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稀土双掺杂锰氧化物La0.5Dy0.2Sr0.3MnO3的磁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0.5Dy0.2sr0.3MnO3样品,通过M-T曲线、M-H曲线、ESR曲线研究了样品的磁性质.结果表明:在rc处样品经历了顺磁到铁磁的转变;当r相似文献   

2.
La0.7-xSmxSr0.3MnO3中的晶格效应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研究了La0.7-xSmxSr0.3MnO3(x=0.00,0.10,0.20,0.30)体系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M-T曲线,ESR曲线,ρ-T曲线和MR-T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m掺入量的增加,体系从长程铁磁有序向自旋团簇玻璃态、反铁磁态转变,样品的居里温度下降,金属-绝缘体相变温度逐渐降低,对应的峰值电阻渐渐增大,磁电阻迅速增加,样品物理量发生的变化可以用晶格效应来解释。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La0.67-xYbxSr0.33MnO3(x=0.40,0.50,0.60)体系的M-T曲线、M-H曲线、ρ-T曲线和MR-T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Yb掺杂的增加,体系从长程铁磁有序向自旋团簇玻璃态和反铁磁状态转变;高掺杂时的输运行为在其磁背景下发生异常,Yb掺杂引起的磁结构的变化将导致CMR效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1-xNaxMnO3(x=0.05,0.15,0.33)多晶样品。通过测量XRD(X射线衍射)谱、R-T(电阻-温度)曲线、M-T(磁化强度-温度)曲线和ESR(电子自旋共振)曲线,研究了La位Na+离子替代对体系的电性和磁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体系伴随绝缘体-金属相变出现顺磁-铁磁相变,随着La位Na+离子替代量的增加,样品的电阻值先减小后增大,磁化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La位Na+离子替代量的增加,居里温度单调升高;居里温度附近温区,顺磁相中存在着铁磁团簇,铁磁相中也存在顺磁成分,即出现了磁相分离;少量的Na+离子替代(x=0.05)样品,反铁磁与铁磁相共存,低温下表现为自旋倾斜玻璃态特征,较高Na+离子替代样品的自旋倾斜玻璃态遭到破坏。体系磁电性质的变化来源于Na+离子替代引起的晶体晶格结构的变化、容忍因子t的变化和Mn3+/Mn4+离子比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样品La0.3Ca0.7Mn0.96W0.04O3. 通过测量样品的M-T曲线、 M-H曲线和ESR曲线, 研究了La0.3Ca0.7Mn0.96W0.04O3的磁性质. 结果表明: 在265 K时形成电荷有序相(CO相). 当T>265 K时, 表现为顺磁;当T<225 K时, 表现为长程反铁磁(在AFM本底中存在少量FM成分), 形成少量FM相与AFM/CO相共存;从265~225 K, 随温度降低在电荷有序态下从顺磁向反铁磁转变. 测量了La0.3Ca0.7Mn0.96W0.04O3样品的ESR谱线宽, 样品的顺磁共振线宽ΔHPP的值随着温度的降低是增加的, 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样品的铁磁关联增强.  相似文献   

