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VC/CPVC复合材料的力学和耐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PVC/CPVC共混体系的力学和耐热性能,考察了CPVC、冲击改性剂、填料MCA对共混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PVC/CPVC共混体系中,随着CPVC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刚性和耐热性提高,韧性下降;②冲击改性剂CPE和MBS的加入将导致共混材料的韧性提高,耐热性下降;③与加入CPE相比,加入MBS对体系维卡软化温度的降低影响较小;④填料MCA对共混材料的韧性影响不明显,同时可以提高共混体系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共混物。研究了不同配方共混物薄膜经紫外光老化前后的羰基、共轭双键含量变化,并对共混物经紫外光老化前后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同时使用MBS和EVA作为抗冲改性剂可以有效提高PVC的抗紫外光老化性能;与单独加入5.0 phr MBS相比,加入3.0 phr MBS和2.0 phr EVA的共混物经紫外光老化前后的羰基指数变化值降低,变黄因数降低;加入4.0 phr MBS和1.0 phr EVA时,共混物经紫外光老化后的屈服应力降低率最小;PVC/MBS和PVC/MBS/EVA共混物薄膜的拉伸冲击性能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3.
MBS分散形态及其对PVC的增韧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PVC与不同型号的MBS进行共混,观察MBS在共混体系中的分散形态,结合冲击试验、拉伸试验和动态力学分析(DMA)等测试方法,研究PVC/MBS共混体系的性能与MBS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比较了两种MBS对PVC的增韧效果及其对共混体系拉伸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PVC/MBS/埃洛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埃洛石纳米管(HNTs)三元复合材料,研究了HNTs对PVC/MBS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HNTs与MBS可协同增韧PVC,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性得到改善,当HNTs的填充量为3 phr时,PVC/MBS(100/3)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了57.7%、12.1%、7.6%和45.9%;其冲击断面呈现韧性断裂特征;TEM观察结果发现,HNTs在PVC/MBS共混体系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状态;热失重分析显示,HNTs对PVC/MBS共混体系热稳定性的提高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级交联粒子为耐热改性剂,系统研究了聚氯乙烯(PVC)树脂/粒子耐热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树脂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维卡耐热性能及流变行为,探讨了刚性粒子和橡胶粒子在PVC树脂增韧和耐热改性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离子型耐热改性剂可以显著提高PVC树脂的维卡软化温度,加入MBS树脂可提高共混物冲击强度。研究发现,PVC中加入8份MBS和15份耐热改性剂,可制得耐热、抗冲兼备的PVC共混新材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粒径(分别为270nm和80nm)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核壳改性剂,与聚氯乙烯(PVC)进行熔融共混,得到了PVC/MBS共混物。对PVC/MBS共混物力学、光学等方面的性能及其形变机理分别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PVC/MBS共混物的脆-韧转变温度(BDT)和拉伸性能均随着MBS粉料粒径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光学测试则表明MBS粒子对改善PVC基体的光学性能的效果却随MBS粉料粒径的增加而降低;透射电镜(TEM)的分析表明大粒径的MBS粉料能促使橡胶粒子产生空洞化,而由小粒径的MBS粉料制备的PVC/MBS共混物没有观察到橡胶粒子空洞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冲击实验、拉伸实验、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PVC/SBS/MBS三元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形态结构以及光学透明性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BS能有效改善PVC/SBS共混体系的界面相容性。当SBS和MBS的总量不变时,随着MBS相对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逐渐增加,透光率在m(MBS)/m(SBS)=28/80时达到最大值,光学透明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李正民黄伟  于元章 《塑料工业》2007,35(B06):100-102,105
为了考察MBS微观结构与其合成工艺、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丁苯胶乳、MBS接枝胶乳、MBS粉末颗粒、PVC/MBS共混物的微观形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对PVC/MBS共混物经过拉伸后内部微观结构和冲击后的断面进行分析研究,初步探讨了MBS的抗冲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提高MBS粉末特性的包裹剂,研究了抗聚结新型MBS的制备工艺以及包裹剂化学结构对MBS粉末特性及PVC/MBS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包裹剂后,MBS粉末流动性及其堆积密度均有较大提高,而且显著提高PVC/MBS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和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10.
MBS壳的组成对PVC/MBS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改变原料及其配比合成了壳组成不同的MBS树脂。将MBS树脂与PVC进行熔融共混,研究了PVC/MBS体系的流变行为、冲击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BS壳中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含量越多,体系的加工性能越好、冲击强度越高、储能模量越低。  相似文献   

