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开式自然循环闪蒸不稳定边界的判定问题,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提出了描述该过程的线性均相流模型,导出了判断系统稳定性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并求解得到了闪蒸不稳定的边界。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仅在高加热功率工况下存在一定偏差,而形成偏差的原因是加热段内沸腾喷发过程对闪蒸过程产生强烈的干扰,使其无法形成稳定的闪蒸流动。同时实验中通过注气诱导法排除了对闪蒸过程的影响,得到新的闪蒸不稳定边界,与模型计算得到的下边界符合很好,证明了本模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对基本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智能化改进,并运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和MATLAB语言,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苯-甲苯闪蒸过程进行了优化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在有效地调整温度、压力及分流系数的条件下,使得气相产物中苯的产量达到最大,实现了苯-甲苯闪蒸过程的最优化,同时也证明了粒子群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强连通有向图进行d阶段化,来改进其网络模型.其中,d为强连通有向图的周期.针对该模型,给出任意一点到其他点的最短距离算法以及其最小有向H圈长,并且用C++对两个算法进行仿真实验。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青霉素发酵过程的模型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目前青霉素发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辨识方法,建立了青霉素发酵过程模型.以动力学模型为基础产生教师数据,采用遗传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建立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发酵过程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辨识模型对青霉素补料分批培养过程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蚁群算法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反向传播算法是神经网络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但算法有求解精度低、搜索速度慢、易于陷入极小的缺点.蚁群算法是一种新型的模拟进化算法,有正反馈、分布式计算、启发性收敛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解题过程加快,易于实现分布式计算.将蚁群算法和神经网络相结合起来,实现了非线性模型的辨识问题及倒立摆的控制.仿真实验表明:用蚁群算法训练神经网络,可兼有神经网络广泛映射能力和蚁群算法快速全局收敛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网站个性化服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Web数据挖掘技术,对用户未来的访问进行预测和推荐,是实现网站柔性个性化服务的研究方向之一.笔者通过对网站个性化服务相关技术的研究,改进了对Web服务器用户访问日志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的关联数据竞争聚类(competitive agglomeration for relation data,CARD)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实验模型.CARD算法是CA算法的一种改进算法,适合于处理没有明显特征的Web数据.试验是建立在真实的Web日志上的,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聚类效果和适用度.  相似文献   

