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含羟基清除功能的新型JT-509脱醇型交联剂在改善单组分脱甲醇型RTV-1硅橡胶性能方面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交联剂,使用JT-509制备的“密封胶2”在储存稳定性、耐老化性及粘结性能上表现更优,尤其在加速老化后仍能保持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对多种基材的粘结效果。  相似文献   

2.
《建材发展导向》2020,(12):28-30
该文通过试验优选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胶,以纳米碳酸钙为补强填料,添加适量交联剂、硅烷助剂及催化剂等功能助剂,制备出一种耐候性能良好的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催化剂、硅烷助剂、纳米碳酸钙以及交联剂的用量对室温硫化硅橡胶综合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7胶)为基胶,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乙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复配作交联剂,气相法白炭黑为补强填料,制得透明脱酮肟型硅酮密封胶,并研究了107基胶黏度、复配交联剂用量以及气相法白炭黑用量对透明脱酮肟型硅酮密封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行星混合法制备了室温固化(RTV)双组份脱醇缩合型液体硅橡胶,探讨了粉液比、107胶粘度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偶联剂及有机锡催化剂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组份中,粉液比对硅橡胶的力学性能与表面硬度影响较大,107胶混合后的粘度对硅橡胶的指触表干时间、力学性能等影响明显;B组份中,硅烷偶联剂对硅橡胶固化与剪切强度影响较大,随催化剂用量增加,硅橡胶的表干速率呈先有所提高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白炭黑的表面疏水改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八醇为改性剂,对白炭黑进行表面改性研究。考察了十八醇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由正交实验得出表面改性的最优条件为:十八醇用量2.0g、催化剂用量0.2g、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90min,在此条件下,改性产物活化度达到95%以上。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十八醇与白炭黑表面发生了化学键合。改性后的疏水白炭黑在超细干粉灭火剂中的应用实验表明其对提高超细干粉灭火剂的斥水性能,增加其抗吸湿结块能力有极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为主要原材料,添加适量的填料、增塑剂、交联剂、偶联剂、催化剂等助剂,制得脱酮肟型单组分硅酮密封胶。重点分析了不同用量的酮肟型交联剂在硅酮密封胶中应用的效果,以及由此带来的密封胶各项性能变化的规律。交联剂的添加量过多或不足均会造成密封胶最终产品性能缺陷。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合理选择交联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7.
提出以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RTV-2)作为渡槽伸缩缝密封止水材料并开展研究,介绍了硅橡胶的原料组成、制备工艺及其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研究了单组分脱醇型透明硅橡胶制取过程中封端剂的选择对密封胶中间体和成品性能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选择对密封胶成品透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封端剂B可以保证脱醇型透明硅橡胶半成品的储存稳定性,并对最终成品密封胶的性能保障起到关键的作用;自制的钛络合物催化剂A解决了密封胶的透明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仪、同步热分析仪和锥形量热仪等,系统研究了白炭黑添加量对硅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炭黑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白炭黑添加40 份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其拉伸强度为9.35MPa,断裂伸长率为614.7%;白炭黑能改善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白炭黑量达到50 份时,复合材料极限氧指数可达25.0%;白炭黑添加能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和高温成炭率,白炭黑添加量为40 份时初始热分解温度为495.4 ℃,高温残炭率为31.4%;白炭黑的添加能有效降低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总生烟量和二氧化碳生成量,对硅橡胶有较好的阻燃抑烟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气相法和沉淀法白炭黑混合使用对复合绝缘子用混炼硅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相法白炭黑的颗粒更小,分散更均匀,跟硅橡胶的结合更好,气相法白炭黑的添加比例越高,混炼胶的工艺性能越好,密度更高,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也越好。  相似文献   

11.
以107胶为基胶,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和乙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复配作交联剂,气相法白炭黑为补强填料,配以偶联剂和催化剂,制备了中性透明硅酮密封胶,研究了不同型号的107胶、白炭黑以及硅烷偶联剂对透明胶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进口107胶制备的透明胶稠度稍大、伸长率稍好,模量也略大一点;瓦克白炭黑制备的密封胶弹性和挤出性都优于国...  相似文献   

