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讨优化轻钢龙骨复合墙体传热性能的有效途径,扩大其在我国寒冷地区的应用,采用热电偶测温方法进行了腹板开孔、带外保温层腹板开孔轻钢龙骨复合墙体传热性能的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墙体的传热系数和测点温度,并与有限元建模分析所得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和测点温度进行细致对比.结果表明:腹板开孔可以降低轻钢龙骨墙体的热损失,从而削弱龙骨所在部位的热桥效应,显著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两种试验方案的墙体传热系数分别为0.315W/(m2·K)、0.250W/(m2·K),可以满足我国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50%的传热系数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复合结构住宅轻质墙体的板材及保温材料进行了选型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某住宅单元为例,对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及热惰性指标进行了验算与分析,提出了复合结构住宅的外墙,可选用两块粉煤灰轻质墙板作为墙体材料,内夹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温材料,可满足居住建筑新的节能标准65%的要求.同时,解决了外贴保温材料施工麻烦、强度要求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相变材料应用于墙体内侧时,墙体在不同条件下传热系数的大小,提出以传热系数减少率作为节能效果的评价指标,考察墙体的节能效果.方法根据相变材料的节能特性,建立节能测试系统,利用变温法对复合墙体进行传热系数的测试,通过升温、恒温、降温实验,对相变墙体的节能效果进行探讨.结果随着墙体热阻的增大、升温速率的减小、相变材料掺量的增加,相变墙体的节能效果增大.保温层厚度为25 mm、升温速率为1.3℃/h时,相变墙体的节能效果最大,即在节能效果为50%的基准墙体基础上节能38.2%.结论提出了墙体的节能性能评价指标,节能效果β=K基准-K实测K基准×100%.墙体的节能效果与墙体热阻、升温速率、相变材料掺量密切相关,墙体热阻大、升温速率慢、相变掺量高其节能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复合墙体传热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计算连锁型自保温混凝土砌块墙体的传热系数.分析了该种砌块不同的细部构造尺寸对墙体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孔洞宽度对墙体传热系数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间肋、中间空气间层宽度.综合考虑工程安全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最终确定了该连锁型自保温混凝土砌块的细部构造尺寸.  相似文献   

5.
腹板开孔轻钢龙骨复合墙体截面参数对传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腹板开孔轻钢龙骨复合墙体截面参数如钢龙骨翼缘宽度、龙骨厚度、龙骨宽度和龙骨间距对墙体传热的影响和热桥问题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龙骨翼缘宽度对墙体传热系数影响不大,对墙体局部多维传热影响较大;龙骨宽度对墙体传热系数影响很大,龙骨宽度越小,热桥现象越严重;墙体传热系数随龙骨厚度的增加呈线性上升,龙骨截面越厚,热桥现象越突出;热桥占墙体总面积的比例随龙骨间距增加而减小,墙体的传热系数相应减小,而对钢龙骨的热桥效应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6.
节能建筑的优越性较为明显,目前在国内外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中均得到广泛应用,鉴于节能建筑复合墙体的特殊性,非稳态热工性能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节能建筑工程经验,采用有限差分法、反应系数法和谐波法对复合墙体的非稳态热工性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节能建筑复合墙体保温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无比轻钢龙骨结构是一种新型冷弯薄壁型钢建筑形式,其墙体是由桁架柱和墙板共同组成的复合墙体。将墙板对柱的约束作用简化为弹性支撑,基于弹性支撑模型,对于两端简支的轴心受压墙体,推导出了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屈曲荷载公式。对不带墙板和带墙板的无比钢墙体按足尺模型进行了受压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理论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木结构墙体稳态热量传递性质是评价其节能保温的重要指标。为了在引进国外木结构住宅先进技术基础上,推进轻型木结构住宅国产化进程,该研究使用国产材料制备了13块不同构造的轻型木结构墙体,采用热箱一热流计法检测了稳态时墙体的有效传热系数,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各墙体的理论计算预测值。结果表明,墙体有效传热系数在0.226~0.529w/(m^2·K)之间,除热工级别为IIt级的1、2、3、6号墙体外,其它墙体均为It级,完全适用于中国严寒地区,并满足中国节能65%的墙体传热系数限值要求。通过理论计算预测传热系数设计值与检测值基本相当,可采用理论计算对木结构复合墙体保温性能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9.
