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绸》2016,(3)
采用牵伸倍数2.4的桑蚕丝包覆纱、牵伸倍数2.4和2.8的锦纶包覆纱为里纱,以2×23.3dtex和3×23.3 dtex的桑蚕丝为面纱,以纬平针、1+1假罗纹、1+2假罗纹为组织结构设计试织了18块无缝针织物。对18块无缝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并研究织物的里纱、面纱、组织结构与织物热湿舒适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牵伸倍数2.4的锦纶包覆纱为里纱、2×23.3 dtex桑蚕丝为面纱、组织结构为纬平针的无缝针织物的透湿性和透气性较好;以桑蚕丝包覆纱为里纱、3×23.3 dtex桑蚕丝为面纱、组织结构为1+2假罗纹的无缝针织物的接触冷暖感较好;以锦纶包覆纱为里纱、3×23.3 dtex桑蚕丝为面纱、组织结构为纬平针的无缝针织物的导热性能较好;以桑蚕丝包覆纱为里纱、2×23.3 dtex桑蚕丝为面纱、组织结构为纬平针的无缝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咖啡炭纤维是一类兼具抗菌、保暖、导湿等优质性能的新型功能性纤维,可以根据不同性能要求变换组织设计不同用途的纬编面料。为探究咖啡炭纤维纬编面料的各项性能,利用振荡烧瓶、平板保温仪测试、透气仪测试等方法,对面料的抗菌性、保暖性、透气性等进行测试,并且与锦纶织物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咖啡炭纤维的内部微孔效应使得其纬编面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性、保暖性及导湿性能,此外还具有很好的透气性,为日后咖啡炭纤维纬编面料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丝绸》2017,(8)
结合无缝针织工艺,研究面纱规格、里纱原料、组织结构三个因素对桑蚕丝无缝针织物外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面纱为同一规格的桑蚕丝、组织结构为1+2假罗纹、里纱为牵伸倍数2.8的锦纶包覆丝时,无缝针织物的弹性性能相对较好;当面纱为同一规格的桑蚕丝、组织结构为纬平针、里纱为牵伸倍数2.4的锦纶包覆丝时,无缝针织物的悬垂性能相对较好;当面纱为2×23.3 dtex桑蚕丝、组织结构为纬平针、里纱为牵伸倍数2.8的锦纶包覆丝时,无缝针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相对较好;当面纱为3×23.3 dtex桑蚕丝、组织结构为纬平针、里纱为牵伸倍数2.4的锦纶包覆丝时,无缝针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咖啡炭/聚酯长丝床垫面料的性能,综合考虑面纱及底板花纹对面料性能的影响,试织了15种不同规格的床垫面料进行分析,其中5种含有咖啡炭/聚酯长丝。基于回归分析,得出底板连接率与面料保温性、导湿性以及透湿性指标的关系,并建立热湿综合方程对所有面料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连接率增加,面料导湿、透湿性升高,而保温性下降,含咖啡炭/聚酯长丝床垫面料的热湿综合值远高于其他面料。另外通过抗菌测试发现,咖啡炭/聚酯长丝面料的抑菌率达91.3%,抗菌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取负离子纱线和咖啡碳纱线较佳组合方案,使织物的功能性达到较佳,实验采用50%负离子纤维/50%粘胶纤维混纺纱(简称负离子纱线)为经纱原料,30%咖啡碳纤维/70%粘胶纤维混纺纱(简称咖啡碳纱线)和负离子纱线为纬纱原料,按不同的投纬比例试织系列小样。在一定条件下,测试了每块小样释放负离子浓度和升温状况。结果表明:当纬线为100%咖啡碳纱线时,织物的蓄热保暖能力相对较好;负离子纱线与咖啡碳纱线的纬线排列比为1∶2时,织物的蓄热保暖和释放负离子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椰炭纤维和棉纤维为试验材料,采用双罗纹针织工艺制备出5组椰炭/棉纤维混纺针织物试样。详细阐述了椰炭/棉纤维混纺针织物的织造方法及工艺参数,并对5组不同混纺比椰炭纤维混纺针织物的顶破强力、耐磨性、弯曲性、透气性、保暖性及透湿性能进行了测试,深入分析了影响椰炭纤维混纺针织物服用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试验研究数据的比较与分析,得出椰炭纤维的含量及纱线自身的结构、形态等因素与织物性能密切相关,试验结论为椰炭/棉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织物结构参数对聚乙烯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选取3种规格的聚乙烯长丝织成双罗纹针织物,并选用涤纶、凉感涤纶长丝制备相同结构双罗纹织物作为对比试样,研究构成织物的原料种类、未充满系数、捻度对织物孔隙率、透气性、导热及导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织物结构相同的情况下,构成织物的原料、未充满系数与织物透气、导湿、导热等热湿舒适性能显著相关;纱线捻度与织物的导热及导湿性能显著相关;与涤纶、凉感涤纶织物相比,聚乙烯长丝表面存在沟壑,结晶度、取向度较高,其织物具有优良的透气、导湿和导热性能,是制备凉爽舒适功能纺织品良好原材料。  相似文献   