11.
In the article,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polyvinyl chloride/organophilic Fe-montmorillonite (ABS/PVC/Fe-OMT)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melt intercalation method. In order to determine if the presence of iron ion in the structure of organophilic montmorillonite (OMT) lattice can affect thermal, flame retardance and smoke suppressant properties in the ABS/PVC blends. ABS/PVC/organophilic natural montmorillonite (Na-OMT)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as the comparable sample. Fe-MMT and Na-MMT were treated by cetyl 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 The information on morphologies and structures of ABS/PVC/OMT nanocomposites was obtain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nano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flame retardant properties were obtained via limiting oxygen index (LOI), UL-94 vertical burning test and smoke density. The nanocomposites, based on Fe-OMT, exhibited better flame retardance, better smoke suppressant properties, and lower degradation degree than those of pure ABS/PVC blends and the ABS/PVC/Na-OMT nanocomposites.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回收资源的合理化应用,对回收PC/ABS机壳材料进行了增韧及阻燃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回收PC/ABS机壳材料的加工温度越高,性能越差。在回收PC/ABS机壳材料中添加增韧剂能明显提高回收料的韧性,且添加具有增容作用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比高胶粉增韧效果更明显,添加5%的MBS后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添加阻燃剂能有效提高回收料的阻燃性能,同时添加十溴二苯乙烷的阻燃效果优于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当添加质量分数5%十溴二苯乙烷时,回收PC/ABS材料的性能最佳,缺口冲击强度为10.9 k J/m~2,同时也可以达到1.6 mm的UL94 V–0级别。  相似文献   

13.
HDP—PVC/ABS合金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DP-PVC)/ABS二元体系力学性能以及添加第三组分对合金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DP-PVC/ABS配比为100/25时,共混物的综合性能好,体系能形成较完善的海岛结构;HDP-PVC/ABS/MBS体系中,MBS能改善多元体系的界面性能,提高合金材料的综合性能;HDP-PVC/ABS/CPE体系中,CPE能使形成网状结构和海岛结构共存的合金体系,提高合金材料  相似文献   

14.
PVC/ABS共混材料老化及其防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士财  李宝霞 《塑料》2004,33(4):54-57
分析了PVC/ABS共混材料的老化及其防老化机理,并通过在PVC/ABS基础配方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等办法,研究不同品种的紫外线吸收剂和抗氧剂对提高PVC/ABS共混材料防老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吸收剂UV 327和抗氧剂1076能有效提高PVC/ABS共混材料的防老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无卤阻燃PC/ABS合金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增容剂和增韧剂对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C/ABS合金体系中加入14份阻燃剂RDP,并配以适量的增容剂、增韧剂及其它助剂,可制得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优良的无卤阻燃PC/ABS合金,可满足轨道交通列车用内装饰材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超重力技术制备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超重力技术制备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并对其进行湿法表面改性.应用TEM、XRD、BET、吸油值、沉降速度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纳米氢氧化镁粉体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将改性前后的纳米氢氧化镁应用到软质PVC体系中。实验结果表明:超重力技术制备的纳米氢氧化镁的粒径为70nm,为六方形片状;经不同改性荆改性的粉体中.以硬脂酸锌改性粉体的应用效果较好;未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的比表面为21.5760m^2/g,而改性粉体的比表面为22.0641m^2/g,有一定程度的增大;改性氢氧化镁的沉降速度减慢,吸油值下降.添加量为40份时PVC体系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种增容剂增容PC/ABS合金性能的测试对比,选用了1种效果最佳的增容剂制备PC/ABS合金.用十溴联苯醚和三氧化二锑作为阻燃体系,对阻燃PC/ABS合金的力学性能、热性能、阻燃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当PC:ABS:增容剂:阻燃体系为70:30:8:15时,阻燃PC/ABS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阻燃性能达到UL 94V-0级.该合金已用于生产防火电器开关、插座面板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8.
无卤阻燃PC/ABS合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阻燃性能、力学性能测试及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研究相容剂、增韧剂、磷酸酯阻燃剂对PC/ABS合金阻燃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容剂A使ABS在PC中的颗粒尺寸减少,对PC/ABS体系相容性最好,但对合金的冲击性能提高有限.丙烯酸酯类增韧剂B的加入显著提高了PC/ABS合金的韧性.磷酸酯类阻燃剂虽然对PC/ABS合金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但极大降低了合金的冲击性能,不同的加工工艺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赵伟  王丽 《塑料助剂》2010,(4):44-47
研究了聚氯乙烯/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PVC/ABS)塑料合金的耐候性、ABS与PVC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VC的加入可有效提高ABS的耐候性,PVC/ABS合金体系在ABS与PVC不同比例时均有良好的相容性;在一定区域内合金体系力学性能会出现极大值,极值随ABS和PVC类型不同,出现位置亦不同;PVC的加入可明显提高ABS的极限氧指数(LOI),但要达到UL94V-0级阻燃性必须添加阻燃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