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升绿色创新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给黄河流域各省(区)实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模型Super-SBM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推算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间接分析黄河流域绿色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化情况,采用Tobit模型对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平均绿色创新效率为0.909,接近DEA有效水平;各省(区)绿色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大体表现为下游省份(鲁、豫)>上游省份(青、川、甘、宁)>中游省份(内蒙古、陕、晋);2019年除宁夏和陕西外,其他各省(区)均达到了DEA有效水平。(2)2010—2019年黄河流域绿色创新全要素生产率逐年变化指数均大于1、时段平均值为1.139;黄河流域各省(区)绿色创新全要素生产率除宁夏外均呈上升趋势,上升较快的省份有青海、四川、陕西,上升较慢的省份有内蒙古、甘肃。(3)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有一定负面影响,政府支持对提升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不显著,技术市场...  相似文献   

2.
提高绿色水资源效率既是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也是促进整个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遵循绿色生态理念,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综合评估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多维变化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审视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并根据各影响因素给出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上“稳中提质”,但省际差异显著,同时长期来看尚具有一定趋同效应,并且会以3%的收敛速率达到区域平衡;区域内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宏观空间分布状态表现为下游>上游>中游,南北方向效率梯度差缩小显著,效率领先区对其他地区的辐射效应较为薄弱;区域内工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影响机制特征,其中,工业化水平的驱动效果最强,但难以达到区域内的多数省市正向驱动,城市运转水平平均正向驱动覆盖面最广,人口素质水平驱动节水减排技术转化能力较为薄弱。研究成果可为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实现区域水资源协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水资源紧缺、流域内用水需求增长与空间失衡的矛盾制约了流域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黄河流域用水效率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采用Super-SBM模型计算2005—2019年各省及地级市工业用水效率,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地区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工业废水排放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工业用水效率影响最大的是人均GDP,其次是研发经费占比、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增加值占比、工业用水量占比、水资源总量等;用水效率低等水平且水资源缺乏地区应加强水权交易市场建设;用水效率中等水平地区应以降低废水排放量为主,加大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用水效率高等水平地区应严格实行区域环境容量和浓度管控,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与产业升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计算所得指数进行时空分析,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对黄河流域八省区2010—2019年水资源与产业升级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八省区通过优化水资源利用方式难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寻找新的发展驱动力,提高产业链附加值,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黄河流域八省区优化水资源利用对提高产业环境友好程度产生促进效应,应着力推动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3)黄河流域八省区提高产业环境友好程度对改善水资源状态起积极作用,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恢复水体状态。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推进三者耦合协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0—2019年甘肃省14个市(州)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并结合重心演化模型对耦合协调度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19年,甘肃省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小幅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与各市州水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分布格局相一致;(2)2010—2019年,甘肃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0.52,0.54],属于基本协调类型;空间维度上各市(州)耦合协调类型或持续稳定或有所提升;(3)2010—2019年耦合协调度重心轨迹主要分布在兰州市,年均移动距离为7.19 km。应针对区域特点采取差异化策略以推动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向高级耦合协调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6.
在双循环发展战略下,黄河流域成为中国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工业用水效率提升对流域水环境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以2007—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区)为研究对象,采用SBM-DEA模型和GML指数法测算区域工业用水效率及其分解,并基于技术创新用门槛回归法探究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黄河流域工业用水效率在研...  相似文献   

7.
为缓解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明晰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驱动因子,基于Tapio脱钩指数模型和Kaya-LMDI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2001—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九省(区)总水足迹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生产用水是水足迹的主体。2)九省(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整体呈弱脱钩态势,脱钩状态较为良好;下游两省脱钩状态最好,其次为上游五省(区),中游两省脱钩状态最差。3)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为脱钩正向驱动因素,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则为脱钩负向驱动因素,各省(区)脱钩驱动因子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8.
甘容  李旖旎  郭林  唐辉 《人民黄河》2024,(2):93-99+106
为评估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改善水资源状况,实现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水足迹模型提出适合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并且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足迹呈现先增后减的小幅度变化,水环境足迹呈现减小的趋势,水资源足迹和水环境足迹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黄河流域九省(区)整体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上游省(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高,而中下游省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密度和第二产业占比,其次为人均用水量、废水处理率和化肥施用强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指标集中选取6个指标,运用DEA-Malmquist评价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评价分析沿黄九省(区)2014—2018年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发现:黄河流域用水效率总体良好,呈逐年上升趋势;沿黄九省(区)中,山东省的用水效率最高,四川省的用水效率最低;受技术变化指数因素影响,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呈增长趋势。总之,通过提高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可以不断提高用水效率,改善用水水平,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科学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和Malmquist指数,对黄河流域68个地级行政单元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7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DEA有效的地级行政单元有26个、非DEA有效的地级行政单元有42个;通过对42个非DEA有效行政单元的投入冗余测算,发现由于规模效率不高造成的有27个、技术效率低下造成的有15个。2009—2017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波动大的特点,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有所提升,且技术水平是影响其关键因素。从流域来看,2009—2017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指数的综合平均值为0.957;其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TFP指数为0.977;上游和中游地区次之,TFP指数分别为0.958和0.948。  相似文献   

