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自古便尊崇餐具,博物馆里最多的便是吃饭家伙,从石器到青铜器,然后陶器、瓷器、琉璃等等,餐具的革新代表着人类向文明进化。美食内容固然重要,盛器有时反客为主,越奢侈,说明排场越大,档次越高。  相似文献   

2.
相比银质餐具、不锈钢餐具,最合我心意的还是瓷质餐具。从女人的视角讲,挑选东西最先入眼的是色彩、花纹;欣喜之余,会趋步向前掂量它的形状、手感;这些一旦对上了眼,内心已是喜不自禁,什么坚固耐用、安全可靠等功能性的诉求就显得若即若离了。于是,挑选餐具时,瓷质餐具最能满足女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官需求。甚至,买回来一批华而不实的,大而无当的餐具也常系女人们所为,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3.
端尧生 《中国烹饪》2010,(12):46-47
餐具是人们进餐时的必要用具,也是体现饭店餐厅接待档次、水准的重要标志。餐具器皿也是易损易耗品,管理制度不严格,就会出现大量的损耗。我们在有些饭店就餐时常常发现,许多盛装菜点的餐具残缺,不仅与饭店经营的档次不符,而且也容易划伤客人发生危险,更使得饭店经营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4.
四、琉璃与玉文化的情结中国的琉璃以仿玉为主,玉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故琉璃在中国几千年的玉文化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1.早期的琉璃无比贵一.主要由王公贵族拥有在古代中国,琉璃由于其原料的珍贵性,被誉为五大名器之一(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早期的精美琉璃器具往往只出现在皇室王公的身边,平常百姓难得一见。  相似文献   

5.
陶瓷餐具不生锈、不腐朽、不吸水,表面坚硬光滑,易于洗涤.具有其他餐具难以相比的优点,但是陶瓷中含铅也是几千年的制作工艺无法避免的问题。多年来,国家质量监督部门的有关抽查也表明,铅溶出量超标已成为陶瓷餐具的普遍问题。人们用这种餐具盛放水果、蔬菜、牛奶等含有有机酸的食品时,餐具中的铅就会溶出并随食品一起进入人的肠、胃、肝、肾等重要的器官和组织,久而久之,当铅蓄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铅中毒。  相似文献   

6.
餐具是人们进餐的必须用具 ,餐具不洁会引起肠道传染病传播。为了解我市的饮食业餐具污染情况 ,我们于 2 0 0 1年 4月 2日至 5月 17日对 17家饮食业的 2 4 5 5份餐具进行大肠菌群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餐具均从我市的所属各类饮食业餐具保洁柜或餐桌上待用的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厨房的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而家庭餐具的卫生,更是厨房卫生的重中之重。小餐具里有大学问,如何科学清洗清洁餐具,是每一个居家巧媳妇必须要学习的功课。以下几个妙招,也许会对你有帮助:低碳环保,巧洗玻璃餐具因为玻璃是易碎餐具,所以清洗的时候应该先在水槽底部垫上橡胶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品》2010,(4):81-81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新买回的餐具或厨具。打开之后,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味道。密封的餐具和容器用久了,平时存放的东西比较杂,尤其那些存放过味道较重的食物后的容器,昧道格外的令人不悦。而光靠洗涤灵和清水清洗。  相似文献   

9.
网温 《美食》2009,(5):23-23
仿瓷餐具也叫密胺餐具,是一种在餐馆、家庭广泛使用的新型餐具。最近,北京、河北两地在对仿瓷餐具的检测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甲醛超标等质量问题。记者深入调查发现,一些企业竟然在用禁用原料尿素甲醛树脂生产仿瓷餐具。  相似文献   

10.
何俊 《新食品》2005,(13):34-34
很多“物”与人其实是相通的.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如果我们愿意将某种产品或是某种东两看作是有灵魂的.那么我们试着去改变它们的生活方式可能就会产生某种奇迹。比如美国人将购物的场所——商场,改变为倡导愉悦消费感受的“MALL”,使得大型百货业的生活方式突然变得人性化。再比如前台湾影后杨惠珊爱上琉璃后终于探索出“琉璃工房”和“T8餐厅”,让暮鼓晨钟式的琉璃重焕青春:五粮液以买断经营改变白酒的生活方式,让许多学者惊呼原来白酒还可以这样活。而地处重庆的玻璃瓶厂吴晟,在为水井坊成功地打造了一件中国历史上第一件真正的超高档品味的“外衣”后,中国高端白酒的生活方式其实已经被颠覆了。  相似文献   

11.
为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防止人类生活外境遭到白色的污染,积极开发纸质餐具是轻工行业责无旁贷的任务。为此,近年来我同纸质餐具正在下大力气积极开发这一新型餐具,以替代EPS发泡餐具。可喜的成果和市场纸餐具行业广大技术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已为纸质餐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纸质餐具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纸浆模塑的一次成型技术已达到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已有产品品种多样、外观悦目;质量*能防火防加。纸质餐具市场前景广阔,凡胆使用E*S发泡塑料制作的快餐具,一般都。J以也应该用纸制餐具来代替。纸制餐具的制作…  相似文献   