12.
根据欧洲标准ETAG 002的要求,讨论了硅橡胶、填料及交联剂等原材料对硅酮结构胶抗撕裂性能的影响.得出采用纳米碳酸钙或纳米碳酸钙与未处理的碳酸钙复配填料,能够提高硅酮结构胶的抗撕裂性能;采用低黏度的硅橡胶或多官能团的交联剂,提高硅酮结构胶的交联密度,也能提高硅酮结构胶的抗撕裂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选用多种改性剂及改性配方对硅藻土进行表面处理后替代白炭黑作为补强剂填充到橡胶中,并对橡胶试样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硅藻土能提高橡胶的力学性能,经0.6%硅烷1和1.0%硬脂酸的复合改性配方处理的硅藻土对橡胶具有最佳的补强效果,撕裂强度达到42.1kN/m。  相似文献   

14.
硅烷偶联剂对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耐高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硅烷偶联剂对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耐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KH560的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耐高温性能较使用其它硅烷偶联剂的为好。通过正交实验发现,在实验选定条件下,影响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耐高温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偶联剂用量,其次是催化剂用量,树脂配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硅橡胶是一种难粘材料,通过添加增粘剂可有效改善硅橡胶的粘结强度。主要研究了硅烷偶联剂KH550作为硅橡胶密封材料的增粘剂对硅橡胶密封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粘剂对硅橡胶体系起到催化作用。随着增粘剂用量的增大,硅橡胶的表干时间缩短,交联密度增大,而粘结强度和拉伸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硅藻土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吸附性及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环保、化工等行业。为了满足特殊吸附以及填充复合材料的需要,硅藻土需经过改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对硅藻土表面改性技术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硅藻土填充橡胶研究进展,硅藻土在橡胶中可代替白炭黑,具有较好的补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元乙丙橡胶基防水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EPDM、ZnO、TMTD、S、白碳黑、温石棉、纳米CaCO3等为配合剂,制备了EPDM橡胶基防水材料,研究了配合剂的含量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加速老化试验,测试了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配方为EPDM100g,ZnO7.5g,TMTD4.0g,S2.0g,白碳黑30.3g,温石棉30.0g,纳米CaCO360.0g时,可以获得物理机械性能稳定、老化性能优异的EPDM橡胶基防水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焙烧级硅藻土为原料,CaCO3和MgCO3为助熔剂,NaHCO3、松籽壳、人造沸石为成孔剂,水玻璃为黏合剂,经高温烧结制备了曝气生物滤池用轻质硅藻土陶粒.以助熔剂的添加量、不同成孔剂的添加量、烧结温度为变量,讨论了轻质硅藻土陶粒的最佳制备条件.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助熔剂的最佳添加量为5%(质量百分数);最佳成孔剂为NaHCO3,最佳添加量为20%(质量百分数);最佳烧结温度为1100℃.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备的轻质硅藻土陶粒的气孔率为62.33%,体积密度为0.892g/cm3,抗压强度为9.65MPa.  相似文献   

19.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原位聚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结果表明,以MPEG1000、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和烯丙基磺酸钠(丙钠)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工艺制备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具有良好的性能。其较佳合成条件是:n(丙钠):n(MPEG):n(MA):n(AA)=1.0:3.0:4.5:11.5,滴加时间和保温反应时间均为3.5h,滴加温度为80~85℃,保温反应温度为85-90℃,过硫酸铵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8.0%。当该减水剂的用量为水泥质量的0.325%时,水泥的净浆流动度达到265mm,减水率达到29%,坍落度高达200mm,90min后坍落度约损失10%,1d、3d、7d和28d的抗压强度增长比分别高达200%、175%、160%和160%。该合成方法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合成成本低、产品性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董源  张先  薛俊  曹宏 《建材地质》2010,(5):20-22,61
将白炭黑添加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中,通过球磨混合、热压成型制备了UHMWPE/白炭黑复合材料。对不同白炭黑添加量复合材料样品的摩擦、磨损、拉伸、压缩和弯曲等性能的研究表明,与纯UHMWPE相比添加10%白炭黑的复合材料,其摩擦系数略有增大,但磨损量降低了10.2%,拉伸强度提高了12.7%,压缩强度提高了56.0%,60℃时的弯曲强度提高了12.8%,充分反映了复合的优势。XRD、SEM分析表明此时的复合材料成分、结构都很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