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细雾化铝粉和TiB2颗粒为原料,通过粉末冶金和热轧制制备微米TiB2和纳米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室温时,由于TiB2和Al2O3的综合强化作用,Al2O3/TiB2/Al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258.7 MPa和279.3 MPa,测试温度升至350℃时,TiB2颗粒的增强效果显著减弱,原位纳米Al2O3颗粒与位错的交互作用使得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达到98.2MPa和122.5 MPa。经350℃退火1000 h后,由于纳米Al2O3对晶界的钉扎作用抑制晶粒长大,强度和硬度未发生显著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Al2O3含量对Al2O3/Cu复合材料热变形行为的影响,采用内氧化法制备了3种Al2O3含量(0.28、0.66和1.13 mass%)的Al2O3/Cu复合材料,通过热模拟实验对其热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23、923和1223 K时,随着Al2O3/Cu复合材料中Al2O3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峰值应力逐渐增大;显微组织观察发现,由于1.13 Al2O3/Cu复合材料内动态软化积累程度最大,导致其在1023和1123 K下出现了峰值应力下降现象。经热挤压后,在热变形过程中Al2O3/Cu复合材料的软化效果以动态回复为主。同时,发现0.28 Al2O3/Cu和0.66 Al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Al2O3/Cu多孔复合材料(A-C-M)。首先利用高能球磨法将Cu粉和Al2O3粉末均匀细化,然后将Al2O3/Cu复合粉末与造孔剂尿素均匀混合后,再将混合粉末冷压成型,最后通过溶脱-烧结工艺制得A-C-M。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粉末原料和A-C-M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分析,使用万能试验机对A-C-M进行压缩性能测试,探讨了尿素和Al2O3含量对A-C-M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球磨使Al2O3/Cu复合粉末的形貌由球状变为片状,复合粉末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在球磨4 h时获得最小平均粒径为25μm; A-C-M含有两种特征孔,100~300μm的大孔和1~10μm的微孔;随尿素含量的增加,孔的连通程度及复合材料的孔隙率逐渐增加,其压缩强度逐渐降低;随Al2O3含量的增加,A...  相似文献   

4.
卓海鸥  唐建成  叶楠 《金属学报》2012,(12):1474-1478
采用液相原位反应法制备了Cu-0.9Y2O3(体积分数,%)复合材料.TEM观察与SAD分析表明:Cu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纳米Y2O3颗粒,其平均尺寸和颗粒间距分别为5.0和20 nm,Y2O3颗粒与基体共格、晶面(422)Y2O3//(111)Cu,晶带轴[011]Y2O3//[112]Cu.实验结果表明,Cu-0.9Y2O3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为568 MPa,其强化机制为Orowan机制和切割机制共同作用,其中Orowan机制产生的强度增值为185 MPa,切割机制引起强度增加195 MPa.  相似文献   

5.
陈波  熊华平  毛唯  邹文江 《焊接学报》2016,37(11):47-50
首先选用AgCuTi活性钎料在880℃/10 min参数下对A12O3陶瓷表面进行金属化处理,之后尽量去除金属化层中的AgCu共晶组织,然后选用两种Au基高温钎料在980℃/10 min参数下对金属化后的A12O3进行了钎焊连接.结果表明,在Al2O3/Au-Ni/Al2O3接头中靠近Al2O3母材的界面处生成一层薄薄的扩散反应层,该反应层主要由TiO2和Al2O3组成;在Al2O3/Au-Cu/Al2O3接头中同样存在扩散反应层,与前者不同的是,接头中检测到Ti-Au相的存在.分别对Au-Ni和Au-Cu两种钎料获得的Al2O3接头进行了抗剪强度测试,前者对应接头强度为95.5 MPa,后者对应接头强度达到102.3 MPa.  相似文献   

6.
采用真空气压浸渗法制备了增强体为Al2O3纤维,基体合金分别为1A99、ZL210A、ZL301及7075铝合金的连续Al2O3f/Al复合材料,并用NaOH溶液提取出Al2O3纤维,研究了不同基体对Al2O3f/Al复合材料纤维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制备工艺下,不同的基体对Al2O3纤维的损伤程度不同。Al2O3纤维与纯铝及ZL210A基体界面反应程度微弱,纤维表面光滑,未发现界面反应产物,纤维剩余强度分别为1 746 MPa和1 658 MPa; Al2O3纤维与ZL301发生界面反应生成了MgAl2O4(镁铝尖晶石),纤维表面较为粗糙,剩余强度为1 584 MPa; Al2O3纤维与...  相似文献   

