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危岩体调查及稳定性工程地质分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岩体是指陡峭边坡上被多组结构面切割,在重力、风化营力、地应力、地震、水体等作用下与母岩逐渐分离,稳定性较差的岩体.其对工程建设的潜在威胁严重.野外调查是危岩体研究中的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在总结对我国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危岩体的野外调查、险情排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危岩体调查应该按资料收集、了解调查区所影响的建构筑物的特征、调查区全貌观察(确定调查的路线)、初步调查以及补充调查和现场复核等步骤进行.介绍了危岩体的边界、成因、稳定性、几何尺寸、失稳方式、运动轨迹及对建构筑物可能造成的危害等的确定方法.还介绍了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危岩体调查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根据地质特征对危岩体进行稳定性分类的方法.这些成果有助于预防边坡地质灾害和边坡防护对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四川某危岩体位于资中县境内,文章在调查该危岩体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基础上,分析了危岩体发育特征、形成机制,查明了危岩体空间几何特征、结构面组合特征与失稳模式的相关性并将危岩体分为:滑移式、倾倒式和坠落式三种失稳模式,根据不同的模式对各单体危岩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危岩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张国文 《山西建筑》2012,38(21):191-193
在野外调查、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灾害体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对长治市虹梯关隧道危岩体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并经过室内模拟计算,对危岩体的稳定性作了一定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危岩体灾害的防治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危岩体的崩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突发性,一旦发生则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加强对危岩体的形变动态监测是采取提前预防措施、减少其造成的危害的关键。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测绘技术,具有非接触、高效率、高安全性等优点,其在危岩体监测与调查中的运用,能够有效解决勘察人员无法接触测量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危岩体调查的意义以及危岩落石调查数据的获取原理入手,分析了三维激光技术的运用原理和特点,并结合具体的实例阐述了三维激光技术在危岩体调查中的运用,以充分发挥该技术手段在危岩体变形监测领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获取了某油库边坡危岩体的几何特征、岩体结构特征和边界条件等信息。对该地区中危岩体的主要类型、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灾害体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进行预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崩塌危岩多发育在高陡的斜坡地带,具有隐蔽性与突发性,经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因采用传统测量方法难以得到危岩体规模、负地形、不利结构面组合特征,进而判识危岩失稳模式与预测危害性,故危岩体的调查一直是地质灾害防治较为突出的难题。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激光反射,快速获取危高位危岩体点云特征,非接触得到所需的高陡斜坡危岩体几何与地质信息,获取传统测量无法得到的成果。本文以Optech扫描仪在高位危岩体调查中的应用为研究基础,阐述了该项技术在高陡斜坡地形图生成、节理裂隙统计、规模计算等方面的应用。并以旧关岭崩塌与南川甑子岩危岩体调查为例,诠释了激光扫描应用过程中的方法与技巧,为高陡危岩体的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广元千佛崖北区崖体危岩进行现场勘察,了解了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了危岩体位置、形态、规模等发育特征及威胁对象和危害性。根据岩体形态、结构面特征、变形迹象等特征判断了危岩体的变形破坏模式,包括滑移式、倾倒式、坠落式3种类型。同时分析探讨了内、外因对危岩体形成的作用机制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459-463
针对传统高位危岩体地面调查强度大、效率低、风险高、精度低、轻整体重局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高位危岩体调查方法。本文以青城山后山景区危岩为例,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处理技术流程,构建危岩体三维立体实景模型,通过解译分析,提取了危岩体地层岩性、产状、裂隙发育情况、块体大小等信息。结果表明,与传统地面调查分析相比,该方法更全面、客观、准确,具有巨大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FAST台址存在大量危岩体,对工程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勘察期间对危岩体的分布、形态、特征、成因等开展了工程地质测绘工作。通过现场统计,场地存在滑移式危岩和倾倒式危岩,考虑为危岩体主结构面贯通率,将作用在危岩体上的荷载按三种组合(工况)进行计算分析,对危岩体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合群峡省道边坡危岩体发育特征明显,规模巨大,危害严重。结合现场实际调查,本文分析了合群峡危岩体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总结了基于危岩体发育特征的主要变形破坏模式。同时,为准确地反映危岩体的稳定性发展状况及为选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从定性、定量的角度探讨了赤平极射投影和巴顿结构面强度理论在该峡谷危岩体稳定性评价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选取"4.25"地震西藏灾区某危岩体为研究实例,对其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和危岩体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危岩体的破坏模式,研究了危岩体的成因,并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定量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激光扫描的高边坡危岩体识别及锚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激光测量技术获取高陡边坡的高密度点云坐标数据,建立高边坡表面模型。基于三维激光点云数据提取高陡边坡的岩体结构面的产状和几何信息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危岩块体的识别方法,即将高陡边坡的危岩体点云数据进行构网,形成为块体单元,然后利用虚拟结构面对块体单元进行分割,形成空间块体模型,并根据危岩体失稳类型对空间块体模型进行分类。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各类危岩的破坏机制以及作用在危岩体上荷载组合,建立危岩体锚固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东平白佛山边坡的危岩体调查及治理中,根据白佛山边坡危岩体的主要荷载类型(如自重、裂隙水压力和地震力等)及不同类型的危岩体稳定系数,计算不同类型危岩体的最小锚杆数。研究结果表明:(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远距离、快速获取高陡边坡的空间坐标数据,进而获取岩体结构面的空间信息和产状;(2) 基于危岩体空间坐标数据、结构面空间信息和不同荷载组合,可进行危岩体分类和锚固计算,得到危岩锚固所需的锚杆或锚索数,为危岩锚固治理设计提供依据。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有助于高陡边坡危岩体加固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相似文献   

