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应变时效对双相钢和低合金高强钢屈服强度及应变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预应变之后,双相钢的屈服强度提高了106MPa,低合金高强钢的屈服强度提高了28MPa;预应变之后再经历烘烤,双相钢的屈服强度提高了149MPa,而低合金高强钢的屈服强度只提高了66MPa;预应变或烘烤硬化之后,两种钢的应变硬化率均降低,但双相钢仍然具有很强的应变硬化能力,其应变硬化率接近于低合金高强钢未预应变条件下的;铁素体马氏体组织赋予了双相钢比低合金高强钢更强的应变硬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双相钢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低合金高强度钢中出现了一颗引人注目的新星,这就是铁素体加马氏体双相钢。这种产品强度高,塑性好,容易成型,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发展很快。国际上冶金专家们一致把这种钢的出现看成是低合金高强度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突破,标志着低合金高强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简要地介绍一下这种钢的发展概况,生产及应用现状,并就双相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双相钢的形变和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言双相钢的研究始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世界发生能源危机,美日等国将其作为节能材料,用于汽车制造业。近年来,双相钢在我国也受到注视,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双相钢是一种低碳低合金钢。在奥氏体区或奥氏体-铁素体区内保温后,经适当的方式冷却获得双相组织。其组织特点是在高塑性的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10~20%高强度的马氏体,从而使钢在较高塑性条件下,提高了强度,成为具有良好冲压成型性能的低合金高强度钢。它适用于汽车框架,保险杠,车轮等构件,是一种较好的节能用钢。  相似文献   

4.
一、双相钢的产生由普通低合金高强度钢或低碳钢经双相区热处理得到的由强化相马氏体和塑性相铁素体所构成的复相合金叫双相钢。这种双相组织具有很好的强度和延性匹配,成为获得高强度高成型性板材的有效方法。双相钢的专利于1968年在美国发表。直至1975年才对双相钢的化学成份,显微组织、机械性能和成型性作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描述,双相钢的巨大潜力才引起人们的强烈兴趣。降低汽车燃料消耗,保证安全行驶而要求汽车工  相似文献   

5.
双相钢以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成型性能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成为理想的汽车用钢板.目前国内与国外相比,无论是在双相钢板基础理论研究上还是实际生产产品上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介绍了国内外双相钢的研究现状及重点研究方向,指出国内应注重在双相钢的高强化、镀锌化、细晶化等方面加强研究,以适应我国对汽车用双相钢板迅猛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经不同热处理获得的双相钢的显微组织特征及其对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素体的相硬化和马氏体的相软化现象的存在是双相钢的一个重要的组织特征;双相钢的强度除主要决定于马氏体含量外,还随马氏体岛长度直径比的增大而升高;用纤维复合材料混合律来估价不同组织状态的双相钢强度偏差均较大。  相似文献   

7.
双相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双相钢的生产工艺及研究应用状况,阐述了双相钢的显微组织特征及其综合机械性能,讨论了双相钢在我国生产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我国加速开发、研制、生产双相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已有的强度预测模型基础上,增加考虑了第二相析出强化对双相钢抗拉强度的影响,对已有强度预测模型进行了完善。利用完善后模型并结合Thermo-Cal软件讨论了不同Ti元素添加量和不同淬火温度对双相钢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12%的Ti含量内,随着Ti含量的增加双相钢的强度逐步增大。高温时析出相以TiN为主,随着温度的降低,析出相逐渐转变为TiC。随淬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体积分数增加,马氏体含C量下降,双相钢的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双相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党淑娥 《山西机械》2002,(4):14-15,18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双相钢的生产工艺及研究应用状况,阐述了双相钢的显微组织特征及其综合机械性能,讨论了双相钢在我国生产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我国加速开发、研制、生产双相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用汽车厂用双相钢制造转向联轴节而无需进行热处理。成形时变形强化所产生的强度水平至少可达80000磅/吋~2。双相钢具有在单相钢中平常所发现不了的好质量。屈服强度低和延伸率好,易于成型,而且,当钢成形为最终体形时,它通过加工硬化获得强度。汽车制造者在他们研究的较轻材料中,提出了一个新钢种,对那些强硬但难于成形的高强度低合金钢种是一种有前途的代用钢。由它们的微观结构而命名为双相新钢种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超级双相钢复合板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试验制定了相应的焊接工艺,提出了防止缺陷的焊接工艺方法和保证产品焊接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双相钢强度理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和评价了现有双相钢强度的一些表达式,分析和比较了它们的推导条件和适用范围,并且讨论了影响双相钢强度的组织因素。  相似文献   