8.
咖啡炭纤维混纺织物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一种新型功能面料,先测试了咖啡炭纤维的性能,然后将其与其他纤维混纺试制了2个系列8种织物并测试分析其服用性能。结果表明:咖啡炭纤维的横截面中腔结构明显,其纵向表面有很多纳米级咖啡炭颗粒附着;与普通涤纶纤维相比,其初始模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均较低,回潮率有所增大;咖啡炭纤维与棉纤维、粘胶纤维、莫代尔纤维等混纺,其织物性能有较大差异,其中含量为35%的咖啡炭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时,其织物保暖性能最好,与粘胶纤维混纺的织物有较佳的透气性能;与粘胶、莫代尔纤维混纺的织物有较佳的热湿舒适性能、抗起毛起球性及保型性;与莫代尔、棉纤维混纺的织物折皱回复性较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毛衫织物保形性的影响因素,设计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采用羊毛含量为30%、50%、100%的3种毛/腈混纺纱,选择3种常规毛衫组织及水洗时间,制得9个毛衫织物试样,测试其悬垂、折皱、硬挺及起毛起球性指标,并基于模糊数学评判其综合保形性。试验结果表明:组织结构对毛衫织物悬垂、折皱、硬挺及起毛起球性能影响最大,整体而言2+2罗纹织物的性能最好。综合评判发现,保形性影响因素次序为:组织结构纱线品种水洗时间,毛衫织物保形性最优的组合为:30%羊毛、2+2罗纹、水洗10 min。  相似文献   

10.
对咖啡炭涤纶长丝交织、咖啡炭腈纶混纺针织面料进行顶破、耐磨、起毛起球、保暖、透气、透湿、导湿等性能测试,得出结论:咖啡炭长丝织物的顶破和耐磨性好,咖啡炭混纺针织物比棉针织物耐磨性好;咖啡炭长丝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优于咖啡炭混纺织物;咖啡炭长丝与棉纱、天竹纱、棉氨包芯纱交织后,织物的透气、透湿、导湿性增强;咖啡炭混纺针织物比棉针织物保暖性、透湿性和导湿性好;咖啡炭长丝和短纤织物穿着舒适,适宜直接接触皮肤穿着。  相似文献   

11.
选择黏胶、涤纶(65∶35),黏胶、腈纶(65∶35)涡流纺混纺纱线,全黏胶涡流纺纱线,编织3种典型针织物:单面集圈、双罗纹、涤盖棉,通过测定织物回潮率、透湿量、透气率,以及芯吸爬高等性能,对织物的湿传递性能进行研究,并选择棉涤混纺(65∶35)环锭纺双罗纹织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纱线和织物吸湿性能主要由纱线中纤维成分决定;透气率关系为单面集圈﹥涤盖棉﹥双罗纹;透湿性关系为单面集圈﹥双罗纹﹥涤盖棉,表明织物厚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液态水传递方面双罗纹织物芯吸效应显著,3种组织结构中,各纤维芯吸高度关系为黏腈混纺纱黏涤混纺纱全黏胶纱。该研究为选用涡流纺纱线开发新型导湿快干针织面料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纯涤纶割圈绒产品舒适性差、易滋生细菌等问题,利用咖啡炭纱与吸湿快干涤纶低弹丝交织,开发一款咖啡炭割圈绒产品。详细介绍编织工艺,如设备参数、原料选择、织针排列、编织图等,以及染色和后整理工艺等。测试该咖啡炭割圈绒织物的热湿性和抗菌性,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保暖性、透气性及导湿性,其抑菌率为62.63%、58.69%,保温率为54.81%,克罗值为0.49,透气量为1 154 L/(m2·s),芯吸效应明显优于纯涤纶织物,为纬编割圈绒家居面料和服装用面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选用镀银锦纶纱线为导电针织物原料,以4股、5股、6股合股织造纬平针、1+1罗纹、2+2罗纹共9组织物,测试9组织物电学性能及传感性能(灵敏度、线性度、重复性),并分析组织结构和纱线合股根数对织物传感性能影响。结果表明,4股纬平针组织针织物在导电性能和传感性能上表现优异,同时其在人体肘关节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织物可作为柔性应变传感器对人体肘关节康复训练活动进行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镀银纱线及其针织加热织物的电热性能,选择630、900、1 260 tex 3种线密度的镀银纱线,测试了纱线的最大负载电流、电阻和电热温升性能;织造成满针1+1罗纹、1+1罗纹两种组织结构的针织加热织物,测试织物的电热稳定性和电热温升性能。结果显示:纱线和织物的电阻随线密度增加而减小;通电后,织物的电阻变化率较小,纱线和针织加热织物的表面平衡温度与输入功率线性正相关; 1+1罗纹组织针织加热织物比满针1+1组织的热稳定性好;电压为2.5 V时,通电加热240 s后,630、900、1 260 tex罗纹组织针织加热织物表面平衡温度可达44.1℃、49.2℃和51.0℃。镀银纱线针织加热织物在低压下可快速升温,认为可以选择1+1罗纹针织加热织物制作电加热服装,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输入功率控制加热温度。  相似文献   

