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以提高城市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空间导向性为主要目标,针对城市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空间的导向性,概括了几种主要的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以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面换乘空间,地下换乘空间,高架换乘空间三种换乘空间形态的分析,探讨换乘空间的构成模式,并对我国国情下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想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建设地下客运交通枢纽对改善城市核心区的交通和环境都有着积极意义.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建设地下客运交通枢纽的优势与问题,通过对枢纽的各类规划设计要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结合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客运交通枢纽的规划原则与设计方法.最后,结合外滩交通枢纽的方案设计,对地下客运交通枢纽在城市中心城区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珊  杨洁如  王进 《华中建筑》2011,29(11):38-40
该文通过探讨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优势及重要性,并对国内外综合交通枢纽典型实例进行解析,提出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应重视功能的多元复合化、空间的立体集约化,使之形成地上地下共同高效运转的节点型综合体。同时注重交通枢纽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融合,体现城市、建筑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雯 《安徽建筑》2010,17(3):100-101
北京东直门交通枢纽综合了城市各种交通形式的综合换乘,又复合了城市商业等新功能,交通枢纽及其周边已成为城市东侧最具活力的地区。文章从东直门交通枢纽的交通流线、新型空间和安全防灾三方面的特征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6.
魏崴 《城市建筑》2014,(3):19-21
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涵盖空港、海港、国铁、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以及立交道路等市政设施多元功能为一体,具有极强的交通特征。而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环境制约因素繁多,反映了综合的城市问题。整合现有城市条件,梳理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实现枢纽地区交通组织和城市环境的融合,促进交通枢纽服务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是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尝试围绕铁路客站区域交通枢纽空间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发展,研究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建设协同发展的设计策略,为探索城市未来的良性发展开拓思路,开启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5,(8)
我国传统交通枢纽地区的发展存在城市土地与空间利用不合理、综合交通体系缺失及体系化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多种现代交通方式的汇聚点,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如何利用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带来的契机,对其周边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上海西站及其周边地块城市设计实践,从用地布局、开发容量调整、城市空间与景观系统营造、交通体系构建及地下空间开发等方面探讨了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带动下的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法,以期为我国同类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共享单车的盛行,绿色健康的 骑行方式正成为市民主要的短途交通出行 选择,但随之也带来诸多问题,合理规划设 计城市公共骑行空间是解决这些矛盾的主要 途径。文章通过对南京市区摩拜单车定位数 据4天的采集和整理,分析了市民的骑行时空 间特征,并结合城市路网对鼓楼区进行街区 层面骑行轨迹的分析研究。基于研究结果, 文章提出了分区分级设立骑行空间系统、城 市组团设置自行车专用道和提升街巷骑行空 间舒适度的公共骑行空间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发展空间越来越紧张,各种城市综合体和交通枢纽建设均需融入公共交通系统。通过分析南宁东站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工程(地下空间)——公共服务工程设计实例,对地下空间中公交场站的布局展开探讨,以促进城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并推动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需求日益凸显,交通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是提升城市土地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改善了运输服务质量,方便了旅客的出行,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平潭高铁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融合了铁路、轨道交通、公路客运、城市公交等多种交通模式于一体,形成了辐射性强的大型交通枢纽。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平潭将以该枢纽的建设为机遇,发挥其城市空间职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大区域交通枢纽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