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概述湿陷性黄土性能缺陷的基础上,以某拟建场地工程为例,进行了该场地湿陷性黄土路基注水增湿+高能级强夯施工过程的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湿陷性黄土在浸水后会迅速发生湿陷变形,而注水增湿强夯技术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土体注水,使其实际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后再进行高能级强夯施工,工艺简单,加固速度快,夯实效果好,造价低廉。注水增湿+高能级强夯施工技术为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加固处理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黄土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对地基处理深度及防渗有较高要求时,超高能级强夯在消除深厚地基湿陷性,增强地基抗渗透能力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性价比。在中石油庆阳石化公司搬迁改造项目中,我国首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引进了15 000 kN.m超高能级强夯。本文介绍了超高能级强夯处理中的强夯参数、施工要求,并通过夯前夯后室内试验,现场静载试验、静探试验的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期为超高能级强夯在黄土地区推广提供经验和为地基处理规范中强夯部分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做法已趋成熟,但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含有大量密植树根的地质情况几无工程先例。文中结合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耿庄水库的坝基处理工程实际情况,针对水库坝基地质中含有大量密植树根实际,不盲目地采用提高强夯能级、挤密桩、换填土等相对工期较长、造价较高的其他工程做法,而是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分析,并总结出一套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含密植树根坝基的施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强夯法处理地基是工程建设中常用方法之一,但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其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异。山东莱城电厂一储灰场坝基属湿陷性黄土,且地下水位较低,采用了强夯法处理,并进行了大量的检测和试验,本文将通过试验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效果进行分析,供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参考。1 工程概况1.1 地质基本情况 山东莱城电厂储灰场,位于莱城黑山沟,灰场占地约53.4×10~4m~2。该灰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朱家涧水库概况以及工程地质情况,通过湿陷性黄土击实试验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了验证,得到强夯法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可为类似地基处理情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亭口水库工程下游回填区地基为自重式湿陷性黄土,需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对强夯法、灰土挤密法、夯实水泥桩法从施工质量、工程进度、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比选,得出本工程强夯法处理地基最为合理。工程实践表明,强夯法施工方法简单,投资小,施工速度快,可有效改善黄土地基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湿陷性黄土地基分布范围广,是典型的软弱地基类型,受气候、荷载、湿度等变化影响,湿陷性黄土变形的可能性较大,容易造成地面不均匀沉降、结构失稳等工程风险,必须提前进行处理。就实际工程案例,浅析使用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  相似文献   

8.
强夯法加固深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夯法是强力夯实法的简称,该施工方法是将很重的夯锤起吊到很高的高处自由落下,对土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强夯法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法国,我国最早在1978年天津塘沽使用。强夯法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也可和其它技术结合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地基。近几年,将强夯法应用于处理高填方及土石坝坝基效果也很好。强夯法具有加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泛、设备简单、施工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超高能级增湿强夯在低含水率、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在兰州市某工业建筑场地平整工程的填方区开展了 25000kN·m能级的增湿强夯试验,分析了注水增湿效果及施工参数、地基土含水率对强夯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场地存在上部虚填土、下部原地基土的二元结构时,在注水增湿过程中易在二元分界面形成溶洞,造成含水率局部过高或过低;当土体含水率向最优含水率逐步接近时,强夯对减小湿陷系数、降低孔隙比和提高干密度的效果逐渐增强;单击夯沉量与夯击次数之间近似呈指数函数关系,利用该关系可预估达到某一夯沉量控制值时所需的夯击次数。  相似文献   

10.
强夯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填土等地基的加固。强夯加固地基以不耗贵重材料、造价低、工期短的特点成为我国地基处理的一项重要技术。主要介绍一些关于强夯加固的设计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黄土产生湿陷的内、外因素分析,认为黄土产生湿陷的内因是黄土的结构性,外因是浸水与压力,因此在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通过一定的防、排水措施可以减弱或消除黄土产生湿陷的外因,从而避免黄土地基浸水湿陷。本文以山西王曲电厂灰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防排水处理措施为例,在分析黄土湿陷性机理的基础上,对该灰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为今后相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依据黄土压缩湿陷试验结果 ,按建筑物对象不同分两种情况对东雷抽黄二期工程桦木寨子段黄土地基进行了湿陷性评价 ,并建议了符合实际的黄土地基湿陷等级。  相似文献   