15.
以锦包氨和涤纶纱线为原料,在单面无缝内衣针织圆机上于10种弯纱深度条件下,织造了平针添纱、1+1假罗纹等六种组织的试样;测试了试样织物经全松驰处理后的尺寸,并用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方法分析了弯纱深度与织物尺寸的关系。结果显示,六种试样的长度与弯纱深度呈不同的线性关系,宽度与弯纱深度呈不同的六阶多项式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夏季运动服装穿着出汗后内层潮湿且黏腻的不适感,基于差动毛细效应,选用55.5 dtex(14 f)的涤纶作为地纱,搭配93.3 dtex(384 f)超细纤维涤纶以及92.2 dtex(72 f)常规涤纶作为面纱,应用圣东尼单面无缝机设计了5种不同结构的织物,研究和比较每种组织的单向导湿性能,以及不同结构织物的导湿规律。结果表明:93.3 dtex(384 f)纱线组得到的附加压力差大于92.2 dtex(72 f)纱线组,具有良好的单向导湿能力,水分管理评级均在3级以上;组织结构中,地纱和面纱均成圈的均匀结构数量越多,导湿效果越显著,因此,均匀结构数量多的组织适合配置于出汗量较多的区域;与均匀结构相比,地纱和面纱不全成圈的松散结构轻薄透气,适合配置于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进本质阻燃芳纶1313纤维的应用市场,提升芳纶1313纤维织物舒适性,采用芳纶1313纤维纱线与棉纤维纱线按照一定比例搭配,以罗纹空气层组织结构为主,设计两横列、四横列、六横列空气层织物组织,在12针/25.4 mm手摇横机上编织试样。重点对3种织物的阻燃性、顶压耐用性、透气性、透湿性、隔热性、悬垂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70.00%芳纶1313、30.00%棉纤维含量的3种罗纹空气层结构的织物阻燃效果可以满足消防服舒适层面料要求,六横列罗纹空气层结构织物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导湿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对分别用Coolpass、Coolbst、中空涤纶、Coolmax、负氧离子涤纶纱线编织的织物进行导湿性能测试,得出由Coolpass长丝纱线编织的织物导湿性能明显优于其他同类纤维纱线编织的织物.在此基础上,使用竹纤维和Coolpass纤维纱线开发导湿面料,经过测试比较得出,用竹纤维纱线为地纱,Coolpass长丝纱线为面纱编织的织物导湿性能不如纯Coolpass长丝纱线编织的面料.但要好于其他几种纱线搭配组合的面料,由于竹纤维属天然纤维,因此该面料的舒适性更好,适合制作舒适性功能服装.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氨纶纬编导电织物在纵向拉伸时的电力学性能,采用锦纶/氨纶包芯纱和镀银导电纱线,经提花针织圆机编织了横列数为160,纵行数分别为24、48和74的3种不同组织结构的弹性纬编导电织物,并测试了该导电织物在拉伸状态下的电阻变化,分析其组织结构与纵行数对纬编导电织物电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沿线圈纵行方向拉伸情况下,纬编导电织物呈现的电力学性能与经编导电织物相似,且横列数相同时,纵行数越少的导电织物灵敏度越好;横列数与纵行数相同时,纬平针织物的灵敏度最好,1+1罗纹织物次之,2+1罗纹织物最差。  相似文献   

20.
为研发具有优异热湿舒适性的冬季针织面料,研究蜻蜓翅膀宏微观结构,选用150 dtex(144 f)石墨烯锦纶复合长丝作为面纱,Dryarn?聚丙烯纤维/氨纶(30 dtex/30 dtex)包覆纱作为地纱,设计出4种仿蜻蜓翅膀结构针织物,同时编织一种1+2假罗纹组织针织物作为对照组,每种针织物分别采用3种上机密度。对针织物的保暖性、透气性、透湿性及液态水分管理能力进行测试与分析,联合浓缩映射法和功能评价值法综合分析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结果显示:仿蜻蜓翅膀结构的针织物各项性能总体上优于1+2假罗纹组织针织物;仿生针织物的结构和密度会影响其热湿舒适性,其中以横密为104纵行/(5 cm)、纵密为159横列/(5 cm)的具有乳突结构仿生针织物热湿舒适性最优,适用于冬季针织运动内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