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潘健敏 《清洗世界》2024,(2):144-146
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饮食需求多样,由此产生的餐厨垃圾逐渐增多,相应的餐厨垃圾处置问题日渐严峻。对此,应当加快微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以期应用高效经济的餐厨垃圾资源化新技术来无害化处理,提高资源转化率。本文将结合案例,研究餐厨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的生物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葵 《上海化工》2000,25(19):4-7
针对我国上前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和特点,简要介绍和对比了3种主要的处理方法。重点探讨了城市生活垃圾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对生物处理方法中出现的堆肥新技术及微生物处理新技术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同时对微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生物处理正成为生活垃圾处理和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垃圾渗滤液对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阐述了物化法、生物法、土地处理法及典型的组合技术等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提出了垃圾渗滤液处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餐厨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和处置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好氧堆肥处理,厌氧发酵处理,再生固体饲料,真空油炸技术,微生物与蚯蚓处理泔水,生化处理型餐厨垃圾处理机,泔水油处理技术等方面归纳了国内外泔水处理技术现状;并针对厦门市泔水处理的现状以及管理和处置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腐植酸》2021,(4)
正生活垃圾的处理,无论填埋、堆肥还是焚烧,都会产生大量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结合膜过滤是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最主要的技术,占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量的70%以上。垃圾渗滤液经上述工艺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膜浓缩液,其主要成分是与矿源腐植酸类似的生化腐植酸、无机盐、氨氮及少量人类合成有机物和微生物。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产生的膜浓缩液,最主要是通过回灌填埋场、返回渗滤液调节池、蒸发处理、回喷焚烧及高级氧化进行处置。然而,  相似文献   

6.
垃圾渗滤液模拟废水中低分子量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利用垃圾渗滤液模拟废水中低分子量的脂肪酸生物合成一种新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创新技术。从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到一株絮凝剂产生菌(Klebsilla sp.),该菌株能利用渗滤液模拟废水中低分子量脂肪酸合成一种以脱乙酰葡萄糖胺为主要结构单元的新型高效微生物絮凝剂SLY08。研究表明,该生物絮凝剂不仅具有较强的絮凝净化效果,而且具有独特的脱色性能,尤其对难生物处理的垃圾渗滤液的脱色率可高达61.8%。对其结构和组成研究表明该生物絮凝剂为类似于壳聚糖的生物高分子。  相似文献   

7.
有机垃圾厌氧发酵产氢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有机垃圾产氢的研究逐渐兴起,人们利用有机垃圾产氢既可以最大程度地使有机垃圾资源化,减少环境的污染,又可以通过无污染氢气的获得改善能源市场,缓解能源的压力.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厌氧发酵产氢的技术现状:以厌氧发酵产氢的原理和机理入手,讨论微生物、发酵过程、过程参数等对产氢效率和速率的影响:最后还对厌氧发酵产氢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做催化剂,处理废水的同时能产电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因其"变废为宝"的能力而得到快速的发展。其中,以空气做阴极的单室MFC,因其省却了不断添加阴极液的过程、提高功率输出的同时降低成本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垃圾渗滤液中含有高浓度的COD和氨氮,可生化性差、生物处理难度大。为了寻找高效经济的渗滤液处理技术,本项目通过构建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分析垃圾渗滤液在MFC中的处理效果及产电性能,结果表明,当以PTEF为扩散层时,最高输出电压2.005 V,最高功率密度为3.2 W?m-2,均高于PDMS扩散层;以PTEF为扩散层制作空气阴极对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氨氮进行处理,去除率分别为90%和78%,运行12~16 d最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中晚期垃圾渗滤液的生物处理技术现状,归纳了各种生物处理方法的技术特点及其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效果。分析了目前常用的生物及物化处理技术成本。认为中晚期垃圾渗滤液中含有的有机物大都难于生物降解,仅采用生物法处理效果有限,而与高级氧化等物化法联用虽然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但会大幅增加处理成本。认为应充分发挥生物法的技术优势,筛选可利用或促进利用难降解有机物的高效微生物,提高中晚期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针对中晚期垃圾渗滤液氨氮含量高的特点,也可与反硝化等脱氮工艺相结合,实现同步、深度脱氮、除碳,期望未来扩展生物处理技术及工艺的应用领域,降低中晚期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垃圾渗滤液的来源和特点.结合近年来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工程实际和实验研究情况,综述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和研究进展,并在比较现有这些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菌群在生物有机肥制备中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酵微生物菌群和复合功能微生物菌群是两个重要的微生物功能菌群,在制备生物有机肥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评述了国内外在微生物菌群应用于生物有机肥制备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固体有机废弃物组成的复杂性,同时兼顾除臭和减少营养元素流失的要求,发酵微生物菌已由单一的菌株向菌群发展。而在以腐熟物料制备生物有机肥的过程中,可以添加固氮、解磷等功能微生物满足肥料的功能要求。文章指出,微生物菌群在组成和功能上将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从有机碳营养的视角透视农作物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过施与不施有机碳肥的农作物生长中的几类现象,分析有机碳营养对土壤生态和植物营养的影响.试验表明,有机碳肥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促进作物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作物对矿物营养的平衡吸收,使矿物质营养能以有机配位零电价进入植株,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测土配方施肥应把修补“碳短板”作为配方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复合微生物肥、有机复合肥的功效、小试生产过程及用于大田的肥效试验  相似文献   