6.
《稀土》2017,(2)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Nd_(1.2-x)Tb_xSr_(1.8)Mn_2O_7(x=0,0.10,0.15)系列多晶样品,通过样品的XRD谱线,磁化强度随温度、外加磁场的变化曲线(M-T、M-H)等研究样品的晶体结构和磁性。研究结果表明,随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均为单相的Sr_3Ti_2O_7型四方结构,空间群为I4/mmm。在测量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降低,三个样品分别先后经历了顺磁态、铁磁-顺磁共存态和反铁磁-铁磁共存态的转变。三样品体系中均存在类Griffiths相,在类Griffiths相温度(T_G≈275 K)以上,样品处于顺磁态;在类Griffiths相温区(θT275 K,其中θ为居里温度)范围内,样品处于铁磁-顺磁共存态;在奈尔温度(T_N)以下,样品铁磁性减弱,反铁磁性增强,铁磁和反铁磁性相互竞争导致类自旋玻璃行为出现。此外Tb元素的掺杂对系统中类Griffiths相温度基本没有影响,但对类Griffiths相温区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固相反应法在La0.67-xDyxSr0.33MnO3中进行了Dy掺杂研究。结果发现,随着Dy掺入量的增加,样品的金属一绝缘体相变温度逐渐降低,对应的峰值电阻渐渐增大,居里温度下降,样品的磁电阻效应迅速增加,对Dy掺杂的作用可以用晶格效应来解释。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样品La0.3Ca0.7MnO3. 通过测量样品的M-T曲线、 M-H曲线和ESR曲线, 研究了La0.3Ca0.7MnO3的磁性质. 结果表明 在262 K时形成电荷有序相(CO相). 当T>262 K时, 表现为顺磁;当T<190 K时, 表现为长程反铁磁(在AFM本底中存在少量FM成分);从262~190 K(TCO), 随温度降低在电荷有序态下从顺磁向反铁磁转变.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La1.1Dy0.1Sr1.8Mn2O7多晶样品,并通过测量样品的磁化强度随温度变化曲线(M-T)以及磁化强度随外加磁场的变化曲线(M-H)对样品的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温度测量范围内,随温度的降低,样品的磁性发生了多次转变,在类Griffiths相温度(TG≈350 K)以上,样品处于纯顺磁态;在三维铁磁有序温度T3D(≈187 K)至TG温度范围内,样品处于铁磁-顺磁共存态;在奈尔温度TN(≈165 K)至T3D温度范围内,样品的铁磁性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渐增强;在TN温度以下,样品的反铁磁性增强而铁磁性减弱,表现出了反铁磁和铁磁相互竞争的现象。另外,通过居里外斯拟合以及Griffiths相模型拟合,发现样品在TG以下存在类Griffiths相。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样品磁化强度-温度(M-T)曲线、磁化强度-磁场强度(M-H)曲线、电阻率-温度(ρ-T)曲线及部分样品ESR谱的测量,研究了Mn位w掺杂对Cabin1-x,WxO3(x=0.05,0.07,0.10,0.12,0.14,0.16,0.20)体系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W掺杂量的增加,体系磁结构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过程。当掺杂量x≤0.07时,体系为铁磁(FM),反铁磁(AFM)和顺磁(PM)态的共存,随掺杂量增加,FM态减弱,AFM态增强;当x=0.10,0.12时,体系建立电荷有序(charge ordering,CO)态,AFM/CO态共存于相变温度以下,且电荷有序温度TCO随掺杂量增加而增加;当x≥0.14时,体系电荷有序(CO)态减弱并消失。  相似文献   

11.
12.
13.
萃取法Ca/La在线分离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并研究了轻稀土P507-HCl体系La/Ce分离过程中的在线萃镧除钙工艺,对工艺的实施方法、流程控制及分离效果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该工艺可节约设备投资,用在线萃取法进行Ca/La分离。本工艺同样适用于P204-HCl等体系的类似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4.
镧热还原氧化钐过程镧的非平衡扩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化学分析法和热重法对镧热还原氧化钐的反应产物镧渣进行分析,得到坩埚不同部位镧渣的镧的扩散量△La和实际反应物料的Sm2O3∶La的比值,并把理论反应物料的Sm2O3∶La和实际的比值相比较。结果表明:真空高温条件下,还原剂金属镧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有固定方向的扩散迁移。金属镧从反应物料中的由内向外的非平衡扩散,造成金属镧在反应物料中的分布不均,表面富集而芯部贫乏,降低了还原剂金属镧利用率及产物金属钐收率。  相似文献   

15.
16.
17.
通过分析镧参与金属胎体/金刚石复合界面反应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条件,指出在本试验烧结条件下,镧参与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已得到满足呵以直接或间接参与金属胎体与金刚石颗粒之间的界面反应,但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镧的作用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