13.
针对ZG0Cr25Ni7Mo2N低碳双相不锈钢产品在生产中出现的焊接不稳定问题,经常出现返修补焊的现象,论文对ZG0Cr25Ni7Mo2N低碳双相不锈钢铸件补焊进行研究,使用焊条电弧焊的方法,选用2209-15低氢焊条,采用多层多道焊,通过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及焊接方法,分析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进行检测,验证ZG0Cr25Ni7Mo2N低碳双相不锈钢在使用2209-15低氢焊条,采用所选焊接工艺条件下,焊接接头是否能满足产品要求。解决双相不锈钢铸件焊接产品在精加工出现缺陷。经过试验确定,焊接热影响区主要由双相组织组成,焊缝区域主要由奥氏体组织和少量铁素体组织组成,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将含铌双相钢在相同工艺参数下进行热轧并分别以冷却速率60℃·s-1一次水冷至610℃或不同冷却速率两段式水冷至461,434,410℃后进行卷取,分析了卷取温度和冷却速率对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工艺下热轧双相钢组织均主要由铁素体和马氏体构成,在卷取温度为461℃以下时还出现了贝氏体;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马氏体含量降低,贝氏体依次呈分散颗粒状、聚集颗粒状和板条状,热轧双相钢的屈服强度增大,抗拉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屈强比增大,断后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当以一次和二次冷却速率分别为53,79℃·s-1两段式水冷至461℃进行卷取后,热轧双相钢的拉伸性能最佳,平均屈服强度、平均抗拉强度、平均断后伸长率分别为459 MPa, 591 MPa, 35.63%。  相似文献   

15.
道轨钢多为65Mn钢,也有用70Mn钢制造的。在钢板弹簧行业里,“道轨钢”特指用废旧铁路道轨经过切割后使用轨头和轨尾经加热轧制而成的扁钢。用此种“道轨钢”制造的钢板弹簧,不能达到QC29035—1991《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的要求。理由有如下几点:(1)从表面质量讲由于“道轨钢”是由废旧道轨切割而成,在其先前的冶炼和铸模过程中,原本位于锭模心部的某些缺陷,如夹杂、缩孔、汽泡等,经过切割就暴露在了表面,再经过重新加热轧制,这些缺陷就成了表面缺陷,有的表现为沿轧制方向的纵裂,有的表现为凹坑、结疤等。因此,虽然这种钢是GB1222—1984…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原始组织的双相 20 钢在不同的温度亚温淬火后强度与马氏体量之间的关系, 以及低温回火后性能的变化, 对双相钢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机理也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 二次淬火后形成的双相组织晶粒细化, 强度、塑性都有提高, 有希望发展成为一种抗拉强度大于 600 M Pa、总延伸率大于 10% 的双相低碳钢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形变温度及形变量对亚温形变淬火双相15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发展纤维组织双相钢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亚温形变淬火双相15钢的强度主要受钢中铁素体相的强化状态所控制,并取决于马氏体的体积分量和形变强化效果的综合作用。对15钢在800℃左右进行80%形变后淬火,可以获得纤维组织发达的双相钢,具有良好的强塑性匹配。  相似文献   

18.
针对压缩机叶轮在热处理后出现的裂纹缺陷,采用手工氩弧焊工艺进行补焊。通过与手工电弧焊补焊工艺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接头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且避免了传统手工电弧焊工艺补焊造成的飞溅、弧坑裂纹、气孔等缺陷,提高了产品一次性补焊合格率,完善了低合金高强钢焊接叶轮制造工艺规范。对某大型压缩机叶轮进行实际补焊应用,叶轮经过超转试验后,表面检测合格,完善了低合金高强钢焊接压缩机叶轮的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随着自行车零件朝重量轻、强度高的方向发展,铝锌镁合金成为一种首选的理想材料。由于铝锌镁合金的各种力学性能和钢很相近,而且强度高、耐磨性能好、易于机加工,表面经阳极化处理后具有很好的装饰和使用效果。但就目前来讲,铝锌镁合金一般多用于铸造生产。为了克服铸造所带来的缺陷,我们采用液态模锻的方法生产铝锌镁合金自行车闸叉。结果表明,力学性能及表面质量均达到了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前材料厚度1mm以下的超薄壁焊接承压结构件产品越来越多,且这种产品在民用和航天领域内都应用广泛.该类产品由于其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如果超薄承压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熔深不够或存在缺陷,就可能失效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无损检测控制,确保焊接接头品质.由于超薄承压结构件特殊,又要求很高的绝对灵敏度,欲检出的缺陷尺寸已接近或超过宏观无损检测技术的极限,现有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均不能满足其要求.经过工艺攻关,应用CR技术,配合一系列特殊工艺措施和大量工艺试验,实现了该产品结构件焊缝无损伤的品质控制.本项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