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传统设计方法对浸没燃烧技术中的燃烧器进行设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总出现回火、脱火、燃烧不稳定问题,本文根据火焰稳定特性知识构建了天然气火焰稳定性图,提供了一种对于燃烧气体燃料浸没燃烧器燃烧室的设计思路,并对该思路下设计的浸没燃烧器燃烧室进行了具体设计;融入旋流稳焰原理,一次空气与燃料旋流预混,二次空气冷却燃烧室外壁并被预热然后在燃烧室头部进入燃烧室助燃,进行了浸没燃烧器的总体设计,并对设计的燃烧器在自行设计的增压浸没燃烧试验台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试验侧重燃烧稳定性与污染物排放。结果表明该浸没燃烧器燃烧稳定性相对较好,且由于良好的结构设计,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池窑拉丝是当今世界玻璃纤维工业最先进的生产方法,而玻璃熔制是该工艺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要求玻璃液中没有结石和气泡,要达到准光学玻璃的质量.单元窑是熔制难熔优质玻璃的首选窑型(见附图1),因单元窑具有狭长熔池,玻璃从生料熔化、澄清、均化所经历的路程是其他窑型的2~3倍.该窑配制了多对小流量燃烧器,很容易控制窑温和窑炉纵向温度分布,可根据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熔化玻璃的基本方法是采用"表面加热法,"也就是依靠燃烧火焰从窑池上部空间、窑体对玻璃液表面进行辐射及对流传热.其中90%以上的热量是依靠辐射方式传递给玻璃液的.由于主要是对玻璃液表面进行传热,而在配合料内部及玻璃液层内部的传热、传质均较差.据报导,到达池底的热量,一般仅为玻璃液表面所通过热量的1/  相似文献   

4.
王元荪 《玻璃》2012,39(5):59-6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助燃、氧气助燃混合燃烧系统,其设在玻璃熔窑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助燃、氧气助燃混合燃烧系统包括:使得助燃空气与燃料混合、燃烧以熔化玻璃的第一燃烧器,以及使得来自氮站的副产品氧气和燃料混合、燃烧以熔化玻璃的第二燃烧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助燃、  相似文献   

5.
大型马蹄焰玻璃熔窑结构对玻璃液流动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熔窑结构特征上探讨了马蹄焰熔窑的优势和劣势.马蹄焰熔窑的优势是结构紧凑、节能效果明显,劣势是玻璃液熔制工艺和熔制质量有欠缺.借鉴多对小炉横火焰熔窑的高质量玻璃液熔制工艺特点,设置窑坎可以改变马蹄焰熔窑熔化部生产流的流动路径,以此延长了生产流路径,增加了玻璃液在热点高温区的停留时间,提供了玻璃液在窑坎后空间的折转分层流动的优选玻璃液的机制.增设鼓泡可以建立马蹄焰熔窑熔化部的强制对流,改善由于窑坎的分隔使得熔化部环流的弱化和分层,尤其是随着窑坎增高,熔化部玻璃液底层迟滞层厚度增加;鼓泡形成的强制对流重组了整个熔化部的玻璃液流动形态,强化了混合性和传热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全氧玻纤窑炉燃烧系统,提高窑炉传热效率,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全氧燃烧玻纤窑炉顶烧与侧烧两种燃烧方式对燃烧空间温度场、烟气流场、玻璃液温度场和传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顶烧窑炉火焰聚集,燃烧空间温度差异明显,侧烧窑炉火焰在窑长方向上均匀分布,燃烧空间整体温度高于顶烧窑炉;侧烧方式对大碹和胸墙耐火材料高温侵蚀程度更高的可能性更大;侧烧窑炉高温烟气在燃烧空间中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烟气与燃烧空间内气流和耐火材料进行热交换,统计得到侧烧窑炉出口烟气平均温度更低;侧烧窑炉玻璃液沿窑宽方向上温度分布较均匀,顶烧玻璃液平均温度为1 531℃,高于侧烧玻璃液平均温度1 523℃;顶烧窑炉传热效率为52.3%,侧烧窑炉传热效率为51.9%,顶烧窑炉和侧烧窑炉采用相同天然气供应量、电助熔功率、玻璃液熔化量条件下,顶烧窑炉中喷枪火焰直接作用到玻璃液和配合料层,传热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重油燃烧器是使重油雾化,并形成具有一定形状、长度、方向火焰的装置.玻璃单元窑的重油燃烧器通常由燃油喷枪、助燃风套、烧嘴砖、热风蝶阀等组成.重油燃烧器设计得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单元窑的热工性能、熔化率、窑炉寿命、油耗以及产品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本发明是讲玻璃的熔化和其相应的装置,并进一步说明为达到熔化的目的所使用的沉没燃烧方法。通常加入玻璃熔窑中的玻璃配合料和碎玻璃,由穿过玻璃液上表面的火焰所产生的热量进行熔化。料熔化成玻璃后,玻璃液从熔化部进入澄清部,又从澄清部流到成型区。这样熔化的玻璃熔窑大而且效率低。  相似文献   

9.
国外日用玻璃池窑日益趋向于大型化,高出料量、高熔化率、高机速是发展的普遍趋势。由于采用先进的加料机和燃料喷嘴、燃烧工艺采用数控,并且采用优质耐火材料和窑体保温、余热回收、鼓泡、电助熔等新技术,使玻璃液熔化质量提高,单位能耗下降,一般每吨玻璃  相似文献   

