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湿陷性黄土工程性质及其地基处理方法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宏民 《山西水利》2010,26(2):47-48,60
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概念和主要特点,从湿陷性的判定及其在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上的特点等方面阐述了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详细介绍了目前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的主要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黄土地基对建筑物的安全危害很大,分析区域黄土层湿陷性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对典型黄土地貌山区水库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李家湾水库概况,对水库大坝坝址区地层及其物理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在对坝肩黄土湿陷性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强夯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工程存在大量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分布线路总长约588.487 km,其中挖方段长567.55 km,填方段长20.937 km,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汝河以北至北京段山前广大地区.其黄土主要特性为非自重性湿陷性.湿陷性黄土地基遇水可引起地表下沉、渠堤裂缝和边坡塌陷.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工程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总干渠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详细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对湿陷性黄土的强夯设计、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该工程的湿陷性黄土地基设计与施工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性大。因此需要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浸水湿陷对建筑物产生的危害。湿陷性黄土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南水北调工程渠道的边坡稳定和其上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因此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是南水北调工程在湿陷性黄土段保证结构安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陕西府谷引水工程地基施工,针对地基含水率低,且湿陷性黄土在施工现场成孔困难的情况,从湿陷性黄土的特性、施工、质量等方面探讨了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通过处理,消除了湿陷黄土的湿陷性,大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正>在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问题,因其地质复杂因素,不仅可以增加施工难度,也成为目前湿陷性黄土地区建设铁路隧道必须面临的技术难题,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优化的工程施工措施,才可以确保铁路隧道施工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性。以下本篇就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具体铁路隧道施工实例,从而  相似文献   

7.
高能级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的湿陷性是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结构发生破坏的现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在充分分析黄土湿陷性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将高能级强夯法应用于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从高能级强夯法加固黄土的效果的理论分析出发,将该法应用在实践工程中,经试验检测其加固效果较好,不仅消除了黄土湿陷性,还提高了黄土的强度,该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奇台东塘水库的建设过程,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其左、右岸坝体为天然黄土梁基础,在副坝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湿陷性黄土的问题,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湿陷性黄土进行有效处理,文章对此进行了探索,通过对湿陷性黄土的有效处理,最终使得坝体达到了一种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大梁水库是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基础上的大坝,该地区黄土具有遇水失陷、液化以及渗漏等特点,相应大坝基础具有沉降、渗漏等问题。为确保建筑物安全,减小基础沉降、减少渗漏,经多年的分析、研究、计算及专家论证,采取了适合本工程特点的处理措施。大梁水库基础处理涵盖了:高喷防渗、塑性混凝土防渗和帷幕灌浆;坝体心墙黄土防渗;针对液化采取了压重处理等诸多方案。  相似文献   

10.
李文涛 《陕西水利》2016,(2):109-111
本文针对西沙河水库湿陷性黄土在大坝坝基处理前,对地基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各项试验参数的统计,比照强夯后黄土地基湿陷变形特性的各项参数做出评价,通过试验表明强夯处理基本消除了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同时提高了地基承载力,也为黄土渠道地基工程的研究提供些许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