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光纤传输系统的色散补偿技术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给出色散的定义及色散补偿的基本原理,分别研究了光纤传输系统的几种色散补偿技术,包括已经发展成熟的色散补偿光纤、镜像相位阵列补偿技术,以及发展中的新型色散补偿技术如电色散补偿技术,最后给出了色散补偿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色散补偿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色散补偿的基本原理,然后阐述了国内外最新的色散补偿技术,包括技术成熟、而且已经大量投入商用的色散补偿光纤和技术不断趋于成熟的光纤布喇格光栅.此外还介绍了未来色散补偿的研究热点:光子晶体光纤色散补偿和电子色散补偿技术.最后针对色散补偿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工业各个部门的技术设备和电气设施都不断更新换代,各种大功率设备大量使用,使得低压供电系统无功补偿技术得到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无功补偿技术的定义、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然后提出低压供电系统中的无功补偿技术对于低压供电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无功补偿技术的方法以及对低压供电系统中无功补偿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万鹏 《电子世界》2013,(20):47-47
随着人们对配网建设的重视和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配电网的无功补偿技术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本文从降低网损和提高供电质量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无功补偿的作用及几种补偿方武,重点分析了配电无功补偿方法、配置技术和经济效益,对配电网无功补偿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永贤 《通讯世界》2016,(10):174-175
将无功补偿技术应用于配电工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电压损耗,提高供电质量,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无功补偿技术的原理,然后对无功补偿技术在配电网工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具体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原理.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现阶段国内外有关信道补偿的主要技术方法、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同时着重讨论了信道补偿技术在说话人识别上的应用。首先简述经验补偿和盲补偿两种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然后分别讨论在特征空间、模型空间和得分空间上信道补偿技术在说话人识别上的应用。最后讨论了信道补偿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色散补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曹文华 《半导体光电》2001,22(6):377-382
综述了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色散补偿技术,介绍了各种补偿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能特点,讨论了色散补偿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共源共栅两级运放中两种补偿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两种应用于两级CMOS运算放大器的密勒补偿技术的比较,用共源共栅密勒补偿技术设计出的CMOS运放与直接密勒补偿相比,具有更大的单位增益带宽、更大的摆率和更小的信号建立时间等优点,还可以在达到相同补偿效果的情况下极大地减小版图尺寸.通过电路级小信号等效电路的分析和仿真,对两种补偿技术进行比较,结果验证了共源共栅密勒补偿技术相对于直接密勒补偿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磁场测量误差补偿技术是地磁导航的关键技术之一。磁场测量误差补偿问题本质是磁力仪的标定与载体干扰磁场补偿的综合问题。对磁测误差补偿问题及其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磁测误差补偿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磁测误差补偿模型及补偿方法,指出了制约该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磁测误差补偿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健  刘海涛 《电子世界》2014,(19):50-50
近年来,我国电力技术发展迅速,集合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分析传统低压无功补偿技术的缺陷入手,探讨了电力自动化无功补偿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强度型光纤传感检测中的强度补偿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强度型光纤传感检测中实用的强度补偿技术,重点描述了双光路补偿和单光路补偿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和性能特点,并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及联系.  相似文献   

12.
杨齐民  钟丽云 《激光杂志》1996,17(3):137-140
光强调制型光纤传感器,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测量灵敏度,精度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光源输出功率的稳定性,传统的办法是采用引入参考光路,利用光电补偿方法,来减小光源波动造成的影响,我们提出采用光学双稳装置来稳定光源输出功率,并将它用於折射率调制型光纤传感器测量液体浓度的实验中,本文详细报导了该装置的原理,内容和测量结果,并指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稀土掺杂光纤荧光强度比的温度传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比于普通电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具有精度高、传感范围宽、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基于荧光强度、荧光寿命的稀土掺杂光纤温度传感器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测量精度存在不确定性。利用稀土离子两个能级的荧光强度的比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进行测温,可消除这种干扰(如泵浦源的噪声和波动),而且荧光强度比对应力的不敏感性,使得它可以在很多应力与温度交叉敏感的传感系统中作为温度补偿。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稀土掺杂光纤的荧光强度比测温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掺铒、掺钕、掺镱等石英光纤的荧光强度比温度测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压阻式硅基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压阻式传感器的温度补偿原理及补偿方法 ,详细阐述了硅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 30 2 8的补偿方法 ,给出了实验数据。该补偿方法使用元器件少 ,补偿简单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反射面倾斜时三光纤结构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三光纤补偿式位移传感器中反射面倾斜角对光强调制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利用Matlab软件对反射面在不同倾斜角度时的光强调制特性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光纤对结构中,随着反射角不断增大,起始距离与峰值距离将略变大,峰值点光强调制函数值明显变小,曲线前坡逐渐变缓,灵敏度明显下降。在三光纤结构中,随着反射角不断增大,起始距离与峰值距离明显变大,峰值点光强调制函数值不变,曲线逐渐变缓,灵敏度轻微下降。反射面的倾斜角度对反射式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RIM-FOS)不光强调制函数的影响较大,与光纤对结构相比,三光纤补偿式结构消除了峰值点光强调制函数减小的缺点,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光纤对结构中反射面倾斜角对灵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提出将气流式水平姿态传感器和角速度陀螺构成补偿回路传感器,通过气流式补偿回路传感器的原理分析和结构设计,陀螺信号消除了干扰加速度对水平姿态传感器信号的干扰,提高了运动载体水平姿态输出信号的精确度。此传感器不仅能进行静态倾角测量,而且能抑制动态情况下加速度对水平姿态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干扰,使动态水平姿态输出信号也能达到很高的精度,同时还可输出角速度信号。利用单片机对传感器零位电压、灵敏度随温度变化及非线性度进行补偿,能显著提高传感器的线性度,展宽工作温度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小型面阵航空相机系统.该系统采用大面阵CMOS图像传感器作为成像器件,通过反射镜扫描进行像移补偿的方法,实现无人机飞行状态时清晰地数字成像.实验室前向像移补偿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前向像移进行了较好的补偿,达到指标要求,成像清晰.  相似文献   

18.
高全芹 《压电与声光》2012,34(4):557-560
从压电式传感器物理原理出发,导出了压电式传感器动态特性的物理数学方程;提出了压电式传感器动态特性补偿原理,并给出了具体的数字化动态补偿实现方法。通过扫频原理获得了一种新型钵状差动式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精确模型,运用该文数字化动态补偿方法,完成了该型传感器补偿器。对比补偿前后的产感器扫频曲线,表明该文方法可以达到很好的动态特性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19.
配网电缆接头冷缩管的界面压力是电缆接头绝缘强度和密闭性能的重要保障。目前研究中很少分析在界面压力测量中因薄膜传感器本身形变造成的误差。因此,该文首先优化压电薄膜传感器结构,减小压电材料形变产生的影响,然后根据实际形变量对弯曲力进行补偿,分别给出了结构优化与受力补偿的量化公式,并试制电缆接头界面压力测量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在有补偿情况下测量的界面压强值与无补偿测量值相差11.5%,且误差随曲率半径的减小而增大,验证了压电薄膜传感器形变弯曲力补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王俊杰  秦会斌 《现代电子技术》2014,(22):105-107,110
克服传统的通过硬件电路来对压力传感器进行温度误差补偿的缺点,介绍利用单片机进行压力传感器温度补偿的基本方法,论述如何利用软件进行温度误差补偿的方法,详细描述高精度温度补偿的软件算法原理,为实现通过软件进行温度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实验测试证明了采用高精度温度补偿算法的传感器输出精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