7.
通过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了新型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纳米Al2O3作为固体润滑剂对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宽温域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Al2O3颗粒在具有BCC结构的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体相晶界和晶内均匀分散,强烈的弥散强化显著提升了NbMoWTa的显微硬度。纳米Al2O3颗粒在室温至800℃范围内降低摩擦因数和磨损方面有显著作用。室温下,由于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显著提升,添加足量的纳米Al2O3实现了复合材料耐磨性的提升。在中高温下,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的连续致密氧化摩擦层对提升摩擦学性能起着关键作用。纳米Al2O3颗粒协助氧化摩擦层承载更大的载荷,提高其致密性及稳定性,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基体。此外,在800℃下纳米Al2O3颗粒的存在能够抑制MoO3的过度挥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Ni-Cr2O3复合镀层620 ℃部分渗铝制备了δ-Ni2Al3-Cr2O3/Ni-Cr2O3涂层体系。Cr2O3颗粒在渗铝的过程中和Al反应生成更为稳定的Al2O3。1000 ℃恒温氧化20 h后发现,铝化物涂层和复合镀层内掺杂的Cr2O3颗粒完全转化为Al2O3,并在铝化物涂层/Ni镀层界面自发形成了一层Al2O3富集层,该富集层起扩散障作用,阻碍铝化物涂层因互扩散所致的退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Cu-Y2O3和Cu-Y2O3-Zr复合材料,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导率和拉伸实验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对其力学性能和电导率具有很大影响。电学性能的改善可归因于共格Y4Zr3O12粒子的形成和Cu4Zr相的优先成核,它们分别改善了Y2O3和Cu基体之间的界面以及降低了位错密度。此外,Cu-Y2O3-Zr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为265.6 MPa,极限抗拉强度为301.0 MPa,伸长率为23.6%,电导率达到92.0%(IAC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掺杂不同质量分数Y2O3对Al2O3-Y2O3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Al2O3涂层,以及Y2O3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40%的Al2O3-Y2O3复合涂层。利用SEM、EDS对粉末以及不同涂层的形貌、组织结构、元素分布进行分析。使用XRD表征粉末和涂层的物相。使用显微硬度仪、纳米压痕测试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涂层的显微硬度、弹性模量以及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 Al2O3喷涂粉末的物相由α-Al2O3组成,而喷涂得到的Al2O3涂层则由α-Al2O  相似文献   

11.
采用真空快速热压烧结法制备了0.5Y2O3/Al2O3-Cu/20Mo3SiC复合材料,在650~950℃温度范围和0.001~10 s-1应变速率条件下,利用Gleeble-1500D数控动态-力学模拟试验机对0.5Y2O3/Al2O3-Cu/20Mo3SiC复合材料进行热变形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绘制了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根据动态材料学模型,构建了复合材料的热加工图,确定其适宜的热加工参数。结果表明:0.5Y2O3/Al2O3-Cu/20Mo3SiC复合材料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存在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特征,其热激活能为211.109 kJ/mol,并构建了本构方程;基于动态材料模型构造的热加工图,确定了复合材料最佳的热加工工艺参数为:变形温度为725~950℃,应变速率为0.006~0.223 s...  相似文献   

12.
肖长源  陈兵  张敏敏  吉华  李达 《焊接学报》2016,37(12):66-70
铝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性能及机械性能已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通过在2219-O铝合金内部添加不同比例的RE/Al2O3纳米粉末,利用搅拌摩擦加工技术,制备铝基复合材料.并对搅拌区进行金相、拉伸、硬度、SEM,EDS和XRD等试验.结果表明,搅拌区金属在搅拌头强烈的搅拌摩擦作用下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和连续动态再结晶,形成细小的等轴晶粒,并具有明显的洋葱环组织.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为母材的163%、屈服强度为母材的195%,同时硬度也明显增加.但是不同稀土比例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大块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粉末添加及隧道型缺陷的控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晶间掺杂法在钕铁硼合金粉体中掺入Al2O3,制备了Al2O3掺杂的烧结钕铁硼磁体,研究了Al2O3掺杂对钕铁硼磁体的电阻率、磁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磁体电阻率随着Al2O3掺杂量的增加逐步提高,由未掺杂时的125.2μΩ·cm提高到Al2O3掺杂量为0.5 mass%时的144.4μΩ·cm,提高了15.3%;磁体矫顽力随着Al2O3掺杂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未掺杂磁体的矫顽力为13.28 kOe,当Al2O3掺杂量为0.3 mass%时,矫顽力达到最大值14.97 kOe,继续增加Al2O3掺杂量,磁体矫顽力开始下降;剩磁随着Al2O3掺杂量的增加逐步降低,由未掺杂时的13...  相似文献   

