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镀锌层无铬钝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开发了一种无铬无毒的环保型镀锌层钝化工艺,通过试验研究了钝化液成分和工艺条件对钝化膜的影响情况。钢铁件在锌酸盐或酸性镀锌15μm后,采用此工艺钝化,得到的钝化膜抗白锈试验24h,中性盐雾试验72h达到5级(符合国家标准),钝化液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2.
镀锌层蓝白钝化工艺泛彩故障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镀锌蓝白钝化是应用最广泛的镀锌钝化工艺,从钝化液的配制、工艺操作、镀锌等方面介绍了防止镀锌蓝白钝化泛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球墨铸铁件常温发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二次钝化常温发黑工艺的基础上,针对其钝化时间长的缺点,开发了球墨铸铁件的常温发墨工艺,介绍了应用技术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新民 《材料保护》1996,29(7):33-33
铝及其合金的钝化处理陕西如意电气总公司七分厂(咸阳市712099)刘新民1前言为满足某些特殊要求,铝及其合金通常要进行钝化处理。不久前,我厂对5000件铝合金工件进行仿镀锌彩钝化处理。采用以下工艺,满足了客户的要求,收到了满意的效果。2工艺流程有机除...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近几年六价铬钝化的替代工艺无铬钝化、三价铬钝化的发展状况,总结了三价铬黑色钝化液的组分、成膜过程以及现阶段的研究方向和难点。认为有学者提出的类三价铬钝化膜的封闭层是解决三价铬钝化膜泥裂纹缺陷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6.
镀锌层三价铬高耐蚀蓝白钝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三价铬钝化环境污染小,但钝化膜的耐蚀性不及六价铬钝化.为此,深入研究了三价铬钝化的耐蚀性.基于钝化液的基本组成配方,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镀锌层三价铬蓝白钝化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和工艺范围:4.8g/LCrCl3,1.0mL/LH2SO4,1.0mL/LHNO3,2.5mL/L醇类添加剂,2.5mL/LHAc,钝化液温度25℃,浸渍时间15s,钝化液pH值1.8.研究了工艺参数与钝化层外观和耐蚀性的关系,在最佳工艺参数的条件下,进行镀锌层三价铬蓝白钝化处理,所得膜层经76h的中性盐雾试验不产生白锈,已超过了国家标准的48h.  相似文献   

7.
镀锌层无铬钝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用于锌镀层彩色钝化的无铬钝化液最佳配方及工艺.以钼酸盐为主要原料,通过加入协同缓蚀剂,控制工艺条件可得到呈亮丽彩虹色的钝化膜,并开发了一种封闭处理工艺以提高膜层的耐蚀性.通过电化学测试手段比较了铬酸盐钝化膜、钼酸盐钝化膜及镀锌层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镀锌层硅酸盐彩色钝化膜的耐蚀性能,缩短钝化时间,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镀锌层硅酸盐彩色钝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对彩色钝化膜的Tafel曲线测试、阻抗测试、5%CuSO4点滴、中性盐雾腐蚀,研究工艺参数对钝化膜外观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25 g/L硅酸钠,8 g/L硫酸锌,15 mL/L双氧水,14g/L DK-WSC;pH值2.5~3.0,温度30℃,钝化时间80~120 s。本工艺能获得外观艳丽、光亮的膜层;钝化膜中性盐雾腐蚀出白锈时间达75 h。  相似文献   

9.
镀锌钢板磷化钝化二合一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琦安  成强 《材料保护》2000,32(7):29-30
确定了镀锌钢板涂漆前处理磷化钝化二合一新工艺。用此工艺处理膜的耐蚀性优于镀锌钢板的白色钝化膜,与漆膜的结合力达到了磷化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基于SOC的有机膜REFET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传统参比电极的大尺寸及液接盐桥的存在,限制了ISFET向着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研制了一种采用0.35μm标准CMOS工艺制造的,集ISFET/REFET及其信号检测、处理电路于一体的生化SOC(systemonchip).REFET是该生化SOC采用差分测试方法省略参比电极的关键.介绍了几种有机物材料作为钝化膜的RE—FET.分析比较了各种制备REFET钝化膜的工艺特点及膜的功能特点.实验结果表明,以PTFE为钝化膜的REFET对pH的响应可达到0.39mV/pH,这表明PTFE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pH钝化材料.  相似文献   

11.
康书文 《材料保护》2003,36(6):43-44
介绍了pH15—5不锈钢酸洗、钝化加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加工工艺配方及钝化膜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镀锌层钛盐彩色钝化膜的耐蚀性能,改善钝化膜的外观,缩短钝化时间,采用正交试验对镀锌层钛盐彩色钝化液的组分进行优选,并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工艺参数(钝化液温度、p H值、钝化时间、干燥方式)对彩色钝化膜外观及其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镀锌层钛盐彩色钝化工艺最佳方案为8 m L/L Ti Cl3,15 g/L Na NO3,10 m L/L H2O2,4 g/L DK-TC添加剂,p H值为1.5~2.0,温度为30℃,钝化时间为15~25 s,干燥方式对钝化膜耐蚀性的影响不大;该工艺能获得外观艳丽、光亮的彩色钝化膜,钝化膜中性盐雾试验出现白锈时间可达80.0 h,硫酸铜点滴时间在40 s以上。  相似文献   

