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武夷风格"建筑的特征可分为群体特征、单体特征以及细部特征三个层面,文章对"武夷风格"建筑的细节特征展开论述——因地制宜、粗粮细做。此特征是"武夷风格"建筑区别于其他地方建筑风格的典型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武夷风格"建筑的思考和展望是期望能从更高的视角为"武夷风格"建筑的灵魂注入灵性,挖掘其文化底蕴及哲学思考,为武夷风格的继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武夷风格"建筑的特征可分为群体特征、单体特征以及细部特征三个层面,文章从环境及整体设计入手,对"武夷风格"建筑的群体特征展开论述,这也是宜居环境的核心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4.
"武夷风格"建筑的特征可分为群体特征、单体特征以及细部特征三个层面,文章对"武夷风格"建筑的单体特征展开论述——传承、转化和创新。这也是齐康教授对于"传统与现代"这一话题精辟独到的见解之一。  相似文献   

5.
武夷风格建筑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历史人文、自然环境及社会因素三方面。如果说"武夷风格"建筑形成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两因素是基于物的时空因素,那么社会因素便是基于人的影响因素。物和人一静一动,使"武夷风格"建筑成为历史的必然,也可以帮助人们拨云见日,更加清晰地诠释其成因。  相似文献   

6.
武夷风格是武夷山建筑文化的精髓,文化传承是当代武夷新地域建筑创作的重要课题。引入“建筑文化基因”概念,将抽象文化归纳为形制基因、形式基因和符号基因三个层级要素,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结合武夷西岸国际度假酒店规划设计,选取武夷风格作为形制基因,汉唐高台形式作为形式基因,汉唐门阙、廑檐符号和武夷民居木构符号作为符号基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体现当代武夷建筑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历史人文和社会环境因素是"武夷风格"建筑形成三个主要的形成因素。其中自然和历史是一横一纵两个客观因素,对于这两个成因的剖析也是对武夷风格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客观定位。  相似文献   

8.
张泓 《华中建筑》2003,21(6):2-4
赖特的建筑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设计原则与当时通常的原则相去甚远,他的建筑思想完全游离与19世纪浪漫主义风格中著名的"日本风格"以外.他的设计思想主要来源于厄内斯特·范诺罗莎(ErnestFenollosa)对日本艺术独特的诠释.事实证明,当范诺罗莎关于日本艺术的分析被阿瑟·道(Arthur Dow)转移到常规艺术教育系统中以后,这种对日本艺术全新的见解直接影响到了赖特的早期作品.范诺罗莎--道关于"合成线形思维"的艺术理论支持赖特以相似的方法完善自己的建筑原则.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7)
<正>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所谓"形"即文中的材料,而"神"即其思想,应该说,散文的"形"和"神"是浑然一体的,"神"寄于"形","形"中有"神"。在散文阅读中,只有抓住"形"和"神"的"结合点",即线索,品味其语言,体会其情感,方可读懂散文。就高中散文阅读指导而言,要引导学生先把握住要素,理清顺序,抓住线索而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感,体验哲理。一、整体感知,抓住要素散文的类型很多,如写人叙事类、写  相似文献   

10.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形式充满张力,作为建筑本体和周边环境的过渡区域的场所空间也是扎哈·哈迪德设计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主要对其建筑外围的场所空间进行论述,通过分析扎哈建筑形式的形成背景以及处理风格,阐述其"建筑场所空间"的创作手法,并讨论其风格对国内相关建筑场所空间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线与建筑     
本文分析了线的各种性质、线的表现意义。由建筑的产生、历史和建筑形式美的原则,论述了线在建筑中的表现力以及表达特殊风格和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7)
<正>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城市经济和物质基础是物化的文化,是城市之"形",而城市理念和城市精神是精神化的物质,是城市之"神",形神兼备,城市就有了神韵。城市形象定位是城市形象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城市形象定位的准确适当与否,决定着整个城市形象建设的成败。石家庄市的城市定位应立足我市实际,充分体现省会意识以及历史和现实的跨越,可邀请专家论证,发  相似文献   

13.
建筑形式作为社会形势的载体符号,能够棱角分明地刻画出历史进程中的社会变化。该文通过考证武汉大学老斋舍建造之初的社会形势,在语用学的视野下,重新审视老斋舍从形式上表达的在20世纪30年代的背景下,建筑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及传承方式,探求其在建筑创作上对民族符号运用的思维路径,从而得出当代中国建筑民族性符号表达所需要的"形"与"神"的经典性原则和"物"与"我"的关联性原则,以期为我国民族性符号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异彩纷呈的福建地域性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丽娥 《华中建筑》2007,25(2):144-146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地域性建筑在"现代建筑地区化、乡土建筑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汲取闽北传统民居元素而形成的"武夷风格"、发展传统"嘉庚风格"而形成的"新嘉庚风格"、延续与发展福建传统民居底蕴丰厚的红砖文化、灰砖文化和石材文化而创作的"新红砖建筑"、"新灰砖建筑"和"新石材建筑",使地域性建筑成为福建多元其生的现代建筑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该文旨在通过对它们不同创作倾向的分析与梳理,揭示建筑师隐藏于作品背后的创作智慧,以启迪人们去探寻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赖特的建筑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设计原则与当时通常的原则相去甚远,他的建筑思想完全游离于19世纪浪漫主义风格中著名的“日本风格”以外。他的设计思想主要来源于厄内斯特·范诺罗莎(Ernest Fenolloss)对日本艺术独特的诠释。范诺罗莎关于“合成线形思维”的艺术理论支持赖特以相似的方法完善自己的建筑原则。  相似文献   

16.
建筑地方性作为社会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能够清晰地刻画出人们对待历史以及传统的态度。该文通过对重庆博建设计中心(重庆房子)"地方性"呈现方式的解析,审视了当代背景之下,建筑师对建筑地方性及地方记忆的认识、建筑创作中的思维路径以及表达方式的转变,从而探讨建筑地方性关于"形"与"神"、"物"与"我"的新思考,以期延展对中国当代建筑地方性问题的持续性研讨。  相似文献   

17.
潘莹  施瑛 《华中建筑》2009,27(1):149-154
岭南文化的“重商”思想的发展成熟影响了明清以后“岭南派”建筑的形成,“岭南派”建筑注重实用、追求享受的功能观,张扬显露、追逐潮流的装饰风格,人神共居、求财祈福的环境意象和中西合璧、多元兼容的建筑文化特征都深深根源于“重商”思想。  相似文献   

18.
线与建筑     
从建筑形式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了线的各种特性、及其表现意义。从建筑的产生、历史和建筑形式美的原则,论述了线在建筑中的表现力以及在表达特殊风格和思想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赖特对于现代主义的最大贡献,是对有机建筑的演绎及其72年在建筑园地耕耘的历程。纵观其数以百计的建筑物和方案图纸,十字平面原型始终贯穿在其建筑平面的演义中。该文旨在从十字形图形本身的几何特性出发,分析它作为建筑平面的特征,讨论十字形平面在赖特有机建筑思想设计策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滨  张妍 《建筑与文化》2021,(11):52-53
文章以空间中的"圆"为切入点,阐述其在建筑中的形式表达,结合"圆"形建筑本身的空间特性,阐述"圆"以及其衍生形态下的建筑表现特征,分析和探讨作为建筑主要外部形态和作为支撑建筑内部空间形态的"圆"在建筑中的应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