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异质样本差异、行人遮挡及背景干扰等造成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person re-identification,ReID)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通道与特征学习的双重增强网络(dual enhanced network,DEN)。首先从通道级出发,通过随机交换可见光通道来挖掘可见光与红外通道间的关系,增强模型对多模态样本变化的鲁棒性。其次从特征级出发,在模态共享网络前引入基于归一化的注意力模块(normalization-based attention module,NAM),通过惩罚贡献因子较小的权重来避免噪声对模态不变信息学习造成一定干扰。同时采用特征分离模块(feature separation module,FSM)来分离出身份相关特征与身份无关特征,有效提升了模型对异质样本的识别能力。最后联合难样本三元组和加权正则化损失对网络进行监督训练,从而约束行人特征学习。在RegDB数据集上,DEN的Rank1准确率和mAP分别达到了94.86%和90.10%的高水准。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粒度特征融合网络的行人重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澄  陈莹 《电子学报》2021,49(8):1541-1550
行人重识别旨在跨监控设备下检索出特定的行人目标.为捕捉行人图像的多粒度特征进而提高识别精度,基于OSNet基准网络提出一种多粒度特征融合网络(Multi-granularity Feature Fusion Network for Person Re-Identi-fication,MFN)进行端对端的学习.MFN由全局分支、特征擦除分支和局部分支组成,其中特征擦除分支由双通道注意力擦除模型构成,此模型包含通道注意力擦除模块(Channel Attention-based Dropout Moudle,CDM)和空间注意力擦除模块(Spatial Attention-based Dropout Moudle,SDM).CDM对通道的注意力强度排序并擦除低注意力通道,SDM在空间维度上以一定概率擦除最具有判别力的特征,两者通过并联方式相互作用,提高模型的识别能力.全局分支采用特征金字塔结构提取多尺度特征,局部分支将特征均匀切块后级联成一个单一特征,提取关键局部信息.大量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在Market1501、DukeMTMC-reID和CUHK03-Labeled(Detected)数据集上,mAP/Rank-1分别达到了90.1%/95.8%、81.8%/91.4%和80.7%/82.3%(78.7%/81.6%),大幅优于其他现有方法.  相似文献   

3.
行人重识别的目的是在跨区域、跨场景的情况下,检索出特定目标行人.由于行人外观可能相似,以及存在姿态变化和遮挡的问题,因此要求行人重识别模型能够捕捉到足够的细节信息.基于此,提出了图像特征融合的行人重识别算法,融合图像的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进行目标行人的检索.该算法构建了特征融合的图像通道,由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的视觉信息...  相似文献   

4.
为了让网络捕捉到更有效的内容来进行行人的判别,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阶梯型特征空间分割与局部分支注意力网络(SLANet)机制的多分支网络来关注局部图像的显著信息。首先,在网络中引入阶梯型分支注意力模块,该模块以阶梯型对特征图进行水平分块,并且使用了分支注意力给每个分支分配不同的权重。其次,在网络中引入多尺度自适应注意力模块,该模块对局部特征进行处理,自适应调整感受野尺寸来适应不同尺度图像,同时融合了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筛选出图像重要特征。在网络的设计上,使用多粒度网络将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进行结合。最后,该方法在3个被广泛使用的行人重识别数据集Market-1501,DukeMTMC-reID和CUHK03上进行验证。其中在Market-1501数据集上的mAP和Rank-1分别达到了88.1%和95.6%。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网络模型能够提高行人重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林真  郑茜颖 《半导体光电》2023,44(5):756-760
针对处理超高分辨率图像时面临的内存成本和风格迁移过程中过度风格化,提出了一种结合可逆网络的超高分辨率图像的风格迁移方法。该算法采用可逆的Glow模块作为基本单元构建可逆神经网络模块,并将图像分为小块处理;在风格迁移模块中使用具有通道注意力机制的残差模块和缩略图实例化归一化模块(TIN),以保证各模块风格一致;提出基于全局-局部的损失计算方式,能够有效地处理局部的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当前通用的各种神经风格迁移网络,所提算法不仅能够避免图像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信息丢失问题,而且能以更低的内存成本实现更优的风格迁移。  相似文献   

