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农村牧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项目可以增强地区气候调节能力和水分涵养能力,对生态良性循环产生积极影响,可以为农村牧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吕艳秋 《陕西水利》2010,(3):118-119
水坝建设在防洪、灌溉和水力发电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水坝建设对上游集水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基于这一原因,本文就水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水坝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主体、补偿方式及标准。  相似文献   

3.
水电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投资较大、周期较长,大多地处原生生态环境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特别是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的一些工程则更是影响巨大。过去投资和工期是制约水电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但今天乃至今后环境和移民将成为制约水电工程建设的瓶颈。因此,对水电工程施工期生态环境进行跟进修复与保护,从而建立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的和谐施工区已成为水电建设中的一项不能不重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水是绿洲存在的前提,水资源短缺是绿洲生态环境系统呈现逆向演替的根本原因。本文以水分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和评价流域绿洲生态环境现状、演变趋势及其成因,为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提出了改善和稳定绿洲生态环境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太原市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支撑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为了适应和谐社会建设要求.针对太原市城市水生态环境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设要求,拟定了太原市城市水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预测了不同水平年城市水生态环境需水量,并提出了相应的水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的各种工程措施与布局,确保太原市城市水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电站建设将对流域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本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如水域形态变化导致水库淹没损失,径流、水温和水质变化影响水生生物等。为了更好地分析电站建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先就云南省电站建设对河流水温的影响预测方法进行初步分析并对照漫湾电站实测资料对公式进行校验。  相似文献   

7.
拜泉县生态环境重点县建设项目已于1999年在全县16个乡镇全面展开,由于严格执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及建设监理制“三制”管理,有效地保证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及建设资金合理使用,加强了综合治理,提高了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8.
论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多年来存在着"以古证今""以山证原"两种错误观点,这是极端片面的.植被建设只能立足于现实生态环境条件,只有采取适地适树(适草)法,才能有效恢复植被.在以水分限制为主要影响因子的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主要包括"自然型""灌溉型"和"集流型"3种手段,其中"集流型"应为当代植被建设的主要手段.植被恢复、植被重建和植被保护等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谢松良 《四川水利》2003,24(6):22-23
资阳市实施“环境兴市”战略,必须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只有从战略高度提高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狠抓宣传,增强全民的基本国策意识,加强领导,落实政府、部门目标责任,认真抓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园(区)、线建设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才能改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推进资阳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套地区生态环境特征的分析,指出了河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引发这些问题的落后的生产方式、盲目的建设手段,系统地阐述了河套地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保护和改善河套地区生态环境的思路、对策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总结3年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并根据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土保持的客观要求,提出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明确目标,采取有铲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  相似文献   

12.
珠江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严重,防洪、水资源、生态环境及水污染问题突出。当前要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结合西部地区水资源与江河的特点,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快防洪工程建设、水源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治理,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姜德文 《中国水利》2006,(20):17-19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应转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观念,对建设项目实施调控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方案审查审批应从注重单个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战术层面向注重流域或区域的资源、环境保护的战略层面转变,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开展水土保持损益分析和水土流失影响度评价,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审批、暂缓审批或不予审批,发挥水土保持调节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解决西部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士旱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西南地区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开发利用困难,工程型缺水严重。解决西部水资源问题重点应抓好节约用水和生态环境建设,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开发西部水电资源等,针对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认真搞好西部水资源总体规划,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管理,按照节水型经济社会的要求,加大结构调整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农村水利设施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基础和主要保障,为保障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灵丘县农村水利现状,从"农田基本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和深化水利改革"四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西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南地区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西南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方略,即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水能资源开发,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国内外有关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较常用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以西藏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为实例,采用多种计算方法对工程拟定的下泄流量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指出工程下泄流量方案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工程拟定的方案在下泄水量方面是满足下游生态环境需水要求的,但下泄流量过程可进一步优化,以减缓引水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是深化取水许可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以蜀河水电站工程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为加强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保障蜀河水电站工程的合理用水要求,支持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分析区域水资源量及可利用水量、论证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他用水户的影响,进行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提出建设项目的水资源保护措施,从而确保建设项目取水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开发利用是两川两河及十大孔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两川两河及十大孔兑地区实有水资源量、水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后水资源供需情况 ,提出了该地区应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提高水资源利用 ,实现山川秀美  相似文献   

20.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水土保持法》的颁布明确规定了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相关工作,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开展起来。由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上土壤侵蚀本来就是一个机理复杂、规律难循的过程,导致了相关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难题,这些棘手的问题直接制约了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笔者通过相关典型实例,阐述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现状及其指标方法体系,并通过监测指标的筛选、监测点位的布设和监测方法的选择这3个全面涵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各个方面的问题系统阐述了实际监测工作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