以东莞市典型居住建筑现场检测结果作为依据,利用BECS2006以当地气候特征为条件进行能耗模拟分析。通过对建筑墙体和屋面的传热系数及热惰性指标的比较,发现BECS2006软件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在1%左右。重点对建筑朝向、墙体材料的选择、屋面材料的选择和窗户隔热性能等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表明建筑宜选择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围护结构外保温体系的保温隔热性能要优于内保温体系;屋面的能耗取决于保温隔热层厚度;遮阳系数小的窗户节能效果好等,可为节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考虑土壤温度以及辐射换热对热桥能耗的影响,利用THERM建立二维稳态热桥传热模型,基于有限元法得出墙体的温度分布及热流密度,进而得出墙体的传热系数值。根据等效传热系数法将该传热系数作为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代入Design Builder中计算建筑的冷、热负荷,与不考虑热桥时的建筑冷、热负荷进行对比得出热桥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以夏热冬冷地区4个典型城市南昌、成都、武汉、上海为例,分析了某二层居住建筑中热桥对低层建筑能耗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夏季墙体平均传热系数增大27.02%~30.28%,建筑冷负荷增大3.36%~4.63%;冬季墙体平均传热系数增大20.81%~25.00%,建筑热负荷增大6.49%~7.76%。同一季节与城市下建筑负荷变化与墙体平均传热系数变化成正相关。相同变化量下土壤温度对墙体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大于室外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11.
以煅烧硅藻土和玻化微珠掺量为主要变化参数,对玻化微珠再生混凝土试块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不同空心率χ(0、0.35)和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玻化微珠再生混凝土)对组合柱传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理论计算对比了单一墙体和考虑热桥后的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平均传热系数.结果显示:煅烧硅藻土掺量为3%时,玻化微珠掺量为130%的试块抗压强度可达32.45 MPa,导热系数仅为0.243 2 W/(m·K); 当采用方中空夹层钢管再生混凝土作为建筑的围护结构时,对外墙能耗影响不大,且组合柱平均传热系数较方钢管普通混凝土低20%.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针对益阳市,对其建筑的外墙、楼面、门窗等围护结构的节能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建筑外墙的保温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相应的围护结构提出了适宜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建筑节能指标对结构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物的建筑设计节能指标的限定取值,不但规范着建筑节能设计,而且影响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建筑节能指标的科学取值不但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而且对结构设计起到引导和优化作用.主要从建筑体形系数和窗墙面积比两个节能指标阐述其对结构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营业楼扩建改造工程外墙外保温施工实例,介绍了现场喷涂聚氨酯发泡外墙保温系统施工技术要点,并且通过在施工现场对不同温度下聚氨酯发泡厚度的测量、聚氨酯发泡外墙保温系统与其他外墙保温系统对基层墙体要求的对比,得出了现场喷涂聚氨酯发泡外墙保温系统具有耐久性好、节能效果明显、施工简便等优点,为青岛市聚氨酯发泡外墙保温系统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建筑外墙传热性能现场检测是建筑节能检验的重点与难点,目前的检测方法难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采用热箱加热流计的检测方法以及该方法的误差评价方法,并运用计算机模拟的手段分析了热箱尺寸、温度制度、墙体构造、墙体厚度对该方法检测结果误差的影响,指出影响误差的主要因素是热箱尺寸和墙体厚度。根据模拟试验结果进行了现场检测试验,证明热箱加热流计的检测结果有良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重力铸造和反重力铸造凝固过程中铸件/铸型间界面传热系数对温度场的影响,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铸造凝固过程的温度场,并将模拟数据与实际测量的温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重力浇铸,还是凝固压力为17.12 kPa和30.90 kPa的反重力浇铸,对于模拟温度场与实际测量的温度场的接近程度,考虑界面传热系数要优于不考虑界面传热系数;随着凝固压力的增大,铸型/铸件界面的传热能力提高,铸件凝固速度增加,凝固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7.
确保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涂料饰面的施工质量是实现墙体节能目标的根本保证.基于工程实例,着重阐述了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涂料饰面施工与质量控制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热风加热沥青路面的就地再生加热效果,基于热风冲击射流对流换热和沥青路面内部导热的共轭传热过程,建立了热风加热沥青路面的冲击射流共轭传热理论模型,选取有限容积法得到了共轭传热模型的通用离散方程,采用压力-速度耦合半隐式算法(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 linked equations, SIMPLE)获得了整个求解域内温度场分布,选取平均热流密度和平均换热系数反映沥青路面加热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热风出口速度和热风出口温度对路面加热效果的影响程度。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验温度场分布趋势吻合度高,两者平均误差为8.4%;平均热流密度和平均换热系数在加热初期均从最大值急剧下降,而后下降幅度逐渐减小趋于平衡,两者的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趋势相同,平均误差分别为6.4%和7.8%;热风出口速度和热风出口温度对平均热流密度均有显著影响,热风出口速度对平均换热系数有显著影响,热风出口温度对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相较于平均热流密度指标表现为不显著。研究结果为后续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热风加热温度控制和加热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问题日益急迫、建筑能耗日益增长的今天,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为了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节能的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主要从门窗、外墙体、和屋面所用材料来探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20.
泡沫混凝土作为轻质微孔材料的一种,具有体积密度小、保温隔热性能好、隔音耐火性和抗震性优良的特点,在建筑节能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泡沫混凝土在工程中主要应用于节能墙体材料、非承重挡土墙、地下回填、地基工程、环境覆盖等方面,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泡沫混凝土的研究进展及在我国的应用予以综述,并对泡沫混凝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