12.
琉璃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内心情感与生活艺术的融汇。传统琉璃是我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完美融合,琉璃器物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光影、色彩与形态,更在于其对东方人文细腻、精致的内涵体现。文章将从琉璃的历史来源、制作技艺以及当代琉璃艺术的文化韵味这几个角度出发,探索琉璃艺术的文化内涵表现。  相似文献   

13.
自从95年9月从杭州开始到今年3月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宣布禁止生产、销售及使用发泡塑料餐具和超薄塑料袋。国家经贸委1999年6号令,将一次性发泡餐具列为首批限制淘汰的落后产品,决定将1999年 11月-2000年11月作为淘汰的缓冲期,今年的11月起,在全国全面限制使用。但是多年来,发泡塑料餐具和超薄塑料袋带给人们的廉价便利已深入生活的诸多环节,今年11月之后,它们是否会真正地在全国消声匿迹?我想这不仅仅是对有关管理部门的封杀力度的考验,更取决于人们对发泡塑料餐具和超薄塑料袋的使用态度和其危害的…  相似文献   

14.
纸质餐具是一种顺应环境要求而产生的用于替代塑料发泡餐具的新型产品。纸质餐具在生态环境中的降解性能是衡量纸质餐具环境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研究纸质餐具降解特性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光降解、热降解及生物降解法等。本文通过阐述这几种方法的作用机理及优缺点,为纸质餐具的降解性能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餐具变化很快,先是不锈钢经具替代老式的瓷器,摔不烂的塑料餐具也流行起来。然而,笔者最近在几家商场观察了解到,发现购买瓷器,特别是精致瓷器餐具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对餐具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不光要的是结实,摔不坏,而要讲究餐具的美观了。有的购买者说,使用精致瓷器餐具可以增强食欲。购买进口瓷器者多为刚刚建立小家庭的和一些“单身贵族”。这些年轻人在选购时,不太强调实用价值而更看重外形的美观精致、产地和品牌,对干造型特别且图案新颖的瓷器餐具相当喜欢,尤其是俏皮、温馨的设计最被看好。尽管…  相似文献   

16.
专家答疑     
《食品指南》2009,(2):88-89
问:贵刊第1期《不必恐惧仿瓷餐具》写得很好,尤其是仿瓷餐具的“防毒”、“消毒”、“排毒”介绍得很详细,对读者帮助很大。厨房的餐具多种多样,请再介绍其他种类餐具的“防毒”、“消毒”、“排毒”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你选餐具     
木制或竹制餐具竹木餐具的最大优点是取材方便,且没有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但是它们的弱点是比其他餐具容易污染、发霉.假如不注意消毒,易带来肠道传染病。塑料餐具塑料餐具虽然问世不久,但已出现在许多家庭里了。目前,常用的塑料餐具基本上是由聚乙烯和聚丙烯作原料的。这是大多数国家卫生部门认可的无毒塑料,市场上的糖盒、茶盘、饭碗、冷水壶、奶瓶等均是这类塑料。但是与聚乙烯分子结构相似的聚氯乙烯却是一个危险分子,人们发现~种罕见的肝脏血管瘤,几乎与经常接触聚氯乙烯的人相关。因此在使用塑料制品时,一定要注意其原料是…  相似文献   

18.
尽管新加坡目前尚处于经济复苏阶段,但当地的名贵餐具市场需求强劲,其中陶器、骨瓷、水晶器皿和餐桌布的销路连续旺盛。 据新加坡一家大型百货公司统计,该公司90%的客户是富裕人家,剩余10%是游客。新加坡人的消费习惯与欧洲近似,喜欢一次性购买整套餐具,为了吸引亚洲客户,新加坡各大百货公司纷纷推出更多的餐具种类,其中包括筷子和陶瓷匙的成套餐具。 名贵餐具的制造商和分销商促销手法包括直销邮件、举办餐桌装饰研讨会并向企业推销产品等。新加坡高档餐具销路旺盛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快餐行业的不断发展,被称为“白色污染”的一次性发泡餐具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多。传统的一次性发泡餐具不仅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同时还会造成恶劣的环境问题。因此一次性发泡餐具所带来的问题亟待解决,这是摆在当前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重大问题,因此需要从“源头”着手,对一次性塑料餐具进行改良与优化,寻求一种安全、绿色环保的一次性发泡可降解型餐具。而使用植物纤维制成的一次性可降解的餐具,成本低廉、降解速度快,具有广宽的市场前景。本研究针对可降解植物纤维餐具,添加不同含量的骨胶和黄原胶,通过测定骨胶和黄原胶不同添加量时力学强度的变化,分析和探讨骨胶和黄原胶对可降解植物纤维餐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自助餐在基层连队的逐步推广,对餐具的消毒要求越来越高,消毒柜走进了基层连队的饭堂。通过对部分连队消毒柜中的餐具进行检测,发现经消毒柜“消过毒”的餐具,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还超过没经消毒柜消毒的餐具。究其原因:一是个别单位不按操作规程使用消毒柜,对餐具的消毒时间达不到,杀菌不彻底。有的甚至把消毒柜当摆设,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