6.
崔鹏  马超 《光电子.激光》2021,32(6):645-652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行人重识别方法更多利用图像中 一阶信息,忽略了特征中二阶信息 ,不能挖掘特征图之间的相关性和细粒度信息。提出一种基于二阶混合注意力的行人重 识别算法(second-order mixed attention module,SMAN)。二阶混合注意力模块(second-order mixed attention module,SOMA)由二阶通道注意力(second-order channel attention,SOCA)和二阶空间注意力模 块(second-order information,SOSA)组成,该方法将全局协方差池函数嵌入到SOCA和SOSA模块中,学习特征中二阶信息 。SOCA模块学习特征图之间相关性,SOSA模块则重新为特征图分配权重,关注特征图空间域 的细粒度信息。SMAN算法在Market-1501和 DukeMTMC-ReID数据集上的首位准确率分别 为 94.3%和87.1%,mAP分别达到85.7%和74.5%,同时使用类激活图验证SOMA模块的影响 ,实验表 明SMAN算法充分利用特征图的通道域和空间域中二阶信息。算法的性能优于现有的一些基于 注意力机制行人重识别方法,甚至接近某些优秀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无人机航拍图像下行人属性识别任务特征提取效率低问题,提出一种联合全局与局部外观特征学习的行人属性识别算法。首先为了提升算法的局部区域定位能力,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注意力的属性定位模块,模块通过矩阵乘法来建模不同通道间的空间依赖关系,并利用全局平均池化产生的特征进一步增强提取到的局部区域信息,实现了更好的局部特征表达能力;其次,为了防止生成的局部区域信息出现冗余,设计一种注意力多样性损失,通过最小化特征通道的相似性来约束各个局部区域互不重叠;最后,在两个公开的行人属性识别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上述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属性识别准确率并且参数量仅轻微增加。  相似文献   

8.
针对复杂环境下行人细节特征不明显、姿态多变等情况造成的行人重识别(person-reidentification,ReID)算法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粒度特征提取与特征融合的ReID网络。首先,在主干网络输入和输出端采用两种粒度的划分方式获取图像的局部特征。其次,引入空间变换网络(spatial transformation network,STN)对输入全局图像进行空间对齐,对局部图像进行特征增强。最后,采用局部特征融合的方式来挖掘特征之间的关联信息,提升模型对相似样本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多个数据集上均取得了良好的识别效果。在Market-1501数据集上的平均查准率(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和首次查准率(Rank-1)分别为84.87%和94.45%,通过和目前主流的ReID算法相比,本文所提方法具有更优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实场景中行人图像被遮挡以及行人姿态或视角变化造成的未对齐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样化局部注意力网络(DLAN)的行人重识别(Re-ID)方法.首先,在骨干网络后分别设计了全局网络和多分支局部注意力网络,一方面学习全局的人体空间结构特征,另一方面自适应地获取人体不同部位的显著性局部特征;然后,构造了一致性激活惩罚函...  相似文献   