12.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水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约束,是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支撑。尝试将DEA视窗分析方法应用于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结合超效率DEA模型,探究黄河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Malmquist指数分解效率变动的内在原因,并引用空间匹配度计算方法,研究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全面小康相对水平匹配程度。研究发现:九省区2012—2018年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呈增加趋势,水资源利用水平具有显著空间差异性;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TC,制约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综合技术效率EC;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全面小康相对水平的匹配程度呈现出较强的地区差异,部分省区两者动态协同性较差,其中,宁夏需要同时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陕西需要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内蒙古需要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实现农业用水效率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分别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综合评价模型测度沿黄九省(区)农业用水效率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变异系数法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及空间差异。结果表明:2011-2019年沿黄九省(区)农业用水效率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均得到整体提升,二者的耦合度处于初级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从中度耦合阶段过渡到高度耦合阶段;耦合度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耦合协调度的变异系数总体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不同省(区)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处于不同阶段。因此,各地区应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同时要注重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4.
识别工业用水效率驱动因子能为工业节水提供科学依据。以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用水量描述工业用水效率,考虑新鲜水取用、重复利用和工艺用水三个环节,利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法(LMDI),分解得到了重复用水率、工艺节水和产业结构三个驱动因子,建立了工业用水效率全过程驱动因子识别模型。通过山东省1995-2010年工业用水效率驱动因子识别,以及与现有仅考虑新鲜取用水模型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合理性。当所有工业行业重复用水率均没有变化时,两个模型才等价。新鲜用水模型无法反映重复用水影响,不能准确测算驱动因子贡献值,而全过程模型能科学全面的分析识别驱动因子。工艺节水是导致山东省工业用水效率显著提升的主要因子,重复用水率是次要因子,产业结构影响较小。2005-2010年期间,由于重复用水率从促进因子变成抑制因子、工艺节水贡献大幅下降,用水效率提高速度显著降低。山东省应全面提高工业行业重复用水率,挖掘高耗水行业工艺节水潜力,优化工业结构,继续降低高耗水行业比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TFP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SBM-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VAR模型,对群组前沿下中国东、中、西部水资源绿色效率TFP及其分解指数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旨在对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各地区有针对性地提高水资源绿色效率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TFP及其分解指数在1%的显著水平下呈一阶单整序列,并具有长期且稳定的均衡性,东、中、西部VAR模型均通过了平稳性检验,满足后续分析的运行条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可知,未来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TFP受其自身影响明显,但有下降趋势;东部地区TFP的增长有赖于技术进步的提高(其贡献度高达20%),中部地区主要依赖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而西部地区得益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协同发展。模型较好地模拟了TFP本身及其分解指数对水资源绿色效率TFP的影响,证明了VAR模型在水资源绿色效率研究中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以黄河流域沿线9省区100个地级市2006—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回归模型,运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探究黄河流域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黄河流域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变化中的高级化过程都有助于提升全流域的绿色经济增长效率,而产业结构变化中的合理化进程则未表现出明显的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效应;黄河流域的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变化中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个方面均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提升效应;环境规制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均显著提升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同时,其分别与产业结构变化中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交互作用也在上、中、下游地区均具有明显的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并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6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Theil指数和Tapio脱钩模型等,探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2011年之前增长速度较快、之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7个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2019年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处于较低水平,而宁夏沿黄城市群碳排放强度仍然较高;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区域差异显著且呈扩大态势;黄河流域城市群大部分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为弱脱钩状态,强脱钩状态城市不断增多;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主要受经济强度和能源利用强度的影响,人口效应的影响较小,能源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太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及水贫困问题,基于水贫困概念的界定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主客观赋权法测度2010—2020年黄河流域各省(区)水贫困指数,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Tobit模型评估水贫困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来看,大部分省(区)的水贫困程度呈缓解趋势;(2)从空间格局分布来看,黄河流域水贫困区域差异明显,水贫困标准差椭圆呈东(偏北)—西(偏南)的分布格局,水贫困重心从甘肃东部向东北方向移动;(3)从水贫困影响因素来看,环境规制和技术发展对缓解黄河流域水贫困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给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乃至其他区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基于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黄河流域136个县(区)的面板数据,对黄河流域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从时序变化来看,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黄河下游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最快;从差异分析来看,总体差异变化呈倒U形,其原因主要是上中下游内部的差异增大,其中上游内部差异最大;从空间格局来看,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且具有相对明显的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资源禀赋、环境质量、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是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导因子,驱动因子交互作用类型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从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 3 个方面选取 17 个指标建立评 价体系,使用黄河流域 2011—2020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整体上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由 2011 年的?0.0935 增长到 2020 年的 0.1097, 9 个省(自治区)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从大到小分别为青海(0.0253)、陕西(0.0126)、山西(0.0122)、甘肃 (0.0114)、四川(0.0110)、宁夏(0.0103)、内蒙古(0.0091)、河南(0.0089)和山东(0.0089);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 集约利用仍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开发利用率高、利用效率低和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 强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为推动黄河流域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