13.
以黄石市板岩山典型危岩体为例,对危岩体危险评估进行了完整且系统的研究,从岩体环境条件、评价因素、发育特征、影响范围等方面,建立了危岩体危险性评估模型,综合评价了板岩山典型危岩体的危险性,旨在为该地域的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危岩的现场分类情况,对危岩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并建立了危岩体模型,通过对危岩体破坏形式及失稳模式的判断,提出了危岩治理方案,指出危岩体的治理应充分考虑施工可行性、难易度及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北京市房山区大安山乡军红路发生岩体崩塌地质灾害形成危岩体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危岩体崩塌成因和稳定状况以及排险的工程难度和施工风险;对危岩体稳定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选择了适宜的排险方案,即在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弱抛掷深孔光面爆破技术,使危岩体一次性顺利塌落,危岩体后缘形成完整、连续的光爆面和稳定边坡,最终安...  相似文献   

16.
“咽喉肿瘤”转为良性 ——链子崖危岩体治理成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7年多的工程治理,长江三峡上最大的危岩体——链子崖危岩体已经趋于稳定。链子崖位于湖北秭归县境内的长江南岸,紧扼长江西陵峡的兵书宝剑峡出口,距三峡大坝26km.由于链子崖危岩体活动加剧,到90年代初,链子崖一但失稳垮塌,将造成长江断航.1992年,国务院决定治理链子崖危岩体,地质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采用高科技手段,对摇摇欲坠的危岩体进行了锚固,并修建了排水工程,从而控制了链子崖危岩体的变形.   国土资源部最近组织地质专家进行了现场验收.专家们认为,链子崖危岩体防止工程设计合理、施工质量优良,达到了防治目标。 (摘自2000.11.3《长江日报》)  相似文献   

17.
详细介绍了狮子山南坡危岩体的稳定性分析及其防治设计,并应用快速拉格朗日法对危岩体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比较了支护前与支护后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FLAC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危岩体的治理效果,其作为危岩体治理的评价手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于超  韩岭  李浩  马煜 《四川建筑》2011,31(2):86-88,91
汶川地震以后,玉井小学后山形成了危岩体,局部出现垮塌现象,严重影响着玉井小学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将危岩体分为三个区,概括了工程区的地质特征,分析了危岩体的破坏方式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分别对各种破坏进行了稳定性计算,评价了危岩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四川建材》2017,(1):76-77
讨论物理应力作用下危岩体发生大变形以及失稳的复杂力学行为,分析危岩体在循环荷载以及雨水条件作用下的动力损伤特性。通过对危岩体的在物理动力作用下(此处借用地震荷载作用)的运动过程模拟,对危岩体的崩塌与滚石的防治对策进行研究。从危岩体崩塌与滚石的防护等级出发,提出危岩体的崩塌与防治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链子崖危岩体稳定性分析及锚固工程优化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包括对其关键块体---水马门危岩体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 ,对危岩体下伏煤层采空区进行钢筋砼承重阻滑键加固以提高T8~T1 2 缝围限的 2 50万m3危岩体的稳定性 ,对危岩体上覆的雷劈石古滑坡体进行地表排水以提高其稳定性 ,在危岩体东侧猴子岭崩滑堆积体上修砌浆砌块石防冲拦石坝以减缓T1 ~T7缝危岩体直接冲入长江 ,重点介绍预应力锚固工程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