14.
CaO/Al2O3用于SiC之间的扩散连接,具有接头强度高、连接可靠等优点,但CaO/Al2O3与C/C复合材料的润湿性差,不宜直接用于C/C复合材料的扩散连接。为解决C/C复合材料难以焊接以及连接接头强度较低的问题,本文采用Si-CaO/Al2O3-Si复合夹层作为连接层,对C/C复合材料进行扩散连接,通过Si与C/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SiC以及SiC与CaO/Al2O3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高强度接头。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接头的剪切强度先升高后下降。1500℃保温90 min的接头,剪切强度达到38.17 MPa,连接接头内部形成“富Si的过渡层-中间层-富Si的过渡层”对称结构,接头中生成的物相主要包含SiC以及由Al2SiO5、SiO2、CaAl4O7等构成的复合玻璃相,剪切断裂主要发生在C...  相似文献   

15.
以酚醛树脂(PF)改性环氧树脂(EP)为基体,将硅烷改性的纳米Al2O3掺杂其中,制备了纳米Al2O3-PF/EP复合涂层。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测试方法对复合涂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烷改性的纳米Al2O3和PF与EP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酚醛固化涂层的抗渗透性和交联密度提高;纳米Al2O3-PF/EP复合涂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EP涂层和PF/EP涂层,且掺杂3%(质量分数)纳米Al2O3的PF/EP复合涂层,其耐腐蚀性能最优;硅烷改性的纳米Al2O3与PF/EP之间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提高,涂层变得更致密,阻碍了腐蚀性介质的扩散,从而提高复合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空心阴极增强脉冲激光沉积技术(HC-PLD)在室温制备高质量的Al2O3薄膜,作为非晶铟镓锌氧(a-IGZO)TFT器件的钝化层,显著增强了Al2O3/a-IGZO TFT器件的亚阈值特性,其原因在于空心阴极引入的氧等离子体抑制了Al2O3/a-IGZO界面处氧空位的形成。进一步研究发现,针对a-IGZO薄膜的180℃退火处理有利于消除弱结合氧并抑制深能级缺陷,提高载流子迁移率并降低阈值电压漂移;而针对Al2O3/a-IGZO TFT器件进行100℃退火处理有助于消除其界面附近的氧空位,降低载流子浓度,改善亚阈值特性。结合2步退火工艺所制备的Al2O3/a-IGZO TFT器件迁移率高达22.8 cm2·V-1·s-1,亚阈值摆幅为0.6 V·decade-1,综合电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原位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和基体合金的时效行为,研究了TiB2颗粒对时效行为的影响以及颗粒促进时效沉淀的机制。此外,还研究了时效过程中TiB2/Al-4.5Cu复合材料和基体合金的拉伸性能和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TiB2颗粒加速了复合材料的时效过程,同时TiB2颗粒附近的高密度位错导致了Al2Cu相的不均匀析出。相较于基体合金,TiB2/Al-4.5Cu复合材料的峰时效时间由20 h缩短至8 h。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随时效时间的变化可以分为2个阶段,这与Al2Cu析出相的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比时效前提高了24%,比时效的基体合金提高了82%。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均方位移、自扩散系数、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等方面分析研究了Al2O3对铝熔体中杂质Fe扩散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l2O3是影响铝熔体中杂质Fe扩散和富集的关键因素,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杂质Fe的均方位移随之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均方位移的增加幅度减小,扩散系数从0.173×10-8 m2/s下降到0.037×10-8 m2/s,即Al2O3含量的增加阻碍了杂质Fe的扩散,且Al2O3含量阻碍杂质Fe扩散行为的倾向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同时,随Al2O3含量的增加,径向分布函数曲线发生明显变化,曲线第一峰的高度逐渐变高,即Fe原子配位数逐渐增加,杂质Fe的聚集程度增加。分析认为Al2...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ZrO2(Y2O3)含量对Mo-12Si-8.5B-ZrO2(Y2O3)复合材料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利用机械合金化与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了ZrO2(Y2O3)含量为0~10 mass%的Mo-12Si-8.5B-ZrO2(Y2O3)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在800、1000和1200℃下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800℃时均发生显著氧化,质量损失持续增加;随着ZrO2(Y2O3)含量的增加,氧化质量损失速度降低,复合材料的抗氧化能力提升;低ZrO2(Y2O3)含量(0~2.5 mass%)的复合材料在1000和1200℃下具备优异的抗氧化性;高ZrO2(Y...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维氏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研究了Al2O3f/Mg-6Al-1Nd-1Gd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时效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组织主要由α-Mg、Al2O3、β-Mg17A112、Mg2Si、MgO、Al2Nd、Al2Gd以及Al11Nd3相组成。Al2O3短纤维的引入加速了基体合金的时效动力学,使基体合金的时效峰值时间由32 h显著缩短至24 h。时效过程中,β-Mg17Al12相主要以连续析出和非连续析出两种形式析出,连续析出和非连续析出的生长呈竞争关系,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非连续析出相逐渐长大并由晶界向晶粒内部推移,过时效阶段晶粒内部出现成片的非连续析出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