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针对甲醇汽油的气阻问题,测定了基础汽油的饱和蒸汽压,利用重化汽油饱和蒸汽压较低的优势,将重化汽油与其它汽油复配,考察了复配基础汽油对甲醇汽油气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C4参与汽油调合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C4调合汽油提高了汽油的蒸汽压、改善点火性能、降低密度等质量指标,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调入低成本C4组分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分析了C4调合汽油存在C4汽化析出的安全风险,提出了C4调合汽油生产过程安全和质量技术控制解决方案,介绍了控制C4调合比例上限原则,确保汽油雷德蒸汽压质量合格及调合安全;控制C4调合压力大于调合温度下C4最大饱和蒸汽压的确定原则及实施方案,防止调合时C4析出;调合线末端加静态混合器确保调合均匀性;增加专用汽油饱和蒸汽压分析仪、增加专用的调合压力检测点与C4调合系统切断联锁等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方案。为C4调合汽油生产提供了参考,在实际工作中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试了不同比例甲醇汽油轻馏分(恩氏蒸馏10%馏分)雷德饱和蒸汽压,并通过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轻组分单体烃组分组成。结果表明:甲醇汽油轻馏分具有较高的饱和蒸汽压,不同甲醇汽油轻组分饱和蒸汽压非常接近;对轻组分中单体烃类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确定了占80wt%以上的17种主要组分:轻组分中甲醇相对含量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M15甲醇汽油在不同温度点的挥发组分的分子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M15甲醇汽油与原料汽油饱和蒸汽压差值迅速增大,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差值在1~60 kPa之间;挥发组分主要由甲醇等30余种主要组分组成,占总挥发组分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5.
乙醇体积分数对乙醇汽油蒸发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对乙醇汽油馏程及饱和蒸汽压的影响,对乙醇汽油的蒸发性进行了研究.乙醇体积分数低于15%的乙醇汽油,其馏出温度普遍降低、饱和蒸汽压升高,表明乙醇汽油具有良好的蒸发性,使发动机的启动性、加速性和稳定性等均优于普通汽油.但乙醇汽油良好的蒸发性也会导致汽油蒸发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加了供油系统产生气阻的可能性.10%乙醇汽油的蒸发性适中,对汽油蒸发排放及气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催化裂化装置液化气C_5含量指标≥3%,稳定汽油饱和蒸汽压指标随季节变化,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催化裂化装置稳定系统进行工艺分析,分析影响稳定塔操作的主要因素,讨论稳定汽油饱和蒸汽压与液化气C_5含量之间的关系,总结操作规律,实现操作优化及产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石脑油储罐储油过程中存在可燃气体混合物,有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利用蒸气压测定仪和爆炸极限测试仪分别考察了不同温度石脑油储罐中轻、重、混3种组分的饱和蒸汽压和常温常压下石脑油蒸汽爆炸极限以及极限氧含量。结果表明,3种试样的饱和蒸汽压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特别是试样3,在测试温度为35℃和40℃时,饱和蒸气压值分别为91.3kPa和105.7kPa,超过"储罐安全运行指导意见"要求的88kPa。且3种试样挥发分爆炸极限范围内的LOC值分别为8.2%、7.7%和9.4%。为严格控制罐内氧含量、采用储罐氮封技术、防止爆炸事故发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一定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态法,利用汽相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了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在248.15~338.35 K(±0.01 K)的饱和蒸汽压(对于压力在0~150 kPa,150~400 kPa以及大于400 kPa,测量精度分别为±0.05 kPa,±0.4 kPa以及±2.1 kPa),并用Antoine方程lnP=A-B/(T C)进行关联,确定了蒸汽压方程的三个参数A=13.1066,B=1656.22,C=-52.6210.全氟甲基乙烯基醚饱和蒸汽压测量值与上述Antoine方程关联值吻合很好,偏差均在1%以内.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国家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要求,降低催化裂化轻汽油中烯烃含量,以强酸型阳离子树脂为催化剂,采用烯烃叠合工艺生产异构化烯烃,异构化烯烃的加氢产物作为汽油组分,生产出高辛烷值的叠合汽油。运行分析结果表明,叠合反应放热剧烈,控制反应温度是关键点,进而提高叠合的选择性;催化剂具有高的活性和稳定性;经叠合反应后,轻汽油的密度增加,饱和蒸汽压降低118 kPa,轻汽油的RON辛烷值提高约1.09个单位,终馏点可控制在195℃以内,生产出合格的叠合油满足车用汽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化学世界》2021,62(5):316-320
根据静态法测量液体饱和蒸汽压的实验原理,设计、建立了饱和蒸汽压测定的实验系统。实验测定的六氟化铀饱和蒸汽压数据相对误差1%。利用饱和蒸汽压测定实验系统,在温度为60~95℃范围内,分别测定了不同浓度的UF_6-MoF_6二元体系的饱和蒸汽压,计算了其相对挥发度。在实验条件下,UF_6-MoF_6二元体系相对挥发度的变化范围为1.377~3.444;在测定的温度和浓度范围内,随温度增加,相对挥发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测定胶体四氧化二氮的饱和蒸气压,找出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规律,采用静态法测试原理,自行设计建立了四氧化二氮胶体饱和蒸气压的测试装置,测得了常压下液体和胶体四氧化二氮的饱和蒸气压数据,结果表明,四氧化二氮体系成胶后比成胶前的饱和蒸气压略有降低,且温度越高其差值越大.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胶凝剂对四氧化二氮体系饱和蒸气压的影响作用,从而推导出了四氧化二氮胶体饱和蒸气压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误差小于5%,可依据该公式对四氧化二氮胶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饱和蒸气压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2.
