,当两者均较低时,网络直销结构下利润最高;当前者较高而后者较低时,网络分销结构下利润最高;当两者均较高时,网络代销...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消费者反馈共治对平台商家经营决策的影响,针对跨境电商平台商家信用监督问题,建立消费者反馈共治、平台商家自律经营、跨境电商平台共治监管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不同情境下各参与方在平台卖家信用监督治理问题的演化均衡策略,并借助数值仿真分析各主体在平台卖家信用监督治理过程中的决策行为。研究发现:跨境电商平台卖家“信用监管困境”治理受各成员不同策略行为的共同作用,各参与方策略对自身及彼此间的未来决策均有影响;消费者在进行反馈共治时,对平台商家评价的声誉(负面或正面声誉)增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平台商家的经营行为;商家经营行为深受机会主义的影响,平台中高力度的查处率可有效约束商家行为,同时采取共治监管、较高强度的惩罚力度及赔偿强度均有助于平台商家良好信用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再制造技术创新水平以增强其社会认可度,运用博弈论研究了原制造商专利保护对再制造商技术创新策略的影响。在推导包含产品技术创新水平的消费者需求函数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并求解了无技术创新(NTI)、无专利保护技术创新(TI)、专利保护技术创新(PTI)下的供应链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对供应链绩效及成员模式偏好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水平分别与再制造节约成本和消费者对再制品的估值程度正相关,专利保护下的技术创新水平低于无专利保护;经销商开展技术创新时原制造商收取的单位专利许可费显著提高,并与技术创新效率负相关;再制造商、绿色消费者以及社会福利的模式偏好为TINTIPTI,原制造商的模式偏好为PTINTITI,而供应链系统以及普通消费者的模式偏好则取决于消费者对再制品的估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渠道对企业定向广告投放策略的影响问题,采用Stackelberg动态博弈建立了混合渠道模式下企业投放定向广告对产品的均衡价格、企业利润影响的决策模型。首先分析了单一渠道下企业投放定向广告的均衡策略,然后对混合渠道下企业分散化策略进行了研究,最后系统分析了混合渠道集中化动态化策略。结果表明:一方面,当企业通过混合渠道向目标消费者投放定向广告时,制造商能够利用定向广告更有效地细分目标市场,准确识别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并形成局部垄断市场;另一方面,传统零售商的市场份额下降,零售商和制造商的渠道冲突进一步加剧。制造商制定合理有效的定向广告强度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渠道冲突。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产品质量差异对外来企业进入模式和供应链成员决策的影响,建立了上游企业进入模型。研究表明,进入带来的竞争迫使在位企业降低定价,削弱供应链"双重边际效应",增加消费者的价值剩余。在进入者选择直销(模式RD)、通过在位零售商(模式R)和非在位零售商(模式RR)销售其产品的三种模式中,模式R对零售商最有利,模式RR对制造商最有利;当质量差异较大时进入者选择模式RD;否则选择模式RR。当质量差异较大时,制造商提供的利润共享合约不仅可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还可以实现供应链协调,但进入者进入影响协调利润的分配比例,即影响在位者的谈判能力;当质量差异很小时,制造商不提供利润共享合约,即在位企业独立决策为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9.
针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系统,探究了三周期环境下基于参考价格效应的成员动态定价决策。作为渠道主导方的制造商生产成本具有规模不经济性,其可能采用均一化或差异化两种批发价格策略。结合双方的定价时期,给出并比较了4种决策模式下的均衡价格和利润,分析了参考价格因子和规模不经济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零售商利用参考价格效应的行为在不同模式下将对制造商的批发价决策产生不同影响,规模不经济系数对各种模式的均衡价格及成员利润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制造商利润的最优模式依赖的不是自身决策目标,而是零售商的决策目标;绝大部分情况下,零售商以其三期总利润为目标比逐期优化的收益更高;双方逐期决策和以各期利润最大化的模式反而能够产出最高的系统总利润。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消费者参照价格效应对供应链定价策略的影响,构建了一个由风险中性制造商和风险厌恶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模型。通过博弈论方法研究具有确定性参照价格和随机参照价格情况下的一致性定价策略,给出了集中模型和分散模型的均衡解。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相关参数对企业决策和渠道效率的影响,并设计了收益共享协调契约。最后,将模型拓展到差异化定价策略,并揭示了两种定价策略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