13.
黄土湿陷会导致坝基沉陷、坝体开裂等严重影响灰场坝体运行的病害。本文通过分析对黄土产生湿陷的内、外因素分析,认为产生湿陷性的内因是黄土的结构性,外因是浸水与压力,通过一定的排水措施和防水措施可以避免黄土地基浸水湿陷。同时结合实际工程,阐述了在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设计干灰场的思路,给今后相同地质条件的下相似工程的设计提供有意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刘华平 《四川水力发电》2011,30(2):31-32,37
以黄土隧道洞顶坍塌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了黄土性质,对黄土隧道坍塌洞段进行了处理、研究了黄土临界坍塌时间、在坍塌间隔时间内迅速进行塌方混凝土浇筑、逐渐进占塌方区,节约了工程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为黄土地区类似工程提供了施工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黄土崩塌隐蔽性、突发性的特点,旨在实现黄土崩塌的早期辨识及预判,并提出相应的应急防治措施。通过对山西典型黄土崩塌破坏模式进行分类总结,归纳了黄土崩塌不稳定界面及相应的诱发因素,提取了黄土崩塌早期辨识特征因子;通过综合指数法对崩塌危险性进行了半定量分析;按照量化评价标准,对黄土崩塌危险性进行分级;根据不同的危险性级别,采取相应的应急防治措施;突出变形迹象对黄土崩塌的贡献,实现优先判别。研究表明:①黄土崩塌的变形破坏主要集中于4种岩土体结构组合、5个典型破坏接触面;②黄土崩塌危险性可划分为高、中、较低、低4个级别,对应应急避让、临灾监测、应急调查、勘查、治理等防治措施;③变形迹象评分结果达到判定级别“危险性高”时,可直接介入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实际,对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所遇到的湿陷性黄土,从结构、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地质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总结出黄土湿陷的部分原因,找出陇西地区黄土湿陷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工程处理措施,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孔内深层强夯法中不同桩长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3个相同桩间距、不同桩长,单位面积为20t的地表浸水载荷试验.试验结果发现: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经过DDC工法处理后,浸水试坑中水分入渗十分缓慢;3个处理区域没有发生较大沉降,冻胀作用引起的地表隆起大于承台下降和土体湿陷引起地表沉降;3个不同DDC桩...  相似文献   

18.
黄土崩塌灾害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探索黄土崩塌灾害破坏过程,揭示其运动 机理,基于静力学、运动学、能量转化规律、非连续体离散元等理论与方法,利用2D-Block离散元程序对 崩塌体运动过程仿真模拟,从“孕育、发展、变形、危害”全过程分析,研究黄土崩塌灾害“倾倒-坠落- 撞击-弹射-堆积”的运动机理,包括影响因素、运动过程、危害方式等,推导、获取各演化阶段相关变量 计算公式、参数。  相似文献   

19.
对黄土湿陷性指标的室内测定,国内外都借助标准压密仪,采用单线法或双线法进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各部委编制的试验规程,对采用何种方法,意见尚未统一。本文首先从人工制备结构性黄土的试验成果出发,讨论了黄土的湿陷线问题,认为非饱和结构性黄土存在湿陷线,且该线与饱和结构性黄土的压密曲线重合。从而说明在此简单应力路径下,单线法和双线法是等价的。接着,从日本大阪海成粘土不同室内压密方法得出的试验结果出发,就天然结构黄土,探讨了常规标准压密试验方法的不足,提议采用等应变压密双线法,来测定结构性黄土的湿陷性指标,从而有利于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