13.
锌镀层高耐蚀抗变色黑色钝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臻意 《材料保护》1997,30(11):30-31
介绍了以在Ag^+为主发黑剂的锌层黑色钝化液中,加入适当的络合剂和促进剂,不仅能获得高耐蚀,抗变色黑色转化膜,而且能明显提高钝化液的稳定性,抗杂性,拓宽成膜工艺条件。还介绍了镀锌黑钝化的工艺流程,并对各主要成分的作用和工序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受电子器件芯片铝电极耐温性能的限制和钝化膜沉积工艺中高能粒子对芯片辐射损伤等因素的影响,一般的沉积方法难以用到要求较高的浅结器件的钝化工艺中。微波ECR-PCVD技术没有高能粒子对芯片的辐射损伤,可以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沉积出均匀致密、性能优良的Si_3N_4薄膜,因而成为微电子器件沉积钝化膜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上海冶金设计院依据不锈钢钝化的几种理论现点和钝化机理,研制出不锈钢光亮钝化新工艺,经该工艺处理的不锈钢,表面质量稳定,从根本上消除了氮氧化物及氟污染,其工艺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烈炜  林恒  赵洲 《材料保护》2007,40(10):39-41
三价铬钝化毒性小,将成为六价铬最有可能被接受的替代品.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得到了三价铬彩色钝化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3.0 mL/L Cr2(SO4)3·6H2O、5 g/L丙二酸、5 g/L NaNO3、1g/L Ni盐、0.6 mL/L有杌硅封闭剂,pH值1.6,钝化温度25℃,钝化时间80 s.探讨了pH值、钝化温度、钝化时间与封闭剂浓度和耐蚀性的关系.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钝化膜呈彩色,能通过79 h中性盐雾试验.  相似文献   

17.
锌—铁合金镀层黑色铬酸盐钝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Zn-Fe合金镀层(含Fe0.2% ̄0.7%)的铬酸盐黑色钝化工艺。研制的黑钝促进剂XTH拓宽了钝化工艺范围;在钝化液中添加抗蚀剂XTK,大幅度地提高了膜层的耐蚀性。Zn-Fe合金镀层经本工艺直接钝化处理,可获得高耐蚀、光泽的黑色钝化膜。  相似文献   

18.
锌-铁合金镀层黑色铬酸盐钝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Zn-Fe合金镀层(含Fe0.2%~0.7%)的铬酸盐黑色钝化工艺。研制的黑钝促进剂XTH拓宽了钝化工艺范围;在钝化液中添加抗蚀剂XTK,大幅度地提高了膜层的耐蚀性。Zn-Fe合金镀层经本工艺直接钝化处理,可获得高耐蚀、光泽的黑色钝化膜。  相似文献   

19.
陈文浩  王闻捷  于元元  陈鹏辉  郑波  袁声召  万义茂 《功能材料》2022,53(2):2162-2166+2181
借助磷掺杂多晶硅钝化接触结构卓越的钝化质量,n-TOPCon太阳电池可获得极佳的电学性能表现。在实际工业化制造过程,获得高性能量产n-TOPCon电池的关键之一是需要实现电池双面钝化结构的匹配与优化。对于硼扩散制备而成的电池正表面,工业上常采用叠层钝化膜沉积前添加热氧化工艺来优化钝化质量。该热氧化过程对n-TOPCon电池正反面钝化结构以及最终的电池电学性能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探究;发现热氧化过程可以优化重掺杂硼扩面的钝化质量,而对于轻掺杂硼扩面有害无益,同时热氧化会导致掺杂多晶硅钝化接触结构的钝化质量下降。未经过氧化处理的n-TOPCon电池在光注入退火工艺处理后可以获得更大的电学性能增益。使用无氧化工艺获得了平均效率达24.02%,最高效率为24.34%的量产n-TOPCon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镀锌墨绿色钝化工艺性能不稳定,不便使用.在四酸溶液体系中,加入稳定剂及调色剂,对镀锌钢板进行墨绿色钝化处理.研究了溶液组分、温度、pH值、钝化时间等因素对钝化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钝化液组分最佳范围:20~30 g/L铬酐,10~13 mL/L磷酸,2~6 mL/L硫酸,3~5 mL/L硝酸,3~5 mL/L稳定剂,2~10 mL/L调色剂;最佳工艺条件:溶液pH值1.0~1.5,钝化温度20~30℃,钝化时间40-60 s.经最优工艺处理的钝化试样外观呈墨绿色,色泽均匀,光度柔和,耐中性盐雾达400 h,附着力测试擦拭次数达100次,超过国家标准10次擦拭次数的要求.本工艺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