10.
由于行人在真实场景下易受到背景、遮挡、姿态等问题的影响,为获取行人图像中更具辨别能力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局部关联特征的行人重识别方法。首先,在网络框架中嵌入注意力模块以关注图像中表达能力强的特征;然后,利用图像中相邻区域的关联得到局部关联特征,并结合全局特征。本文方法在Market1501和DukeMTMC-ReID数据集上进行实验,Rank-1指标分别达到了95.3%和90.1%。结果证明,本文方法能充分获取判别力强的特征信息,使模型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如何协调行人检测精度和检测速度的问题,采用基于IKSVM的多特征行人检测方法。将梯度直方图特征(HOG)、局部二值模式特征(LBP)和Gabor特征融合成含轮廓、纹理、灰度信息的新特征向量集,引入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特征降维,运用加性交叉核支持向量机(IKSVM)训练行人样本形成行人分类器,实现视频序列中的行人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行人检测算法优化了系统结构,在提高检测精度的同时,保证了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行人航迹推算(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PDR)方法无法满足多运动状态下的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运动识别辅助室内定位的方法。构建出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组合的神经网络模型,用于识别人体的运动状态并完成分类。根据运动分类的结果应用到行人航迹推算中,分析和筛选运动参数特征作为算法的阈值约束条件来提高定位精度。在算法中运动步数由合加速度计数据波形检测得到,步长由运动状态的特征自适应调整步长模型。通过实验验证,CNN-GRU模型在自建数据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9.6%。将识别结果应用到PDR中,在112 m 4种动作的矩形路线中定位误差为1.8 m,误差远低于传统PDR定位的19.9 m。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行人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极具挑战性的研究热点,它在智能交通、机器人开发和视频监控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从行人检测所采用的特征着手,对现有的行人检测方法进行了分类和评述,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常用的行人检测数据库的特点,最后分析了行人检测研究中存在的难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In 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long‐term evolution is known as the fourth‐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 with a leading radio performance metric as a throughput and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that affect the radio links. In this paper, we analytically describe the different long‐term evolution propagation model and measure and compare the throughput and SNR on different Doppler frequencies. To validate the performance of channel, we implement network on 3 standard models, viz, as pedestrian (EPA), vehicular (EVA), and typical urban (ETU) at different Doppler frequency (5, 70, 300, and 750 Hz), and different value of SNR (10, 13, 16, and 19 dB) on downlink channel and measured the channel throughput rate. We conclude that a performance of the channel for high SNR values severely affected by the high value of the Doppler frequency while for the channels at low SNR values is a negligible effect with high Doppler frequency.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板差分的红外行人跟踪算法。算法以红外序列图像中前一帧目标模板与当前帧差分后得到的正负值区域为基础,计算出正值区域质心到负值区域质心的向量,并将模板沿向量方向以单个像素移动,实现了基于红外序列图像的行人跟踪。文章在跟踪算法原有基础上整合了跟踪窗口自适应大小、行人交汇的检测和区分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红外行人跟踪过程中,两个身高和形体相近的行人交汇后难以分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实际项目,研究一种基于多源触发的行人过街控制系统,解决目前很多路段行人过街路口行人等待时间过长和对机动车干扰较大等问题。系统通过机动车检测器、行人过街按钮、热成像行人等待检测器等多种检测器,采集不同交通流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决策,在兼顾绿波情况下,有效减少行人过街等待时间,缓解由于行人过街造成的交通拥堵,同时,减少机动车无效等待时间,缓解驾驶员的焦虑情绪,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车载红外图像的特点,采用基于区域估计的帧差法实现车载红外图像中的行人检测,再通过行人的几何特征和运动速率特征进行行人的识别,最后运用轮廓矩匹配算法进行行人的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具有较好的行人检测及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每年失踪儿童约有20万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寻找走失儿童是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首先,文章将行人检测和行人重识别相结合,建立了端到端的行人搜索框架,并使用OIM监督学习。然后,在Person Search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后,分别用儿童和成年人的图片作为输入进行测试。最后,根据评价指标证明文章的搜索框架有70%以上的成功率,且儿童比成年人更加难以搜寻。  相似文献   

19.
行人检测是城市交通环境下的智能车辆导航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对推动智能车辆的发展及保障城市交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局部特征的车载红外行人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国华  刘琼  庄家俊 《电子学报》2015,43(7):1444-1448
车载红外行人检测在准确率和实时性方面存在多方挑战.文中基于行人头部、躯干成像与背景之间存在灰度分布差异,构建行人头部模型和躯干模型作为前端分类器,后端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分类;结合多帧校验和最近邻匹配跟踪行人.实验结果表明,检测时间基本持平,提高了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