14.
畜禽粪便快速微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优选获得的微生物菌剂快速发酵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并进行温室及大田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经优选的微生物菌剂可有效提高发酵温度,缩短发酵腐熟时间(基本腐熟时间仅为25 d),且腐熟质量佳.温室试验和大田试验均表明,施用经微生物菌剂发酵制备的有机肥较非菌剂发酵有机肥更能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有利于改善作物品质(降低作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作物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三产品重介选煤工艺和高硫洗矸脱硫生产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采用大锥角重介旋流器分选工艺改造二段中矸分选旋流器,增加煤炭回收率,减少高硫洗矸处理量,降低高硫洗矸脱硫加工生产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焦化废水是典型的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难降解废水。为有效处理焦化废水,针对难降解污染物,通过筛选培育能降解目标污染物的高效优势菌,采用菌种固定化技术,合理组成有机的微生物菌群,实现了对含有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难降解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生物除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国华 《广东化工》2009,36(8):102-103,121
生物除臭技术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除臭技术,它是利用有孔的、潮湿的介质上聚集的活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臭气中的H2S、NH3、有机溶剂等有害、发臭气体转变为简单的无机物,使之成为无害、无味气体,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阐述了生物除臭过程及传质机理,生物滤池及生物滴滤池的反应原理、优缺点及其应用。探讨了生物除臭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餐厨垃圾微生物处理工艺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餐厨垃圾现有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利用特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将餐厨垃圾发酵分解成有机肥料,对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工艺包括辅材加工区,餐厨垃圾前处理区(包括卸料、振动除水、分拣、粗碎、挤压、搅拌等),固态物圆型一次发酵区,槽型二次发酵、静置区,固态有机肥制粒、包装区,液肥生产区等多个环节.从源头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解决“地沟油”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中不含有机质,因此肥效相对较低。在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过程中,分两步加入腐殖酸并使其得到酸析-氨化处理,从而使所生产的硫基复合肥富含有机质。该产品不仅可改良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能刺激作物生长,适用于大田及经济作物,尤其适用于忌氯作物。该技术利用原有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装置,无需增加设备和改造投资,调整工艺即可生产,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0.
印染废水是一类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生化性能差的难降解废水。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降解代谢有机物为无机物来处理废水,通过人工创造适于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环境,使之大量繁殖,以提高其氧化分解有机物的效率。主要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固定化微生物、SBR法、微生物絮凝剂等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