7.
对灰树花茵丝体的水不溶性多糖进行硫酸酯化,得到硫酸酯化多糖(S-GF),并对其进行降血脂活性研究.通过对S-GF的红外光谱分析,其中两个特征吸收峰(1236和823cm^-1)的出现表明硫酸酯化反应已经完成.S-GF中硫酸根质量分数为17.7%.通过Sephadex G50柱层析图谱,证明S-GF为均一组分.小鼠实验表明,S—GF明显反映出对小鼠血脂的调节作用.在实验条件下给药剂量为50mg/(kg·d)时,高血脂症模型小鼠可达到治愈的程度.S-GF呈现出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采用连续M元高斯混合密度的隐式马尔柯夫模型的语音识别实验系统,对语音特征矢量用非线性归一化算法进行预处理.另外,还提出一种基于语音知识的模型初始化方法.实验证明:语音的预处理和模型初始化方法都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硫酸浸取—氨水富集—硝酸氧化的方法,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钒.研究了硫酸浓度和硝酸浓度对产品产量的影响,在硫酸的浓度为6%和硝酸浓度为31%的最佳实验条件下,产品中V205的纯度达到了78.6%,V205的回收率达到83.6%.实验采用硝酸代替KCl03等氧化剂,可以减少V203中杂质的含量,易于进行分离提纯,从而提高V205的纯度,提高反应速度,扩大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种简化的模型参考自适应算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一种简化的模型参考自适应算法及其在泵控马达电液伺服系统中的应用.对算法的标量及矢量两种形式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对此系统的实验表明,在负载变化的情况下,该简化算法(SMRAC)的性能明显优于其他一些MRAC算法,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A long time immersion experiment of mortar specimens i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ir degradation mechanism by sulfuric acid.Water-cement ratios of mortar are ranging from 0.5 to 0.7 and the pH value of sulfuric acid is 3.5 and 4.0 respectively.The pH meter is used to monitor the soak solution and the titration sulfuric acid with given concentration is added to maintain original pH value,through which the acid consumption of mortar is recorded.A theoretical reaction rate model is also proposed based on concentration boundary layer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oretical model fi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ll and the corrosion mechanism can be modeled by a diffusion process accompanied with an irreversible chemical reaction when pH value of soak solution is no less than 3.5.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DTA汽化炉的先进控制系统设计。在MOD-300DCS中成功地实现了闪蒸罐蒸汽压力与入炉燃料总热量串级加前馈控制。该控制系统投运后,大大提高了DTA炉的自动化水平,其主要指标闪蒸罐压力在正常生产时控制精度达到±5kPa,液位控制精度达到±2%。大大超过了工艺要求的±20kPa和%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过氧化氢/甲酸/硫酸体系氧化脱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中的硫化物可以用有机酸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法脱除,脱硫效率与体系酸性强弱有关。强酸性的硫酸能调节反应体系的酸性,提高脱硫效率。在苯并噻吩/正辛烷配成的模拟柴油中,以过氧化氢/甲酸/硫酸作氧化脱硫体系,考察了硫酸的催化性能以及反应条件对氧化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甲酸、硫酸、苯并噻吩物质的量比为6.04:2.12:1.50:1.0的条件下,脱硫率可达95%以上;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微量的硫酸,一方面可以显著增加体系酸性,催化过氧甲酸生成,另一方面硫酸本身参与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过二硫酸,从而显著提高体系的反应速率和氧化脱硫率,提高幅度达10%~29%;硫酸用量、甲酸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对脱硫率均有影响;过多的硫酸使过氧化氢不稳定,无效分解增加,脱硫率反而下降,硫酸与苯并噻吩最合适的物质的量比在0.30~2.10。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钛白副产绿矾和废硫酸为原料,采用氯酸钠氧化法制备普通氧化铁黄颜料的工艺流程,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经检测,在该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氧化铁黄基本可达一级品的标准.利用钛白副产绿矾和废硫酸制备氧化铁颜料,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烟气制酸中的酸浓在线难以准确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软测量技术的在线检测酸浓方法。通过对现场生产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建立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模型;再利用实验平台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得到较精准的硫酸质量分数,能有效地指导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稀硫酸浸出-Lix984萃取富集提纯-电积沉铜”的湿法冶铜工艺,对铜矿选矿尾砂中铜的回收进行了试验研究.讨论了加酸浸出方式、酸用量、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熟化时间、NaCl的加入量等因素对铜浸出效果的影响,在试验范围内,得出了最优的浸出参数:每100 g尾砂加入1 g NaCl,用30 mL10%硫酸将尾砂搅拌均匀,然后常温熟化15 h,再以3∶1的液固质量比添加水后常温搅拌浸出9 h.浸出率Cu 79.88%,Fe 0.32%;浸出液用10%Lix984萃取后再用2.5 mol/L硫酸反萃,富集提纯后的硫酸铜溶液经过电解,得到金属铜产品,其Cu含量为99.95%,达到GB/T467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某表面处理工业园电镀废水处理污泥为研究对象,以铬浸出率为指标,通过对重金属的浸出,分步回收达到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将污泥干燥、研磨,在不同浓度硫酸溶液中浸出,控制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和搅拌速率;浸出完成后抽滤使浸出液与残渣分离.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对铬浸出效果影响因素的顺序为:硫酸浓度>搅拌速度>浸出时间>固液比.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当浸出温度为25 ℃、固液比为1∶15、浸出时间为20 min、搅拌速率为800 r/min、硫酸体积分数为30%时,铬的浸出率最高.最后用黄钠铁矾法除铁,用焦亚硫酸钠还原六价铬,用氢氧化钠分步沉淀铬、镍重金属,锌则继续留在溶液中.电镀污泥的浸铬实验的浸出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硫酸作为浸出剂的反应级数为1,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0.053 2e-4.52/RT.  相似文献   

18.
Study on concentrating sulfuric acid solution by vacuum membrane distillation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Thereoftenexiststheproblemofconcentratingdilutesulfuricacidinindustry.Themethodofconcentratingbyevaporationisusuallyadopted.However,theconcentratingofdilutesulfuricacidisstillaheadache,becauseevaporationconsumesgreatenergyanditisnoteasytofindananti…  相似文献   

19.
针对铜冶炼烟气制备硫酸过程中的干吸串酸传统控制方式不佳的现状,选用预测控制技术中的动态矩阵控制作为控制算法,开发了VC++下的动态矩阵控制算法软件,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到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从粉煤灰中提取硫酸铝和硫酸铁的微波法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找出用微波法从粉煤灰中制备硫酸铝和硫酸铁的最佳工艺条件,即硫酸浓度为60%,粉煤灰(g)与酸液(mL)投料比为1:1.4,浸泡时间为14h,加热时间为7min;所得硫酸铝、硫酸铁的浸出率为62.0%~76.5%,比常规加热的浸出率高约10%,且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