10.
燃烧天然气的玻璃熔窑火焰自增碳探讨高福烨(重庆建筑大学)1.目前采用天然气作燃料的玻璃池窑中,天然气在窑池空间燃烧,对料液表面进行加热。因此,在池窑火焰空间内存在着火焰──玻璃液、火焰──窑体、窑体──玻璃液之间的热交换。Veh,P·O经研究后指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玻璃》2009,34(1)
林德气体分公司(Linde Gas Division)已与BOC集团达成向玻璃工业销售BOC对流式玻璃熔化技术(CGM)许可证的协议。此种新型的熔化技术采用氧气燃烧器。燃烧器设置于玻璃熔窑的大碹中。采用此种方法,除了通常的辐射热传递外,还会产生对流热。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能量得以传递给玻璃液。从而,可明显地提高玻璃的熔化能力和延长玻璃熔窑的寿命。  相似文献   

12.
高速热风烤窑燃烧器具有高速燃烧器的主要特点,如出口烟气速度高,炉内对流传热强烈,负荷调节范围大,炉内温度均匀性好,燃烧效率高等.为适应烤窑升温曲线的要求,该烤窑燃烧器出口热风湿度在150~1400℃连续可调;低温时,出口热风,最低速度大于50m/s,为满足E玻璃单元窑烤窑的特殊要求,出口热风中CO含量小于  相似文献   

13.
《玻璃》1975,(4)
为使玻璃熔窑的产量有大幅度的提高,需探索提高其热效率的方法。使部分煤气直接在玻璃液中燃烧,是能够大大提高玻璃熔窑热交换效率的方法之一。鼓泡也有利于加强热交换,但由于鼓入空气对玻璃液起冷却作用,故热效率不高。目前,世界各地都在广泛研究部分煤气在玻璃液内燃烧的方法——液内燃烧法或接触燃烧法。最使人感兴趣的报导有:燃烧装置在窑内使用了2年,单位熔化率达到9.75吨/米~2·日,但未报导所得玻璃液是否完全澄清。苏联在看到英国期刊上的报导后开始进行此项研究,最初在日产20吨的直热式熔窑上试验了接触燃烧所需的设备,并研究了接触燃烧对熔窑作业的影响。研究结  相似文献   

14.
玻璃在高温液态状况下是导电体,电熔窑和电熔坩埚都是靠玻玏液通电自身发热熔化玻璃的。因此,使玻璃液内发热的热源均匀分布在玻璃液之中,温度场近于均匀分布,对熔制优质玻璃是比较有利的。在设计和使用电熔窑和电熔坩埚时,要  相似文献   

15.
国外动态     
玻璃电熔窑全苏玻璃钢和玻璃纤维科学研究院,采用了高生产能力玻璃电熔窑,熔化牌号为A和E的含碱和无碱玻璃,用来制造玻璃纤维。熔窑生产能力为7~14吨/日,玻璃液熔化率1.0~1.2吨/米~2·日。  相似文献   

16.
胡斌 《玻璃与搪瓷》2012,40(3):23-28
介绍了在保温瓶玻璃熔窑中采用煤气与空气助燃混合燃烧,以提高小炉向熔化部供热的强度。在熔窑结构上,采用窑坎配鼓泡、澄清池底向流液洞倾斜、流液洞采用下沉、倾斜、外接式,工作部空间与熔化部空间采用全分隔、空气蓄热室采用三通道、废气采用余热回收,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Flutank 玻璃熔制过程三维计算机软件研究了窑坎对配合料熔化、玻璃液澄清、均化质量的影响;并从改善玻璃熔制条件及降低窑坎蚀损两方面,讨论了窑坎的位置、高度及形状.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玻璃熔窑内不同粒径硅砂的熔化过程进行模拟,追踪了硅砂粒子由投料口进入玻璃池窑的运动轨迹.研究了粒径对硅砂运动过程,及硅砂熔化时间、熔化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硅砂粒径增大时,部分硅砂由配合料熔化区向池窑底部运动,并在第Ⅰ环流玻璃液作用下沿窑长方向运动.随着硅砂粒径增大,硅砂的熔化时间分布变宽,熔化时间延长.由于熔化过程中部分硅砂向温度较低的池窑底部运动,硅砂的平均熔化温度由1313℃升高到1374℃后基本稳定在1350 ~1380℃.随着硅砂粒径增大,硅砂沿窑长方向运动的最大距离增加,当硅砂粒径大于500μm时,热点后仍有部分硅砂未完全熔化,可能会对玻璃液的进一步澄清均化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道元  张如君 《玻璃》2013,(11):9-11
电熔窑的火焰助熔是在近几年发展的新工艺。它克服了电熔窑易"红顶"的现象,用火焰调节配合料的氧化还原反应,减少配合料中氧气对钼电极的侵蚀,改善玻璃液熔化的热均匀性,提高玻璃液质量。  相似文献   

20.
平拉法生产平板玻璃系浅池自由液面成型,因此隔断来自熔窑的气流和液面分隔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冷却部末和通路入口处分隔设备可以挡住玻璃液液面上的热流至通路成型室来,消除当熔窑火焰换向时引起窑压波动的不良影响;减少通路成型室玻璃液的横向温差及玻璃板的厚薄差;减少板面波筋.同时,也防止没有熔化好的浮渣和燃烧形成的尘粒等异物流人通路,污染玻璃液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