王迪  张久顺 《化工进展》2015,34(7):1846-1852
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汽车尾气排放与汽油的蒸气压和馏程分布密切相关。同时, 蒸气压和馏程分布还影响汽车的启动性能、加速性能以及气缸积炭等。文章简述了为满足环保要求和保证汽车驾驶性能, 汽油蒸气压和馏程分布应该达到的要求;介绍了几种能够改变汽油蒸气压和馏程分布的汽油改质方法, 以及目前组成商品汽油的各种调和组分, 比较了各种调和组分在蒸气压和馏程分布方面的性质特点, 及其对成品汽油蒸气压和馏程分布的影响。分析表明, 通过改变催化裂化汽油(FCC)过程工艺条件, 可改善FCC汽油蒸气压和馏程分布, 这是目前改善调和汽油蒸气压和馏程分布最为经济可行的方法;各调和组分中, 烷基化油在改善汽油蒸气压和馏程分布方面是最理想的调和组分。  相似文献   

13.
基础汽油对甲醇汽油气阻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甲醇汽油气阻问题,采用降低基础汽油的饱和蒸气压的方法,利用重化汽油饱和蒸气压较低的优势,将重化汽油与其它汽油复配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系列乙醇酸酯,考察其对不同甲醇汽油无水体系的相稳定性以及蒸发性的影响规律,并对不同碳链乙醇酸酯的影响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对于不同比例的甲醇汽油体系,乙醇酸酯类助剂均具有良好的相稳定作用;随着乙醇酸酯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其相稳定温度降低,相稳定效果增强,助溶效果增加。乙醇酸酯的加量增大,其体系的饱和蒸气压先减小后略有增大。其中乙醇酸甲酯的量增加,甲醇汽油M15体系饱和蒸气压呈现减小的趋势。随着乙醇酸酯中碳链的增长,甲醇汽油体系饱和蒸气压的降低效果增强;碳链继续增长,乙醇酸庚酯、乙醇酸辛酯、乙醇酸癸酯呈现出特殊性,对体系饱和蒸气压的降低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15.
李娜  郭莘  陶志平 《当代化工》2014,(8):1616-1619
介绍了我国汽油主要指标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影响发动机排放的主要汽油品质的研究进展,包括汽油辛烷值、烯烃含量、芳烃含量以及蒸气压。主要从汽油主要组成及性质对发动机排放性能、动力性能及燃油经济性方面进行总结,最后展望了未来汽油品质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邱燕 《广州化工》2012,(3):119-121,137
为生产满足粤IV标准的汽油,在汽油在线调和系统进行建模,发现实测的雷德蒸汽压和硫含量与理论值偏差较大。从调合组分性质和计算公式的选择入手分析引起偏差的主要因素,找出控制蒸汽压和硫含量的手段。目前这两项指标得到较好控制,大大提高粤IV汽油一次调合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煤液化油窄馏分准确的物性参数——蒸气压,比较分析了物质蒸气压的测量、关联及估算方法。详细分析了几种测定方法的理论依据、设备要求及使用范围。根据煤液化油窄馏分的组分特性,提出了适用于其馏分饱和蒸气压测量关联及估算的方法。研究发现:窄馏分蒸气压的测量宜选择拟静态法,也可以参照石油馏分蒸气压的测量选用雷德法和参比法。其蒸气压与温度的关联应使用三参数Antoine方程;修正的MB关联式和Riedel方程适用于煤液化油窄馏分蒸气压估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气化剂中水蒸气供给量的计算,分析了大气压、炉底鼓风压力、饱和温度和原始湿空气温度等对气化剂中水蒸气供给量的影响:指出气化剂中水蒸气供给量随大气压和原始湿空气温度的增大而降低,随饱和温度的提高而增大,炉底鼓风压力、原始湿空气湿度及外界供应饱和水蒸气温度等,虽然对气化剂中水蒸气供给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就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而言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9.
王鹏  郭天民 《化工学报》1991,42(4):407-415
针对含重质烃的多元混合物提出了PR模型参数新的关联方法.对多于7个碳的重烃,其状态方程参数a和b改为通过可由实测数据确定的T_B、(?)和T计算,避免了由不同经验关联式计算的临界参数T_c、P_c和(?)值不一致的缺点.作者将经上述改进的PR模型应用于凝析气相态行为的模拟计算(露点压力、恒质量膨胀和恒容衰竭等过程)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化学物质的饱和蒸气压是化工、制药、冶炼等行业的基础理化参数之一.实验测量纯物质的饱和蒸气压是高校物化实验教学中的一个经典实验.大多数高校采用静态实验法.基于动态法和静态法两种方法的比较少见报道.通过比较动态法和静态法测量纯水的温度-压力实验数据,通过软件作图我们得到了两种方法水的摩尔汽化热值和沸点值.动态法简单而又不失测量精度,加深了化工和制药等工科专业大学生对基础物化实验认识和理解,值得在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推广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